2023年2月24—25日,领育•中国猪业—(2023)高效种猪发展大会在青岛圆满召开。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益生股份有限公司顾问王立贤就中国种猪产业振兴做了精彩分享。
王立贤指出,中国曾经是世界的种猪强国,当梅山猪产仔数15头的时候,国外大白猪还停留在10头左右,但现在我国生猪生产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低30%、成本高40%。如果我国生猪生产水平达到欧盟的水平(母猪年产肉猪达到26头),那么我国可以少养母猪1350万头,每年节约饲料1620万吨。
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种猪仅10000头左右,不到我国每年15万左右的曾祖代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但是我国种猪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与国外差距显著。其中疫病一直是困扰我国猪育种的最大问题,很多企业由于疫病造成育种过程中断,疫病也是造成我国种猪遗传潜力无法发挥的最大原因。
就我国猪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王立贤认为,我国生猪育种的基础工作不牢,育种效率亟需提升。主要表现为:测定量少,国外1头核心群母猪测定后代10头以上,我们国家平均只有5头左右;企业自主育种能力欠缺,技术人员不足,育种目标、选择指数制定不科学;对育种工作的长期性准备不足,投入较少;疫病危害严重、养殖水平低下;对一些新的选择性状的应用研究还比较欠缺,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广;智能化设备应用、数据收集体系不完善、数据的应用不深入;地方猪种资源的一些遗传机理仍不清楚。我国生猪育种体系还不完善,联合育种实质进展不大,专业化公司不强。
中国种猪产业振兴,这三条技术路径不容忽视
就中国种猪产业的振兴,他认为三条技术路径主要是:
(1)实施猪群健康计划与抗病育种。1955年,美国开始建立商业SPF猪群,并推行最小疾病概念。1976年即消灭猪瘟,2004年消灭猪囊虫病,目前困扰美国的疫病为蓝耳病和传染性胃肠炎。1964年,PIC开始建立最小疾病概念,并在长时间内一直维持纯种群高健康状态。丹麦从1968年开始建设SPF体系,目前丹育82%的母猪群,100%的核心群和扩繁群为SPF群。
(2)加强表型智能测定与育种目标优化。表型准确、大量测定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智能测定可以提高测定的数量,并提高准确性,也可以更好实现商品猪信息的收集。重点应是提高测定效率,拓展新型性状,如健仔数、饲料利用效率等。
(3)积极应用基因组选择与选配技术。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国外应用较早,2010年最早在丹育应用,我国在2017年才组建了第一个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目前应用范围还较有限。
王立贤强调了维持猪群健康对于生猪育种的重要性,同时他认为遗传潜力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养猪能力,PSY低于25头的,育种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好的养猪能力才有更加高效的育种。
总 结
王立贤指出,种业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同创新。需要企业正确认识育种的长期性、连续性;做好性能测定、准确记录系谱和相关测定数据、选种选配方案执行;需要科研院所专家帮助企业提高育种效率,研究育种新技术、新目标,不断优化育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