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洪天峰:企业家有没有水平,全在服务2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6/27 8:34:56 关注:134 评论: 我要投稿

  01
  管理就是服务,以组织目标为己任
  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我们就要思考,怎么集中组织生产力?组织的生产力和每个人的生产力,可能是从能力而来,也从意愿而来。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准备度。真正的绩效是怎么激发下属:一是怎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二是怎么帮助员工发展能力。所以,建立高绩效的组织文化,要走近下属,要营造高绩效组织氛围,要提升员工工作准备度,要开展组织建设,关注下属成长,实现组织整体作战。很多企业讲管理是服务,但其实是个口号。华为的管理就是服务,会体现在一系列的事情上,公司也为你提供很多帮助,提供很多赋能。
  服务是什么?服务的本质是将管理者的才能和知识进行转化,才能或知识本身并不是成果,管理者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才能或知识转化为下属的行动,从而实质性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和绩效。所以,服务就是管理者的水平,要把管理的水平变成一个组织的能力。企业家有水平,就是把企业家个人能力怎么变成组织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所以,要实现这样的管理角色服务,我们需要实现组织目标为己任,而不是实现个人目标位为己任。我们要用内心之火,精神之光,去点燃员工的信任,为员工提供思想导航,跟员工创造共识,通过共识创造效率,通过认同使管理有效,激发团队战斗力的环境,让大家奋斗,带领团队实现组织目标。同时,致力于将机会转化为业务结果,带领团队奋斗过程中,要做到“用兵狠、爱兵切”,不能够阻碍这一切,要情景领导去创作。
  02
  怎么从一个非管理者到管理者?
  我们从员工视角来说,如果他是这样一个主管,他慢慢就变成从一个打工的心态,变成一个追随者的心态,最终“大胜在德”,整个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所以,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并且接班人又有自我批判能力。什么叫被接班人确认?就是不是口号上的,而是要在整个业务活动中践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实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怎么从一个非管理者到管理者?怎么从基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非管理者是自己做事,管理者是成就他人,成就他人做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主要是业务技巧,而中层管理者他需要做更多的协调,尤其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所以他要从发挥基础操作能力转为对问题的处理问题。而中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要实行从解决问题到怎么规划、决策的转变。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管理者更多的注重事,而领导者既注重事又注重人。所有的转换,首先是一个职责的转换。由于职责的转换,我们要认识到贡献方式的变化,贡献方式变了,我们的工作技能也要变化,我们的控制方式也要变化,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理满足方式也要变化,自我评价方式都要变。如果不能实现,变化肯定不会发生。
  03
  依据角色的转换去调整行为层次的活动
  在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在业务上更多的是关注战略、关注执行,还是关注人员成长?这些都是有调整和变化的。
  而所有的变化,对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按照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认为新上岗的干部总是不合格的,就是因为你提拔他是因为他过去的岗位,在以前的工作做得好,并不在于他新做就一定能够做得好,只是因为以前做得好,你觉得愿意给他机会,你觉得他有希望做好,仅此而已。一定要清楚,你所有用的人,你曾经用的人都是不合格的,他们都是从不合格到合格。所以,你去用一个不合格的人也没问题,你以前的人能从不合格到合格,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能从不合格到合格呢?而且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能够让不合格到合格这个过程更加缩短,有更多的方法能够加速这个过程,那不是更没问题了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很多技能——概念技巧、人际技巧、技术技能,我们干部需要去发展,建立和发展客户的能力,还要建立发展组织的能力,还要有建立和发展个人能力。个人、组织、客户三个方面都要有要求。
  另外,我们干部在日常行为上、在管理上、在资源的整合调配上、资源效率最大化上、在战略上以及公司的方向上,都需要依据角色的转换去调整行为层次的活动,管理层次的活动和战略层次的活动。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变革需要了解和需要考虑的,而不仅是组织的变革。
  04
  流程化组织强调是做事的方法
  所谓流程化组织,流程是做事的方法,是实现业务上面的构想和假设。
  业务框架最主要的是要去实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持续做好。
  我们把以往的组织形态称之为功能性组织。与流程化组织对应的是功能化,或者是科层制制度组织,而这样的组织是跟我们生产力有关系的,组织的发展跟工业革命的进展有很鲜明的时代对应性。我们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管理革命的提升,形成了第一次管理革命、第二次管理革命和第三次管理革命,所以,流程化组织建设其实是适应了产业革命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组织形态会从从个体到集体劳动分工的组织形态,到责任分工的组织形态,再到现在更强调有序协作的一个形态。
  组织形态的变迁也从原来的直线制到职能制到事业部制,再到现在我们要去寻求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新的组织模式是什么?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
  05
  分工使得管理相对简单
  现在非常多的企业的主流形态都是基于分工理论的。分工理论的组织形态基本上是总经理,然后有一些职能部门,包括研发部、制造部、营销部以及一些业务单元。在这样的组织之下,我们整个的信息流是在内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所以对外部的关注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属于内部管理。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我们的很多工作其实是要在部门之间履行的,一个事情需要经过众多部门,会有很多文件履行。在这样一个组织形态里面,我们要完成外部客户的需求,就要在内部经过很多部门,经过很多环节,才能够最终实现客户需求,所以,它的效率会很低、很慢。
  因为以前的生产力不发达,属于生产者定义价值,所以慢一点没关系,慢一点别人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这样的一个组织形态,当然有它的一个好处——分工职责很清晰,分工使企业的组织变得很有趣,很好管理。这样的一个组织的逻辑就是我们按照什么分工来组织,我们基本上按照职能分工,或者按照功能。但不管是职能分工还是功能分工,基本上是按照活动的相似性或者相同性来分工,我们把具有相似性或者相同性活动的这些人放在一起,我们把做销售的人放在一起,成立一个销售部,我们把做研发的人放在一起,成立一个研发部,我们把做财务的人放在一起,成立一个财务部,诸如此类的。职员在工作中需要的主要技能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所以他们可以相互之间学习技能。这样的组织我们叫功能组织。
  功能组织会产生很多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现在的环境,对于客户的服务,对于竞争的要求,是不是致命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观察。我们说了任何企业都有问题,有些是正常问题,有些是关键问题,有些是致命问题。我们要看分工理论,在当下的竞争环境是正常问题还是致命问题,还是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它的问题,一是部门强硬,大家只管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二是以领导为中心,围着领导转。然后分工过期了以后,客户需求在我们的内部反应迟钝,决策慢,行动慢,效率低,控制大于激励,员工技能单一,适应性差。所以,有坚固的部门墙,只关注各自的活动,只关注上司的感觉,只关注局部的效益,这是功能性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分工理论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最开始出现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提出了劳动分工。到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则》——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觉得我们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很好的测量,他拿着秒表到生产车间去测量;然后需要有很好的工具去配套,这样才能够及时提高效率,效率提高了,企业赚钱多了,员工的收入也能够提升了。泰勒不仅对劳动进行分工,还把劳动中的很多活动上升为管理活动,把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分开,认为管理活动也要有专门的人员。
  到了1916年,一个法国采矿业大企业的董事长——法约尔,写了一本书叫《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我们现在管理上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来自于法约尔。法约尔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很大:1)将企业的全部活动 分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六类。2)将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3)提出实施管理的十四条原则,首条即为“劳动分工”。当然包括还有权力和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个人服从整体、首创精神、公平秩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
  到了21世纪初,出现了福特。福特主要是搞汽车,出现了流水线,出现了自动化、生产标准化。
  美国另外一个汽车公司——通用在福特的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上。管理人员需要很多分析师,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引入管理工具,这些专业人员,然后让分工朝着专业化发展,同时引用专业领域的最新思想促进专业领域的最佳操作。所以斯隆创造了秘密控制“金字塔”组织结构,重视预算控制,重视授权等等。这样的一套模式发展成分工很细、以职能为基础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斯隆在企业管理中的贡献很大,后来MIT的管理学院就被命名为斯隆商学院。
  当代绝大多数企业的流程都是基于分工理论,分工理论是企业流程设计的一个基石。分工理论的发展获得分工效率和规模效率,使得管理相对简单。这种管理是一种纵向管理、逐级负责、集中控制的模式。这也是我们现在习惯的一种模式。当然,这种通过分工的群体,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从客户中到客户中去的工作流程,需要跨很多职能部门。
  06
  重新定义流程的概念
  以前基于分工理论的模式没问题,现在不行了。因为现在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客户定义价值,员工要有自己的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无形资产等等。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我们就要考虑,现在企业活动的组织方式合不合理?是不是最好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倒卖系统,我们从供应商那边买的东西,通过研发生产制造,最后卖给客户,形成投入产出的流程。企业有很多活动,不管这个活动怎么组织,把全部铺到地板上打开来看,企业就是活动的结合。企业组织活动可以有很多方法。我们前面讲基于分工的三个活动的相似性和相同性,也就是说这么多活动,是按照它的形状分,三角形放一起,正方形放一起,圆的放一起,我也可以按照颜色分,把红色的放一起,黄的放一起,蓝的放一起,紫色的放一起,都有不同的分法。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按照活动的相关性,把活动有上下游关系的放在一起,就像我刚才打比方的,我们原来按照形状分,现在按照颜色分,原来按照相同性分,也可以按照相关性,这样相关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问题。以前说的流程是基于劳动分工的,是按照相同性分的;现在说的流程是按照相关性分的。首先要建立这样的概念。
  流程变革最难的是管理活动梳理
  很多企业在导入华为,或者了解到华为流程变革的时候,说我们也有流程;华为有IT,我们也有研发流程。那我们为什么叫IT,不叫研发流程?IT流程不是研发流程,它是一个以产品为对象的一个流程。以产品为对象,产品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讲有开发过程,这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它开发出来的还要生产,这也是属于产品证明周期一部分。开发出来以后还要卖,所以我们以产品管理为对象,那就是横跨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而IT流程既包括了产品的开发,也包括了产品的生产、制造,也包括了产品的销售。按照我们原来的部门逻辑来看,IT就是一个跨部门,它不只是一个研发部门的流程。所以,IT和研发流程是很不同的,我们按照相关性就是要打破现在部门的管理。
  所以,大家首先不要把流程化变革想得那么玄乎,说穿了就是企业活动的重新梳理,重新组织。那我们去学华为的流程变革,不是去学流程理论的活动,因为你的业务跟华为的业务不一样,而是怎么去整理这些活动,怎么去梳理这些活动,怎么去组织这些活动。重新梳理,重新组织,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那么多活动,靠这些活动把我们公司做到几个亿、几十个亿了。但是我们为了要更好的发展,我们得去学习业界标杆、最佳实践,去梳理我们活动的哪些组织衔接的不太好,哪些活动还缺少,哪些活动是没必要做的。经过这样的流程梳理,流程的重组就完成了。
  流程组织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什么?难的是对企业活动的梳理,这中间当然也包括管理活动的梳理,管理活动的梳理比较麻烦,因为这会牵扯到权力,牵扯到利益。所以,流程变革里最难的不是业务活动梳理,不是专业活动梳理,而是那些管理活动的梳理。那我们要减少管理活动梳理的难度,怎么办?第一,我们要减少这个流程里面的管理活动,这个里面权利太多了以后,要减少。但减少了这些管理活动不是有风险吗?所以,我们还要事前的论证和事后的审计。我们要把这个流程的管理活动变成一个很基层的管理活动,那大家也不会去抢。如果把管理活动变成一个很高层人才能够承担的活动,那大家就抢,因为一抢到了他就变成了高级管理者。而流程的管理活动都是基层的管理者、一线的管理者去做,那大家也没必要去抢,因为你抢了,你就拉低自己身份了。
  所以,流程变革最主要的是管理活动的设置和怎么降低对管理活动的要求,不要把流程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弄到很高的层面,变革就会变得很难。
  那么,从功能组织向流程组织转变过的程中,我们的整个组织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原来的传统流程它也会有流程,但流程不是显性的,是隐含在背后的。流程化组织就是把隐藏背后的业务流程显性出来,让企业家会第一眼看到组织。以前的组织,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公司有开发部、有生产部、有销售部。那流程化的组织,第一眼看到的是业务,看到的是业务流程,比如公司有五个业务流程,分别是什么什么,然后再看到这个流程之后是由哪些部门负责的,可以把流程看成是一个显性的业务。
  这样的话,我们的整个架构不变,我们从客户中来到客户去,就是一个很高效的流程,是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经过了大山大河大江大海;我们其他的部门,我们所有的能力,我们所有的功能都是要快速地支撑这样的流程。下面的块地是属于你的地盘,那个地是属于你的地盘,没关系,大家都有一个桥梁撑上去,支撑高速公路快速的运转。这样下面一块块的地,一块块的地主还是有的,一块块的柱子还是有的,是原来的职能也好,或者说能力也好,功能也好,但是所有的都是要支撑一个高速的流程,支撑公路的高速运转。所以我们就想把组织变成这样的一个组织,从原来组织的开发供应链、销售的这样的一个个部门,变成这样一个流程,然后这些部门都是支撑这个流程,让这个流程像个高速公路快速运转。
  这样的一个流程下,活动的相关性,把从事相关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流程。
  07
  从对人负责变成对事负责
  我们刚才强调了它其实最主要是管理活动的梳理,因为它改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和权力分配,不再是以人为主。当然它也会重塑企业的文化,让企业多赚钱。企业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习惯,你原来习惯那么做,现在要习惯这么做,习惯的做法就变成文化的结果。我们好了,也要抛弃原来的部门,以部门的业绩,以流程的绩效作为一个公司的目标的做法,这样我们就形成对事负责,不对人负责的机制。大家一定要清楚对事负责的机制是一个扩张,事越多,你的责任就越大,你就越来越往外,越来越往外就越来越扩大。对人负责是一个重量,我们对人负责一层一层,越到上面人越少,所以我们要成长,我们一定要改变,从对人负责变成对事负责。对事负责,就是眼睛对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对人负责就是眼睛对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对人负责和对事负责是两个互相影响的关系,你不要想着这个人眼睛盯着客户,然后又对老板很忠诚,他没有前后同时长两个眼睛。这样的人才能够实现我们说的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文章作者:洪天峰,华夏基石商学院客座教授,华为前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首任EMT轮值主席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洪天峰解读:全力创造价值、正确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2024/9/21 9:01:54
洪天峰:文化建设是“入脑”,不是洗脑2024/4/17 8:58:35
洪天峰:做领导没有任何诀窍,只有两个字2024/3/25 7:04:26
洪天峰:连绩效怎么管理都搞不明白,还谈什么组织活力?2023/8/24 7:36:33
洪天峰:读懂“价值为纲”的底层逻辑2023/4/11 9:21:0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