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北方肉鸭产业的巨大差异
1. 基础养殖指标
北方商品肉鸭通常养殖日龄在32-38天,体重6斤左右,常规料比1.7~1.8左右,当前极端料比可以达到1.60,饲料价格3000~3200元/吨,养殖密闭笼养最高可以达到16只/平米,普遍在13-15只/平米;密闭网养10-13只/平米,开放式网养夏季最低在4-5只/平米,饲料营养浓度设定能量3100-3300大卡,蛋白17-20%。
南方商品肉鸭饲养天数跨度较大45-70天,养殖密度4-5只/平米,料比普遍在1.9-2.2左右,营养浓度设定能量通常比较低,大约2700-2800大卡左右,粗蛋白14-15%,药费约0.7-0.8元/只,成活率南北方差异不大,皆在98%左右。
2. 养殖模式
北方目前朝着全封闭方式进行改造,密闭棚的占比在持续增加,笼养和密闭网养已经占了至少50%以上,注重保温以及夏季风机湿帘的配套使用,开放式网养棚舍通常6000-8000只,集约化程度较高,刮粪板、自动喂料、料塔等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负压通风为主;南方当前仍以半开放式和开放式为主,虽重视通风和降温,但受限于硬件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环境相对不可控,集约化程度较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自然通风较多。
3. 饲料配方
南方饲料配方原料结构简单,动物源性原料较少;北方饲料配方原料结构复杂,动物源性原料较多。
二、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
1. 自然环境。该因素是南北方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南方尤其像广东常年温度最低6-7℃,最高可达38~40℃,年度极限的温差在30℃左右。气温随季节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存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因此,南方的简易棚比较多,外界环境相对适宜,养殖密度也比较小,普遍在4-5只左右。
北方最低可达-15℃,最高38~40℃,因此最大温差超过50℃,同时季节变化非常的明显,受制于自然环境。因此,逐步走向密闭棚,内部环境高度可控,环境可控以后,即开始追求生产效率、养殖密度,缩短养殖天数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2. 资源禀赋。
南方在饲料原料上主要以进口为主,运输以海运为主,原料运输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消费习惯偏重活禽,与北方相比屠宰场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少,导致动物源性的鸡鸭副产品就相对较少。同时,因为不是粮食的主产区,植物性副产品加工厂也相对较少,当物流运输主要以海运为主时,饲料厂往往靠河或者海边,饲料厂单体规模较大。
对于北方而言,原料往往以地产或是周边省份生产为主,副产品加工比较丰富,屠宰场比较多,动物源性的资源也比较多。受制于资源禀赋需要不断开发各种地产或者非常规原料。
3. 消费习惯。
南方主要以活禽消费为主,因此对其产品的质量和风味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有丰满的羽毛以及毛色,不能裸露皮肤或存在皮炎的情况。因为要求产品风味儿,所以养殖密度以及养殖天数通常受限,需要养殖相对较长的时间。加上原料结构相对简单,没有或者缺乏动物性原料,养殖周期长以及少量使用动物性原料,对产品的风味产生非常明显的价值。
北方主要以冻品消费为主,而且鸭肉产品主要以卤制品为主,因此鸭肉的风味会被卤制工艺所掩盖,当前养殖的合同模式主要以料肉比为最主要的结算指标,因此追求料肉比是当前北方降低造肉成本的主要动力。北方当前也遇到了料肉比下降后带来生产天数下降后,肉鸭副产品的出成及其质量出现显著下降造成明显的价值损失。
三、结论
当前任何成型的技术体系都是该环境条件下的最优解,想要塑造新的技术流程都需要考虑如何改变环境条件或者顺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南北方肉鸭养殖和饲料技术体系风格迥异,仔细看来,无外乎消费习惯、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等外在约束条件,所谓:生淮南则橘,生淮北则枳。
南方肉鸭技术在饲料工艺上的二次粉碎,现场发酵原料,脂肪的预乳化处理,前高后低的营养浓度策略等技术上都非常值得北方借鉴和学习。此外,小白条或者大白条在北方生产,反向进入南方市场,或许可通过效率或者成本的优势产生很大的溢价,这可能是未来北方家禽生产的一个突破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