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鸭产业的规模在过去持续徘徊在30-40亿之间,其发展动力受制于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白羽肉鸭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旨在提升整个产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规范化程度,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提高行业门槛规范竞争,增强白羽肉鸭整个产业各环节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白羽肉鸭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产业背景
1.产业门槛低,行情波动剧烈
当前,白羽肉鸭生产体系中各个业务环节均存在低门槛问题,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企业间差异偏大,从成本上极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终端消费者又存在用劣币的质量给全产业烙印上不良的印象。低门槛也意味着当市场大幅波动时,资本进出更为频繁,加剧全产业链的波动幅度,影响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都会保持一个相对的利润率以及相对合理的门槛。
2.规模扩张难,竞争压力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产业都经历了2019年非洲猪瘟肉类供应不足的发展机会,但目前白羽肉鸡已从2019年的55亿出栏量提高至2023年的80亿只;而2023年白羽肉鸭出栏量较2019年稍低,仍在35亿羽左右。白羽肉鸭产业市场规模没有实现显著增长,这一现象反映出产业利润受限整体发展动力不足,同时产业内部的竞争日益加剧。
3.产品质量存在挑战
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各环节之间激烈竞争,存在有组织的恶性博弈,导致整个产业各业务环节的重心并不在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上,而是集中在前端的成本控制上,因此,产品质量面临下滑的风险,如出现毛刺鸭、破嘴、皮内毛、副产出成、鸭毛产量等问题。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改善,将会对终端消费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白羽肉鸭各产业链环节存在的问题
1.种鸭
目前白羽肉鸭、种鸭饲养模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公司自养、放养,市场散户自养、代养。存栏结构中散户占比超过60%。这种模式存在一些明显的挑战和问题:
(1)质量差异。散户种鸭场棚舍条件相对简陋,且缺少标准化养殖条件,因此很难从源头上保证鸭苗质量的稳定性。行情波动可能导致市场追求短期利益,会出现生产和销售二代苗的现象,影响鸭苗的整体健康和生长性能。
(2)青年鸭销售问题。与白羽肉鸡产业相比,白羽肉鸭产业中存在售卖青年鸭的现象,因缺乏从育雏到产蛋的完整过程质量管理,这种短期利益导向的做法会损害长期种苗质量。
2.商品养殖
硬件条件决定了养殖效率的下限。在商品肉鸭养殖方面,山东省内超过半数的养殖场仍然采用简易的开放式棚舍,这种养殖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或提升改善空间。
(1)养殖密度季节性调整。由于高温影响,养殖户在夏季往往会降低养殖密度,以确保鸭群的舒适和健康。这导致秋冬季节的每平方米7到9只的饲养密度,而夏季减少到每平方米3到5只。
(2)合同政策波动。养殖密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出栏的肉鸭数量,导致屠宰场在夏季为了争夺有限的出栏鸭源,不得不提高合同价格,抢占基地,以吸引养殖户。
(3)生物安全风险。简易的开放式棚舍在每次养殖周期结束后,如果未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将会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
3.饲料
肉鸭耐粗饲、而鸭肉售价又偏低,在肉鸭饲料方面,当前的饲料质量在各个品种中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鸭肉的高质量。由于饲料成本占白羽肉鸭生产成本的60%左右,饲料原料质量一般,导致鸭肉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饲料标准与饲养天数建议:
近几年饲料原料价格过高、产业竞争压力大,饲料厂追求低料比,出现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肉鸭出栏天数提前的现象。但低料比易引起毛刺鸭、破嘴率高、鸭肉腥等负面问题。
在肉鸭产业的南北交流中,可以观察到南方市场以活禽销售为主,屠宰分割企业较少,因此对屠宰副产品的使用较少,这导致南方使用的饲料相对较好,鸭肉质量也因此优于北方。各地区的消费习惯和资源禀赋同样也决定了饲料原料的选择和使用。该差异我们有在“南北方商品肉鸭饲料和养殖的系统差异”一文中详细阐述。
4.兽药
在肉鸭养殖中,兽药的使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鸭苗健康和鸭肉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兽药的规范化管控。部分小型种鸭养殖散户对兽药使用不严格,鸭苗在一日龄时就可能检出药物残留,这不仅对鸭苗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对最终的鸭肉产品安全造成隐患。
2018-2020产品抽检不合格兽药残留项目统计(引用自梅里埃营养科学)(2)粗制抗体问题。简易的粗制抗体在商品肉鸭养殖中的使用,是导致疾病难以控制和区域性疾病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使用门槛低的生物制品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可能会加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变异。
5.屠宰
在肉鸭的屠宰加工环节,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屠宰自动化程度低。目前,很多肉鸭屠宰场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使用的设备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2)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不同公司之间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的标准差异显著,这导致了市场上鸭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3)过分追求出成率的负面影响。
6.食品
在肉鸭产品的食品端,当前存在一些标准和监管上的挑战,特别是在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方面。
(1)鲜品比例增加,微生物检测。在冻品环节,国家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微生物检测的具体要求,随着消费者对鲜品鸭肉需求的增加,微生物指标的控制对鲜品保质器的影响会更加的明显。
(2)生产环境控制标准的执行。不同屠宰公司的硬件设施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微生物管理和环境控制标准,可能导致产品卫生安全风险。
制定白羽肉鸭全产业链系列标准的必要性
只有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提高进入及各业务环节运营的门槛,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产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白羽肉鸭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来倒逼产业升级,才能推动白羽肉鸭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引导产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鸭高创的九家股东公司在白羽肉鸭产业环节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愿意通过合作和共享各自的技术及管理优势,协同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科研单位、业内同仁共同提炼出一系列的技术规范,逐步引领成为行业内部的操作建议。未来,经过实践验证后推广为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以提升地区内整个产业的质量水平。通过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实施,逐步将地方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以规范整个肉鸭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最后,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层次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