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猪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操作技术总结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6/14 8:11:44 关注:219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猪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操作技术总结
  石国凡
  (融安县潭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柳州545404)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从分散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与此同时,伴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动物疫病的流行随之而来。如何构建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防火墙”,逐步完成猪场中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保证猪场生产的顺利、可持续发展,维持猪群的高度健康状况,成为摆在全体养殖从业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和技术集成,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一套适用于目前养殖环境的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技术,供同行参考。
  1
  概述
  猪场主要疫病包括: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支原体肺炎六种疫病。
  2
  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操作的具体程序
  2.1 重视环境
  2.1.1 选址与布局
  选址建场须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企业兽医卫生规范(试用)》要求,在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以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疫病为出发点选择建场地址。
  为了确保生物安全,养殖场内生产区应该与生活、管理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生活、管理区—配套区(饲料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室、消毒更衣室等)—生产区(猪舍)分布,严格执行人员、物料、主流单向流动管控,避免疫病的传播。
  生产区分布则从上风向到下风向的方向,按照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装猪台的顺序依次排列。饲养环境应符合GB/T 17824.4-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以干燥、卫生、舒适为宜。
  2.1.2 猪舍设计
  封闭饲养是防疫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猪场外围应建有防疫围墙、防疫沟等物理防疫设备,猪场大门、各区域和每栋猪舍入口需要设立消毒池或喷洒消毒设施,人员、物料、车辆、猪只等必须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场,同时尽量减少场内车辆、人员流动,避免疫病传播。
  2.1.3 猪场设施设备
  生产区的设计需要具备采光、通风、保暖、降温、隔离及防蚊虫、防鼠等生物防护设备。同时需要具备疫苗储藏、消毒和诊疗等设备的兽医室,以及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粪污等无害化处理设备。
  2.2 猪群的疫病普查
  2.2.1 临床症状的检查
  持续记录全场种猪及后备母猪临床表现、生产性能。针对出现过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产弱仔)及后代生产性能不佳的种猪,隔离饲养,并进行疫病检测,如患病,及时补免疫苗,并治疗;如排除有疫病,则根据本身及后代生产性能判定,是否实施淘汰。
  2.2.2 血清学监测
  定期采集猪全血,分离血清,进行上述六种疫病的血清学监测,评价血清抗体水平,但应注意,尽量在免疫该疫苗后14 d采样。
  血清学监测一方面需要动物血清抗体水平保持在一定高度,即抗体阳性率较高;另一方面要求比较好的均匀度,这就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血清学监测,以确定猪群整体抗体水平,因此需要按照90%~95%置信度采样,即存栏20头以下,需采集16~19头猪的血清;存栏50头,需采集22~35头猪的血清;存栏100头,需采集25~45头猪的血清;存栏500头,需采集28~56头猪的血清;存栏5 000头,需采集29~57头猪的血清,以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公猪应该普检,而不是抽检。
  根据血清学监测结果,掌握猪群抗体水平及本场疫病存在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综合疫病防制措施。
  2.2.3 病原学诊断
  对出现疑似临床症状的猪只,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本场的疫病存在及流行情况,各种疫病的监测检查方法如下。
  根据GB 16551-1996《猪瘟检疫技术规范》和NY/SY 156-2000《猪瘟诊断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猪瘟。
  根据GB/T 18935-2003《口蹄疫诊断技术》和NY/SY 150-2000《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口蹄疫。
  根据GB/T 18090-202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根据GB/T18641-2002《伪狂犬病诊断技术》和NY/T 678-2003《猪伪狂犬病免疫酶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
  根据GB/T 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布氏杆菌病。
  根据GB/T 35909-2018《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 病理学检查》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另外包括病理剖检和组织学检查。
  2.2.4 病理学检查
  对于出现疑似临床症状死亡的猪只,剖检并记录各脏器病病变,同时采集病变明显的部位,浸泡于10%福尔马林中,进行组织固定,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结果,判定本场疫病存在和流行。
  2.3 免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根据前述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制定免疫程序,并根据本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进行预防接种,控制疫病的发生。
  2.3.1 猪瘟
  全场采取强制性100%免疫。免疫程序需根据本场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制定。
  种猪每年统一免疫两次。仔猪的免疫有三种方式,其一为21~25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其二采用断奶时母猪与仔猪同时免疫;其三,有些猪场为了控制早期感染,在哺乳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超前免疫,免疫后1~2 h让其自由吮奶,采用这种方式的猪场,可将仔猪的第二次免疫安排在30~40日龄进行,上述方式易于操作和实施,也能获得较好的群体免疫水平,但对怀孕母猪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仔猪的猪瘟免疫时,应格外关注怀孕母猪。
  2.3.2 猪口蹄疫
  与猪瘟相同,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规定,该病的免疫也采取100%强制性免疫。种猪按规定每4个月免疫一次,根据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每头猪注射疫苗2~3 mL。小猪7周龄注射1~1.5 mL。种猪出售前一个月需注射疫苗2 mL。
  2.3.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在血清学普查和病原学监测的基础上,如证实该场为阴性场,原则上可不使用疫苗免疫。但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确定需要免疫时,应选择灭活疫苗对全群进行普免。
  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抗原阴性的猪场,可在妊娠30~80 d内免疫母猪或每3~4个月免疫一次,1~3日龄仔猪滴鼻免疫;对有病毒流行的猪场,为了稳定猪群,可以对所有种猪采用“一刀切”免疫,并在首免30 d后进行二免,如能配合60 d以上的种猪封群,效果更佳;对于后备母猪而言,在配种前42 d完成2次免疫,之间间隔4周,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2.3.4 猪伪狂犬病
  对可能存在威胁的猪群或阳性群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按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对确认已完成净化的猪群,可不使用疫苗。
  仔猪在0~3日龄通过滴鼻免疫1头份/只,再在55日龄、85日龄通过肌注免疫1头份/只;种猪通过肌注每年3次,每次1~2头份/只;后备猪在配种前8周通过肌注免疫1头份/只;4周后通过肌注1头份/只加强免疫。
  2.3.5 猪布氏杆菌病
  猪场不能使用疫苗免疫。
  2.3.6 猪支原体肺炎
  猪场经临床及病理检验发现存在猪支原体肺炎时,母猪和仔猪可使用灭活苗免疫,同时结合使用抗生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免疫后4 d内禁止使用抗生素。
  2.4 定期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隐性感染或带毒猪,并根据血清学普查结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2.4.1 血清学监测
  每年对猪群至少进行1次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监测,采样比例按照90%~95%置信度采样,相关数据见2.2.2 。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临床发现,虽然执行了严格的免疫,但猪群猪瘟的免疫效果不佳,这多与猪群中其他疫病感染有关,如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可强烈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另外猪群中如果感染了猪圆环病毒,往往会加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强度,间接干扰猪群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这都是目前猪瘟免疫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2.4.2 病原学监测
  对猪场发生有主要疫病可疑症状的,必须采集病死猪或病料进行病原学确诊。各猪场每年检测的病料(如肝、脾、脑、淋巴结等组织)不少于20份,各种疫病的监测检查方法见2.2.3。
  2.4.3 病理学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对死亡、淘汰的猪只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比例如下:种猪存栏在1 000头以下的抽检3~5头;种猪存栏在1 000~2 000头的抽检5~10头;种猪存栏在2 000头以上的抽检10头以上。
  2.5 隔离、扑杀、淘汰、处理措施
  2.5.1 猪瘟
  全群的血清抗体水平应达到1:32以上(含1:32)。对血清抗体效价在1:16以下(含1:16)的隔离饲养,对其新生仔猪实行超前免疫,但不能留作种用。经病原学检查确认为阳性带毒猪的要严格实施淘汰。
  2.5.2 口蹄疫
  全群的血清抗体抗体水平应达到1:64以上(含1:64)。未达1:64的,应加强免疫。当怀疑发生口蹄疫疫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后,猪场应配合兽医部门对猪群实行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并对猪场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2.5.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受威胁的猪群,采用灭活苗免疫的,猪群免疫抗体阳性率应达到85%以上。未使用疫苗免疫的猪场,对仅血清阳性的猪隔离饲养,必要时淘汰;对病原学检测阳性带毒的,采取清群、淘汰等措施。
  2.5.4 猪伪狂犬病
  使用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猪场采用gE基因抗体鉴别ELISA方法检测猪群免疫抗体,对阳性动物采用隔离、淘汰。未使用疫苗免疫的,经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对阳性者采取隔离、淘汰;病原学检测阳性,严格采取淘汰。
  2.5.5 猪布氏杆菌病
  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清进行筛选检验,阳性的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试验进行确认,确认为阳性者,应尽快报告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扑杀、清群措施。
  2.5.6 猪支原体肺炎
  将支原体肺炎猪只隔离饲养,进行药物治疗;对病原学检测阳性但无症状的猪只可另外使用灭活苗免疫。免疫仔猪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异地饲养,在其中选择后备猪,经免疫后直至配种、分娩均隔离饲养。
  2.6 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2.6.1 依法防治
  猪场必须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规章。
  2.6.2 引种
  坚持自繁自养,如果确有必要引进种猪时,须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引进种猪时还必须按《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1996)的规定,进行各种疫病的实验室检测,确认健康的,隔离45 d以上,进一步检疫、免疫、监测,确认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区并群饲养。
  2.6.3 日常观察与舍内环境控制
  坚持每天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猪舍的饲养环境;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温、卫生清洁工作,做好猪舍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如防暑降温中,可采用水帘负压纵向通风,风速在2.7 m/s,猪体感温度可以降低3℃,结合颈部滴水,进一步降低猪体感温度。
  2.6.4 驱虫
  定期对猪群进行体内外驱虫,母猪进入分娩舍前1~2周进行驱虫;仔猪60日龄驱虫,并于6 d后再驱虫一次;成年公、母猪及后备猪每季度驱虫一次。
  2.6.5 媒介动物控制与尸体、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虫。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病畜尸体要无害化处理,粪便远离猪场堆积发酵。
  2.6.6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给以全价饲料,合理配方,大力推广益生菌饲料,减少抗菌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猪栏猪群不能过于拥挤,注意季节性猪舍降温及保暖等。
  2.6.7 消毒
  定期对环境和猪体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采用紫外光照射、药物熏蒸、浸泡、喷洒和火焰消毒等方式,消毒程序按照GB/T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进行。动物尸体及产品按GB 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疫病控制与净化标准
  猪场在一年内未发生某种疫病,即达到控制标准。在控制的基础上,监测一年,均未发生某病原的存在,即已达到净化标准。
  在生产实践中,牢固树立严格的防疫、控制和净化观念,并认真落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检测、免疫、净化、处理等相关措施,保障养猪业积极、平稳发展。

文章来源:猪业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及精细化管理要点2024/6/28 8:57:36
生猪价格近期为何出现波动?2024/6/28 8:55:02
全球首例!每头牛征750元碳税,我国生猪养殖碳排放是否超标?2024/6/28 8:44:35
破9入8?生猪市场消费支撑不足,猪价下跌趋势能持续多久?2024/6/28 8:42:46
猪价跌破9块元凶已找到!官方发声:别慌,6月的标猪将是8月的金猪2024/6/28 8:42:18
温氏大华农肉猪保健方案2024/6/28 8:38:3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