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养殖技术 → 文章内容

攻克动物疫病防控难题:净化场与无疫小区创建指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4 20:50:24 关注:26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动物疫病防控新征程:创建工作现状
  在动物疫病防控的宏观格局中,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的创建工作,无疑是极为关键的战略部署。自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赋予其法律地位后,此项工作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养殖行业引发层层波澜,各地养殖企业纷纷积极投身其中。
  该工作意义重大,却并非一蹴而就。追溯至20世纪末,为契合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动物无疫区的国际贸易认可原则,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倡导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我国于1998年果断启动第一期动物保护工程。然而,鉴于我国地域辽阔,畜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动物疫病情况复杂多样,且初期对困难估计不足,早期制定的过高建设目标曾一度难以实现。
  但我国并未因此退缩。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1年,我国转变策略,决定优先在四川盆地、松嫩平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海南岛等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建设动物无疫示范区,旨在以点带面,积累成功经验后向全国推广。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明智的。2003年,涉及六省五个片区的免疫口蹄疫、鸡新城疫、猪瘟等动物无疫示范区项目,全部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9年,海南省动物免疫无口蹄疫区、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也成功通过国家评估,其中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凭借出色表现,被欧盟列入可向欧盟永久出口马匹的国家和地区名录,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赢得了国际认可。
  此后,北京、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受此鼓舞,相继提出建设动物生物安全隔离区的设想,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由此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持续发力,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评估、管理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与实施方案,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使创建工作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4年3月21日,全国已成功建成国家级净化场262个、无疫小区334个。这些数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前行道路,彰显了我国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庞大的畜牧产业规模相比,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依然任重道远。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需秉持审慎态度,减少失误,以稳健的步伐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为实现畜牧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创建工作中的荆棘:突出问题剖析
  (一)空间布局之殇
  在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规划中,空间结构布局堪称关键基石,一旦出现偏差,便如大厦基石不稳,极易引发一系列问题。
  部分企业在规划养殖场或其他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时,未能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依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养殖场与动物诊疗机构、居民生活区、饮用水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之间,需保持适宜的安全距离,场区周围还应设置坚固的围墙、严密的护栏、整齐的篱笆或带刺的铁丝网等隔离设施 。这是保障养殖场防疫安全的基本底线,然而,针对诸如非洲猪瘟等特殊病种,防疫要求更为严苛。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力强、致死率高,防控形势极为严峻,要求猪场与公共区域、交通主干道的间距必须大于500米。部分企业由于前期规划的短视,或因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视不足,未能充分考量这些特定要求,导致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存在诸多漏洞,为疫病的入侵埋下了隐患。一些早期建设的养殖场,因受当时条件限制,随着动物疫病形势的演变,逐渐暴露出不符合防疫条件的问题,却未能及时进行整改,使得风险不断累积。
  走进养殖场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同样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养殖场通常涵盖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等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应依据防疫要求和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非洲猪瘟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猪场的隔离区与生产区之间,需保持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疫病在不同区域间的传播。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相关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生产区应位于上风向,以避免其他功能区产生的污染物和病原体对生产区造成污染,其他功能区则布局在下风向,且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距离应超过50米,或通过物理屏障进行有效隔离 。现实中,部分企业在规划设计之初,未能充分考虑到风向、地势等因素,将生产区随意布置在其他功能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使得生产区极易受到污染。一些老旧猪场由于场地限制,难以满足防控非洲猪瘟对隔离区与生产区距离的严格要求,即便一些新建猪场,也可能因场区地理地势的复杂性,无法完全达到这一标准,从而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在无疫小区的范畴内,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同样不容忽视。一些企业为追求交通的便利性,在布局生产单元时过于随意,导致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缺乏科学性。在秦巴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主要城镇大多沿交通主干道分布,且缺乏有效的绕行路线。若生产单元之间过于分散,在进行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等生产活动时,就难以避开物流人流密集的城镇区域,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物流车辆和人员在频繁穿梭过程中,可能会携带病原体,一旦进入无疫小区,便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给整个小区的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二)生物安全管理之失
  生物安全管理,犹如守护动物健康的坚固盾牌,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
  部分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内容残缺不全,无法全面覆盖生物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涵盖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疫病风险评估、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标准操作程序等多个方面。在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中,企业需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为每个生产单元配备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配备经验丰富的执业兽医师,为动物健康提供专业保障。疫病风险评估则要求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养殖场的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防疫措施、人员管理、投入品使用、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疫病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分析风险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意见。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需依据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危害分析的关键点控制原则进行制定,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中,可能缺失其中的某些关键内容,或者生物安全计划和措施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有效反映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这就如同在战场上手持一把漏洞百出的盾牌,无法有效抵御疫病的侵袭,极易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物安全管理的成效。企业每年至少应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企业在评估疫病风险时,对风险因素的认识不足,考虑不够全面,未能充分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形成风险评估漏洞。一些企业可能忽视了周边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对自身的影响,或者对新引进动物的健康状况评估不严格。风险评估专家组的专业水平和意见一致性也至关重要。若专家组对疫病风险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在评估过程中就难以达成共识,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不同专家对同一种疫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这会影响最终的评估结论。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进行处理,对疫病传播风险的分析过于粗糙,就会导致生物安全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有效指导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三)疫病监测之误
  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疫病隐患、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手段,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各种偏差。
  监测范围的合理性,对于准确掌握疫病情况至关重要。规定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需紧密依据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确定,包括明确监测点位和监测对象,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测。同时,企业监测与官方监测的范围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制定监测计划时,企业和官方兽医机构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监测范围出现问题。对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及时掌握疫病的最新发展变化,或者对自身的监测能力和资源配置情况估计不足,从而出现监测范围疏漏、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在企业面临种群淘汰期,大量引进后备种畜时,若未能将引进动物的监测作为重点内容,依然按照往年的常规监测方式进行,就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引进动物携带的疫病,为养殖场带来巨大风险。此外,官企之间在监测范围上的界定不清晰,也可能导致监测工作的混乱,影响监测效果。
  抽样方式和数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抽样方式单一和监测数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技术规范要求对种畜禽、商品畜禽或者免疫动物、非免疫动物实施分层抽样,以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对于布鲁氏菌病或牛结核病无疫小区的监测,需对目标群采取逐头(只)抽样的非随机方式,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在非洲猪瘟的监测中,企业每栋舍需随机采集不少于30份猪只样品开展证明无疫监测,官方则是每个养殖场随机采集不少于30份猪只样品进行监测。部分企业为简化操作,大多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这种单一的抽样方式,往往会导致计算的抽样数量少于规定要求的监测数量,无法全面反映动物群体的疫病情况。若按照证明无疫方式对布鲁氏菌病或牛结核病无疫小区进行抽样,就会产生抽样方式和抽样数量的双重问题,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非洲猪瘟监测中,若企业错误地认为与官方一样按场采集样品即可,必然会造成监测数量不足,无法及时发现疫病隐患。
  三、突破困境的利刃: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布局,筑牢防线
  在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进程中,科学合理的布局犹如坚固的盾牌,能有效抵御疫病的侵袭。企业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眼光,精心规划生产单元与外界、不同功能区以及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为动物健康构筑起坚实的防线。
  企业在规划场区建设时,应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量。不仅要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基本规定,更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前谋划,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在生产单元与外界的隔离屏障设置上,需秉持 “一病一策” 的原则,针对不同疫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隔离措施。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严峻,猪场及其他辅助生产单元的选址应远离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动物诊疗场所等高风险区域,与居民区、水源地、学校等公共场所及交通主干道保持5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同时,整个场区应配备坚固的实体围墙,将外界的风险隔绝在外。对于老旧猪场,若通过改造能够满足防疫条件,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合理调整场区布局,如前缩后伸,使场区与公共区域、交通主干道的间距达到要求;拆除原有的护栏、篱笆,以砖墙进行修补,增强隔离效果,确保场区的防疫安全。
  在养殖场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同样至关重要。养殖企业在规划建设之初,应充分考虑当地常年的风向规律,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设计。生产区应位于上风向,以避免受到其他功能区污染物的影响;其他功能区则布置于下风向,且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应保持50米的间隔距离。猪场的隔离区与生产区的距离更是要严格控制在500米以外,防止疫病在不同功能区之间传播。对于一些老旧养殖场,若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间距无法达到要求,可以通过设置护栏、栅栏、灌木丛等物理性隔离设施,有效阻止疫病的传播路径,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从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生产单元的布局应相对集中,尽量远离物流人流密集的区域。企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地势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在秦巴山区,考虑到其特殊的地理条件,生产单元应集中布局于城镇的同一方位,且距离城镇5公里以外的地方。为了保证交通的便利性,各生产单元距乡道的距离应控制在1.5 - 2.0公里之间,这样既能确保生产单元的相对独立,又便于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降低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强化管理,完善措施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是保障动物健康、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企业应从制度建设、风险评估和计划制定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为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提供坚实的管理保障。
  制定一套切合企业实际、内容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构建全面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在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方面,要明确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为所有生产单元配备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员,他们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配备经验丰富的执业兽医师,为动物健康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及基于关键点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必须紧密依据疫病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确保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完美契合,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准确评估规定动物疫病风险,是制定科学生物安全计划的前提。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时,应严格遵循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从养殖场的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防疫措施、人员管理、投入品使用、运输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逐一排查潜在的风险隐患。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建议企业引入20% - 30%的外部资源参与风险评估,借助外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要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深入分析风险隐患对疫病传播流行的危害性,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计划。同时,要根据风险条件的变化,及时对生物安全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始终能够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疫病风险。
  (三)精准监测,确保成效
  精准的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疫病隐患、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企业和官方机构应携手合作,完善监测范围,采取科学的抽样方式,保证足够的监测数量,为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完善监测范围,做到不留死角,是疫病监测的首要任务。企业和官方机构应紧密依据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无疫小区的生物安全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在非洲猪瘟的监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猪只、环境、饲料、车辆、人员等方面的风险,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隐患。官方机构则主要对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场所、缓冲区等进行重点监测,从宏观层面把控疫情态势。对于布病的监测,企业和官方机构应每年间隔6个月各进行一次养殖场监测,重点关注成年(性成熟)牛羊的健康状况。官方机构还需对缓冲区易感动物进行监测,确保监测范围覆盖缓冲区内的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交易等各个环节,全面掌握疫病的传播情况。
  采取科学的抽样方式,保证足够的监测数量,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企业应严格按照监测准则、技术规范规定的抽样方式进行操作,摒弃单一的抽样方式,采用分层抽样等科学方法,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在病原监测或感染抗体监测中,采用证明无疫抽样方式(布病、牛结核病除外)计算抽样数时,要合理设定计算参数。置信水平(CL)设定为95%,试验敏感性(Se)设定为90%,预定流行率(p)则根据不同疫病的特点进行设定,鸡白痢和支原体为0.5%,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为1%,畜类疫病为2%。预定流行率p并非动物群的实际疫病流行率,而是根据疫病流行特征、历史经验、专家观点等确定的流行率阈值,当疫病流行率低于该值时,疫病在动物群中传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在免疫监测中,采用估计流行率方式计算抽样数时,计算参数设定为:CL为95%,Se和试验特异性(Sp)为90%,预期流行率p为90%,可接受误差(e)为10%。通过科学合理的抽样方式和参数设定,保证监测数量的充足,为准确判断疫病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四、展望未来:创建工作的光明前景
  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工作,是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道路上的关键探索,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这不仅是提升动物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关乎动物的健康福祉,也关系到整个畜牧产业的稳定与繁荣。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严格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精准全面的疫病监测,能够为动物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有效降低疫病发生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名单汇总(2024.3)2024/3/20 15:38:38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64号】: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名单2024/3/19 19:16:4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