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样本分布
近年来,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对畜禽本身及其产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同时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霉菌毒素检测变得高效、快捷;其防控技术也在不断推新。
2024年度,国托检测实验室应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对493个畜禽、反刍饲料及原料样品进行检测。其中,饲料占比76%,原料占比24%。在所检测的样品中,禽料、玉米及其副产物、猪料位列样品数量前三,合计占总量的90.1%。
单位:份
图1.样品分布(按样品种类)
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区的样品数量最多,占总量的33%;其次是华中区和华北区,占比分别为28%和22%。这一数据反映了不同地区对畜禽饲料及原料需求的差异性。
单位:份
图2.样品分布(按样品来源)
2.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四类毒素超标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玉米赤霉烯酮(ZEN) >黄曲霉毒素B₁ (AFB₁) >T-2毒素(T-2)>呕吐毒素(DON)。(参考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其超标率分别为30.3%、21.2%、11.1%、6.0%。
此外,这四类毒素的污染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数据分析,华北、华中地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华东和东北地区,而华南、西南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图3. 2024年中国霉菌毒素污染概况
3.黄曲霉毒素B₁污染情况区域分析
华北区和华中区黄曲霉毒素B₁的超标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华东区超标率次之,而其它地区均未出现超标的样本。
图4.全国不同区域黄曲霉毒素B₁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其中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为华中区,接近超标限值;检出最大值同样出现在华中区,为138.3μg/kg,严重超标。
表1. 全国不同区域黄曲霉毒素B₁检测值汇总
4.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区域分析
华北区和华中区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华东区超标率次之,而其它地区超标率相似,没有未超标地区。全国污染情况整体较高。
图5.全国不同区域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其中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为华北区,超过超标限值;检出最大值同样出现在华中区,为41591.9μg/kg,超标严重。
表2. 全国不同区域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值汇总
5.呕吐毒素污染情况区域分析
呕吐毒素的超标率整体较为乐观,华中区呕吐毒素的超标率最高,华北区和东北区超标率次之,西南区和华南区均未超标。全国整体污染情况较低。
图6.全国不同区域呕吐毒素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其中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为华北区,未超过超标限值;检出最大值出现在华东区,为18480.2μg/kg,超标严重。
表3. 全国不同区域呕吐毒素检测值汇总
6.T-2毒素污染情况区域分析
东北区T-2毒素的超标率最高,华北区和华中区超标率次之,西南区和华南区同样均未超标。
图7.全国不同区域T-2毒素污染程度对比分析
其中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为东北区,未超过超标限值;检出最大值出现在华北区,为3000.0μg/kg,严重超标。
表4. 全国不同区域T-2毒素检测值汇总
7.霉菌毒素污染季度变化趋势
四大霉菌毒素的污染超标的情况均在第四季度有明显的增加,可能原因是由于储存环境湿度未有效控制、通风不良,或者因为秋季收获遗留问题比如含水量过高,冬季储存周期长,运输、储存防范不严格,导致冬季霉菌毒素含量上升;而第二三季度超标情况相对较低。
这一现象提醒养殖户在霉菌毒素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饲料的储存,降低霉菌毒素污染率。
图8.霉菌毒素污染季度变化趋势
推荐做法如下:
储存环境控制:饲料及原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仓库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温度保持在15-25℃。地面应铺设防潮垫板,避免饲料直接接触地面,防止吸潮霉变。
定期检查与清理:定期对储存的饲料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结块、发热、霉变等情况。及时清理过期、变质的饲料,防止霉菌毒素在储存过程中产生和蓄积。
清洁与消毒:定期对饲料加工设备、储存容器和生产车间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霉菌在设备表面和环境中滋生。
添加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处理剂(无霉7G):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合理添加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处理剂。防霉剂可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霉菌毒素处理剂如无霉7G,可以吸附并中和霉菌毒素。
8.不同样品种类中霉菌毒素超标污染情况分析
四大霉菌毒素的超标污染情况与样品种类密切相关。具体而言:
☆反刍类、禽类、猪类饲料和玉米及其副产物原料需特别关注黄曲霉毒素B₁的污染问题;
☆猪类饲料和玉米及其副产物原料需重点关注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
☆饼粕类和谷物(玉米除外)原料应注意呕吐毒素的污染;
☆饼粕类原料和禽类饲料需特别关注T-2毒素的污染问题;
☆禽类饲料和玉米及其副产物类原料同时存在较高的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₁超标污染的风险;
☆饼粕类原料同时应注意呕吐毒素和T-2毒素污染的问题;
☆其它饲料原料和反刍类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的超标污染风险相对较低。
图9.不同样品种类的霉菌毒素超标污染情况
数据来源:三仪集团生命科学研究院、国托检测集团、降本增效事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