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饲料价格速览
为大家整理了 2025 年 4 月 14 日全国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情况,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及地方粮油信息中心,单位为元 / 吨。(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数据,完整行情请关注地方农业信息网 )
豆粕价格
玉米价格
|
|
|
|
|
干粮收购价 2170 - 2190 元 / 吨 (水分 15%)
|
|
|
干粮收购价 2130 - 2170 元 / 吨,淀粉企业挂牌价 2295 元 / 吨 (下跌 5 元 / 吨)
|
|
|
出库价 2270 - 2290 元 / 吨,公主岭中粮生化二等干粮收购价 2290 元 / 吨
|
|
|
水分 15% 新玉米出库价 2320 - 2330 元 / 吨,大连新玉米出库价 2310 - 2320 元 / 吨
|
|
|
饲料厂收购价 2460 - 2470 元 / 吨 (水分 14%) ,深加工企业收购价 2318 元 / 吨 (水分 15%)
|
|
|
深加工企业收购价 2300 - 2320 元 / 吨,部分企业单日上调 10 - 20 元 / 吨
|
|
|
收购价 2230 - 2250 元 / 吨 (下跌 10 元 / 吨) ,石家庄收购价 2230 - 2240 元 / 吨 (下跌 10 元 / 吨)
|
|
|
收购价 2220 - 2240 元 / 吨 (水分 15%) ,驻马店收购价 2260 - 2280 元 / 吨
|
|
|
到站价 2550 - 2560 元 / 吨 (水分 15%)
|
|
|
东北玉米码头价 2340 元 / 吨 (上涨 30 元 / 吨)
|
|
|
水分 15% 新玉米贸易商收购价 2200 元 / 吨
|
|
|
水分 15% 以内玉米到站价 2370 - 2380 元 / 吨
|
|
|
东北玉米成交价 2460 - 2480 元 / 吨 (水分 15%) ,进口玉米 2350 元 / 吨
|
|
|
东北玉米报价 2380 - 2400 元 / 吨,当地玉米 2350 - 2370 元 / 吨
|
|
|
|
|
|
金沙河收购价 1.158 元 / 斤 (水分 14%)
|
|
|
国维淀粉收购价 1.135 元 / 斤 (水分 14%)
|
|
|
烘干厂出货价 1.04 元 / 斤 (水分 14%)
|
|
|
东北玉米到站价 2440 - 2470 元 / 吨,当地玉米 2350 - 2370 元 / 吨
|
|
|
到站价 2500 - 2510 元 / 吨 (水分 15%)
|
|
|
贸易商报价 1.10 元 / 斤 (水分 14%)
|
|
|
水分 15% 以内玉米到站价 2360 - 2370 元 / 吨
|
|
|
水分 15% 以内东北玉米到站价 2390 - 2400 元 / 吨
|
从上述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在 4 月 14 日这一天,豆粕价格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态势 ,玉米价格在各地区也因供需等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波动。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影响这些价格波动背后的原因。
价格波动原因深度剖析
饲料价格的波动绝非偶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原料成本是影响饲料价格的关键因素。玉米和大豆作为饲料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传导至饲料产品 。在玉米方面,国内玉米产量虽然相对可观,但在需求端,养殖、深加工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玉米供需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25 年,部分玉米主产区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播种和生长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市场对玉米后期供应产生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玉米价格。而大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大豆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国内豆粕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巴西、美国等主要大豆生产国的种植面积、天气状况以及贸易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改变全球大豆的供应格局。若这些国家因恶劣天气导致大豆减产,或者贸易政策出现变动,限制大豆出口,那么国内豆粕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 ,进而推动饲料成本上升。
政策与环保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国家在农业领域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旨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像 “减豆行动” 等政策的推行,鼓励饲料企业寻找豆粕替代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粕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同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对饲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和升级,以满足环保标准,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饲料价格上。
国际市场形势也是影响饲料价格的重要外部因素。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等,都会对饲料原料的进出口产生影响。在国际贸易中,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大,那么以美元计价的大豆、玉米等进口原料价格就会相应变化,从而影响国内饲料成本。此外,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也会加剧价格波动。一些国际资本会根据市场信息和预期,对农产品期货进行大规模买卖,造成价格的大幅起落,这种波动也会传递到国内饲料市场。
从需求端来看,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饲料的市场需求。当养殖行业处于扩张期,畜禽存栏量增加,对饲料的需求也会随之大幅上升。此时,若饲料供应无法及时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饲料价格上涨。反之,若养殖行业受到疫情、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出现收缩,养殖规模减小,饲料需求也会相应减少,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饲料价格就可能面临下行压力。比如,在生猪养殖行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疫病,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会提前出栏或者减少存栏量,这就会导致对猪饲料的需求急剧下降,进而影响饲料价格。
对养殖业的影响
饲料价格的波动,对养殖业来说犹如一场 “晴雨表”,深刻影响着养殖成本与行业发展格局 。对于养殖户而言,饲料成本通常占据养殖总成本的较大比重,以生猪养殖为例,饲料成本往往能占到总成本的 60% - 70% ,这意味着饲料价格的每一次变动,都会直接作用于养殖成本。当饲料价格上涨时,养殖户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困境。反之,若饲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户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益 。
面对饲料价格的波动,养殖户们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在饲料配方调整方面,不少养殖户开始尝试采用低豆粕日粮技术,通过添加菜粕、棉粕等其他植物蛋白源,或者利用昆虫蛋白等新型蛋白原料,替代部分豆粕,在保证动物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一些养殖户还会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精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例如,在仔猪阶段,注重饲料的易消化性和营养均衡;在育肥阶段,则根据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合理调整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让每一份饲料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
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养殖户也逐渐意识到合作与规划的重要性。他们加强与饲料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提前预定等方式,锁定一定时期内的饲料价格,避免因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一些有条件的养殖户还会尝试与周边农户合作,共同种植饲料原料,实现自给自足,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同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是部分养殖户的选择。他们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进行对冲平仓,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的机制,以此来锁定饲料成本,规避价格风险 。
未来趋势预测
展望未来,饲料价格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基于当前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合理预测 。从原料供应角度来看,全球大豆和玉米市场的供应情况仍是关键。如果巴西、美国等大豆主产国在新的种植季能够保持良好的种植条件,大豆产量有望增加,国际大豆价格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进而带动国内豆粕价格下降,为饲料成本的降低提供空间 。而对于玉米,国内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天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仍需密切关注。若玉米产量能够稳定增长,且小麦等替代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玉米价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平稳,不过,若需求持续强劲增长,玉米价格也可能维持在相对高位 。
政策方面,国家对农业和养殖业的支持政策将持续发挥作用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饲料供应,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包括对玉米、大豆等种植的补贴,以及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等,这将有助于稳定饲料原料价格,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同时,环保政策的持续推进,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推动饲料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
在需求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带动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饲料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不过,养殖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将使养殖户对饲料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饲料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 。
综合来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饲料价格可能会在一定区间内波动 。短期内,若原料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饲料价格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养殖需求的增长以及生产成本的变化,饲料价格仍存在上涨的可能性 。养殖户和相关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市场分析和预判,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料采购策略,以应对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