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资讯 → 文章内容

2025年3月谷物进口大跳水,粮价风云变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26 10:10:56 关注:30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进口数据大揭秘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 年 3 月,我国谷物进口情况发生显著变化。玉米进口量仅 8.1 万吨,环比增长 4.92%,但同比大幅下降 95.12%,处于 7 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从进口来源分析,自巴西进口 7.47 万吨,占比 92.21%;自缅甸进口 4163 吨,占比 5.14%;自哈萨克斯坦进口 985 吨,占比 1.22%;自美国进口 794 吨,占比 0.19%,且当月未从乌克兰进口玉米。1 - 3 月累计进口玉米 25.81 万吨,与去年同期的 785.1 万吨相比,下降幅度达 96.71%,创下 2018 年以来同期新低。
  高粱进口量为 9.73 万吨,环比下降 84.08%,同比下降 82.54%。其中,自美国进口 7.38 万吨,环比下降 85.87%,占进口总量的 75.84%;自澳大利亚进口 2.35 万吨,环比增长 163.4%,占进口总量的 24.16%,未从阿根廷进口。2025 年 1 - 3 月累计进口高粱 110.54 万吨,同比下降 49.04% 。
  大麦进口量为 84.58 万吨,环比增长 23.13%,同比下降 50.94%。进口来源方面,自澳大利亚进口 59.09 万吨,占总进口量 69.87%;自阿根廷进口 8.59 万吨,占总进口量 10.16%;自俄罗斯进口 5.26 万吨,占总进口量 6.22%;自哈萨克斯坦进口 4.28 万吨,占总进口量 5.06% 。3 月份进口大麦均价 248.92 美元 / 吨,环比下降 1.29%,同比下降 9.99%。
  小麦进口量为 18.96 万吨,环比增长 159.73%,同比下降 89.36% 。
  进口量暴跌的背后
  如此显著的进口量下降,背后存在多方面深层次原因。
  国内粮食丰收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灌溉领域,众多农田配备了高效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在生长关键期获得充足水分。例如,华北地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技术,不仅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也促使小麦、玉米等作物产量稳步提高。同时,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优良品种的广泛应用。袁隆平团队研发的高产水稻品种在全国多个水稻产区推广种植,大幅提高了水稻单产。这些举措使得国内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市场供应充足,进而降低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以玉米为例,国内玉米种植户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使玉米产量能够较好满足国内需求,减少了对进口玉米的依赖。
  政策调控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全国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充足的储备粮使我国在面对国际粮食市场波动时,有足够能力减少进口量。同时,政府通过调整关税等手段调控进口量。自 2025 年 4 月 12 日起,中国对美国高粱累计征收 135% 的关税,直接导致美高粱进口成本大幅上升,进口量骤降 。这一政策调整在保护国内农业产业的同时,也促进国内粮食市场更加稳定,推动国内农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国际形势与贸易政策同样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影响。地缘政治冲突致使部分粮食出口国的粮食生产和运输受阻。乌克兰局势的不稳定,导致其粮食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国从乌克兰的玉米进口量也受到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供需矛盾,我国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的成本上升,促使我国调整粮食进口策略,减少进口量 。
  粮价的连锁反应
  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粮食市场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直接的体现为粮食价格的波动 。
  市场有效流通下降是首要变化。基层余粮见底,进口谷物持续大幅下降,导致市场上粮食供应逐渐偏紧 。在这种情况下,用粮企业为保证自身生产需求,不得不采取提价促量策略。企业之间为获取粮食资源展开竞争,纷纷提高收购价格。例如,一些饲料加工企业为收购到足够的玉米,不断提高收购价格,原本 2000 元 / 吨的玉米,可能会被抬高到 2200 元 / 吨甚至更高 。
  而小麦主产区出现干旱这一突发状况,使粮食市场形势更为复杂。干旱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水分,干旱导致小麦无法获得足够水分滋养,生长不良,产量大幅下降。在河南、安徽等主要小麦产区,因干旱部分农田里的小麦出现枯黄、矮小情况,产量预估明显降低 。市场对小麦的供应预期大幅下降,根据市场供需原理,供不应求时价格必然上涨,小麦价格强势走高。而小麦和玉米在饲料等领域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小麦价格上涨后,饲料企业为控制成本,会将目光更多转向玉米,增加对玉米的采购需求,进而推动玉米价格上升 。
  下游需求的拉扯
  在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中,下游需求对粮食价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下游需求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
  在生猪养殖领域,存栏量处于高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 年 9 月末生猪存栏量为 31101.94 万头 。虽然存栏量高,但近期生猪价格走势波动剧烈。此前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利润大幅压缩。然而,近期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外购仔猪利润为 21.88 元 / 头,自繁自养利润为 79.46 元 / 头 。价格回升使得养殖利润回弹,促使养殖户维持甚至增加养殖规模,对饲料的需求维持在刚需水平 。玉米作为饲料的重要原料,其需求量也随之得到一定支撑 。
  但深加工行业的情况不容乐观。淀粉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开机率持续回落,目前已降至 53.94%,较去年同期低 17 个百分点 。淀粉库存维持高位,下游消化缓慢,市场上淀粉积压严重。酒精企业同样长期亏损,开机率持续回落,为 53.85%,较去年同期低 13 个百分点 。这些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工业消费形成明显抑制 。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亏损,不得不减少对玉米的采购量 。
  未来粮价走向何方
  展望未来,粮食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但仍可从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变化中探寻线索 。
  从供应端来看,国内粮食丰收和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有望延续 。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也会持续进步,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调控方面,粮食储备体系会进一步优化,关税等调控手段将更加灵活,以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但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可能再次冲击国际粮食市场,需保持高度警惕 。
  需求端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将带动饲料需求增长,从而对玉米等饲料原料的需求形成支撑 。但深加工行业面临的困境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对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消费抑制作用仍将持续 。不过,政府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未来深加工行业对粮食的需求可能出现转机 。
  综合来看,预计短期内,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易涨难跌态势 。但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受到下游需求分化以及政策调控的限制 。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 。只要持续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稳定粮食供应,就有能力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 。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和国内政策调整,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投资计划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中国谷物进口数据洞察:变化、原因与影响2025/1/3 11:09:2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