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养猪必知!非洲猪瘟防控全攻略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1 8:36:31 关注:59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认识非洲猪瘟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养殖领域的 [博主名]。今天想和各位养猪的朋友们,尤其是咱们规模养猪场的负责人,好好唠唠非洲猪瘟这个 “养猪业大反派”。非洲猪瘟,那可是养猪业的一场噩梦,一旦被它缠上,猪场很可能就元气大伤,甚至血本无归。它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得吓人,而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简直是养猪人的心腹大患。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全方位了解一下非洲猪瘟,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做好防控。
  二、非洲猪瘟的基础知识
  (一)病毒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 ,这个家族里它可是 “独苗苗”。从结构上看,它的病毒粒子呈 20 面体对称,还带着囊膜,直径在 175 - 215nm 之间,就像一个精巧又危险的小颗粒。其基因组是双股线状 DNA,别看它个头不大,可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力。
  这病毒对热相当敏感,像是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加热 30 分钟或者 60℃加热 10 分钟,就能把病毒有效灭活,所以高温就是它的 “克星” 之一。在消毒剂方面,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性消毒剂,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消毒药,都能对它起到有效的灭活作用 。了解了这些特性,我们在防控的时候就能 “对症下药”,利用它的弱点来制定防控策略。
  (二)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可不管什么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 “兴风作浪”,时刻威胁着猪群的健康。它的易感动物主要就是猪,而且不管是啥品种、啥年龄的猪,都可能被它盯上,从刚出生的小猪崽到成年的大肥猪,无一能幸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牛、羊、狗、猫、家禽这些动物对它有 “免疫力”,不会被感染,而且它也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不会对人造成感染危害,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患病猪及其排泄物、流产胎儿,还有被患病猪接触过的饲料、饮水、排泄物等污染物,都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就像一个个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疫情。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健康猪与患病猪口鼻直接接触,就很容易被传染;接触了上述那些传染源,也有很大的感染风险;甚至像饲养员、苍蝇、蜱虫、老鼠、鸟类、野猫、车辆等媒介,一旦携带了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场里四处走动,也能让疫病迅速传播开来 。所以,了解了这些流行特点,我们就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猪群安全。
  三、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这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咱们养殖户一定要仔细了解,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猪群的异常。
  (一)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的非洲猪瘟就像一个 “隐形杀手”,猪只常常毫无征兆,没有任何发热、不食等并发症,就突然死亡 。这种情况往往让养殖户措手不及,前一天还好好的猪,第二天可能就已经没了生命迹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留意猪群的状态,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一旦发现有猪突然死亡,不管是不是因为非洲猪瘟,都要立刻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比如隔离病猪、采集样本送检等,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急性型
  急性型非洲猪瘟的症状就比较明显了。猪只首先会精神沉郁,整天没什么活力,就喜欢躺着,对平时爱吃的饲料也没了兴趣,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废绝。还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肠道功能紊乱,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前期粪便干硬,这时候如果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粪便表面有白色的肠黏液,那是肠黏膜脱落了;后期就开始腹泻,粪便恶臭还带有黏液或血液 。
  发热寒颤也是急性型的典型症状之一,体温会迅速升高到 40 - 42℃,而且会持续 3 - 5 天。有些养殖户可能会在猪发烧的时候给它肌肉注射退烧药,刚开始体温可能会降下来,但第二天就会反弹,而且再治疗基本就没效果了 。
  猪的皮肤也会发生变化,变得发红或者发紫,仔细看还能发现多处出现针尖状出血点,就像被密密麻麻的小针戳过一样。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抽筋、步态不稳等神经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从发病到死亡,病程一般在 4 - 10 天,而且最让人头疼的是,病死率高达 100%,一旦猪只感染上急性型非洲猪瘟,几乎很难逃脱死亡的命运 。
  (三)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病猪的症状和急性型有相似之处,但相对来说没那么严重 。体温同样会升高,一般在 40.5℃以上,不过不像急性型那样持续高温,而是波动无规律。病程比较长,能达到 5 - 30 天,这也给了我们更多观察和诊断的时间。病死率相比急性型稍低一些,但也不容忽视,一旦猪群中出现亚急性型病例,我们也要迅速行动起来,做好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播。
  (四)慢性型
  慢性型非洲猪瘟的症状和前面几种又有所不同。病猪会逐渐形体消瘦,背脊明显突起,被毛也变得粗乱细长,看起来十分憔悴。呼吸急促,而且是呈腹式呼吸,还会经常咳嗽,就像得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一样。关节也会肿大,行动变得迟缓,一瘸一拐的 。
  母猪如果感染了慢性型非洲猪瘟,还会出现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的情况,这对猪场的繁殖计划可是个巨大的打击。而且慢性型的病程特别长,长达 2 - 15 个月,在这期间,病猪不仅自身痛苦,还可能持续排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威胁整个猪群的健康 。
  四、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
  当我们对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进行解剖时,会看到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病变 ,这些病变就像是疫病留下的 “罪证”,对我们准确诊断非洲猪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全身多个脏器和淋巴结都会出现弥漫性出血的情况 。就拿肺来说,会明显肿大,表面布满了出血点,切开的时候,会流出泡沫样液体,就像被注入了大量的气体和血液混合物一样,这表明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已经被严重破坏,气体交换受阻,这也是为什么患病猪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心脏也未能幸免,心外膜和心内膜都有大量出血点,就像被密密麻麻的针戳过一样,心包还会积液,使得心脏被液体包围,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跳动和血液循环。胃及肠道黏膜同样出血,这会导致猪的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便秘和拉稀交替的症状也就不难理解了 。胆囊、膀胱也都有出血现象,原本储存和排泄的功能也大打折扣。
  脾脏的变化更是典型,它会肿大,边缘钝圆,颜色变成暗红色或黑色,质地脆而易碎,表面还有出血点,边缘还会出现梗死灶 。正常的脾脏是柔软而有韧性的,而感染非洲猪瘟后的脾脏却变得如此脆弱,轻轻一碰就可能破碎,这也是为什么在解剖时要格外小心。
  肾脏表面也有出血点,这些出血点虽然小,但却反映了肾脏的受损程度。颌下淋巴结、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原本正常的淋巴结变得肿大且充满血液,失去了正常的免疫功能 。这些病变综合起来,就像是一场 “灾难” 在猪的体内上演,各个器官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也为我们诊断非洲猪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旦发现猪只出现这些解剖病变,我们就要高度怀疑是非洲猪瘟,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五、非洲猪瘟的疾病诊断
  非洲猪瘟的诊断至关重要,准确及时的诊断是有效防控的关键。然而,它的诊断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
  (一)临床诊断的局限性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虽然有一定的特征,但和猪瘟、猪丹毒、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症状极为相似 ,就像 “真假美猴王”,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比如说,猪瘟也会让猪出现发热、皮肤出血、精神沉郁等症状,和非洲猪瘟的急性型症状很像;猪丹毒在急性发作时,猪只突然死亡、皮肤发红发紫,这和非洲猪瘟的最急性型、急性型症状有重合之处;猪蓝耳病也会导致母猪流产、猪只发热等症状,和非洲猪瘟的一些症状相互混淆 。所以,仅仅依靠临床症状来诊断非洲猪瘟,就像盲人摸象,很容易误诊。这就好比我们去看病,医生不能只听我们描述症状就直接下诊断,还需要借助各种检查手段一样,对于非洲猪瘟,我们也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来确诊。
  (二)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室诊断方法就像是给非洲猪瘟做 “CT”,能更准确地揪出这个 “病魔”。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抗体检测和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 。
  血清抗体检测,就是采集发病猪只或同群猪的血液,一般采集 5mL,让血液在室温下静置 12 - 24 小时,这就像是让血液 “沉淀” 一下,之后收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 。检测方法有阻断 ELISA、间接 ELISA、间接免疫荧光等,这些方法就像是不同的 “探测器”,能检测出血清中是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抗体。一旦检测出抗体,那就说明猪只很可能感染过非洲猪瘟病毒 。
  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则是采集病死猪的脾脏、淋巴结或肾脏等组织样品,这些组织就像是病毒的 “藏身之处”,通过检测能知道里面有没有非洲猪瘟病毒 。采用的检测方法有 PCR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等温扩增、ELISA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PCR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就像是一个 “病毒复印机”,能把病毒的核酸大量扩增,这样就能更容易检测到病毒;核酸等温扩增则是在恒定的温度下对核酸进行扩增,操作相对简便;ELISA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就像一个 “病毒捕捉器”,能特异性地捕捉病毒抗原 。
  如果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那这头猪就会被判定为疑似病例 。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确诊,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规定,疑似病例还需要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或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复检 。只有复检也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才能判定为确诊病例 。这就像是一场严格的考试,只有通过层层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 。
  六、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
  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项防控要点都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为猪群筑起一道坚固的 “防护墙” 。
  (一)生物防控
  科学合理选址:新建猪场时,选址就像是为猪群选择一个 “安全堡垒” 的地基,至关重要。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是前提条件,就像盖房子要先有合法的土地手续一样。然后要远离交通主干道、河流、人群居住区、集贸市场、屠宰场、养猪场等场所 5km 以上 。交通主干道上车流量大,人员和车辆往来频繁,很容易携带病毒;河流可能会受到污染,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人群居住区、集贸市场人员复杂,屠宰场和养猪场更是疫病的高发区,远离这些地方,就能大大降低病毒传入的风险。还要避免选择低洼地带,因为低洼地带容易积水,湿度大,不利于猪群健康,而且在山洪暴发时容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猪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最好选择地势较高,有山川、树林等天然防疫屏障的地方建猪场,山川、树林就像天然的 “隔离带”,能阻挡一部分病毒和媒介生物的进入 。
  “铁桶式” 养猪:“铁桶式” 养猪模式,就像是给猪群打造了一个密不透风的 “铁桶”,全方位保护猪群 。整个猪场围墙全部用铁皮墙围起来,这就像给猪场戴上了一个坚固的 “头盔”,能阻隔老鼠、野猫等动物媒介,这些动物可能会携带病毒进入猪场,有了铁皮墙,它们就难以进入 。每栋猪舍也用铁皮围起来,房顶及四周用防虫网、彩条布等防护整个猪舍,这样就能做到防鸟、防虫、防鼠、防苍蝇、防蚊子等作用,把各种可能传播病毒的 “小角色” 都拒之门外 。同一栋猪舍每个栏舍之间不相通,栏与栏之间用隔板或隔墙全封闭,不同栏舍的猪只无口鼻直接接触,这就切断了病毒在猪舍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栋猪舍之间间隔 5 - 10m,病猪隔离舍建在下风口,污道和净道分开,猪场分区管理,能繁母猪场和育肥场不在同一猪场饲养 。这样的布局和管理,能有效防止疫病在猪群中扩散,一旦有猪感染疫病,也能及时控制在小范围内 。
  封闭式管理:每栋猪舍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这就像给猪舍上了一把 “大锁”,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每栋猪舍均配套有自动供料系统、温控系统、监控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设施设备,这些设施设备就像猪舍的 “得力助手”,能保证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 。自动供料系统能按时给猪提供充足的饲料,温控系统能调节猪舍内的温度,让猪群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猪群的状态,自动清粪系统能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保持猪舍清洁 。每栋猪舍均有固定的饲养员、固定的车辆等生产工具,禁止各猪舍饲养员互相走动串门,甚至饲养员要长期住在所饲养的猪舍里面,减少或杜绝人员外出和物品的流动 。人员和物品的流动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减少这些流动,就能降低病毒传入的风险 。
  (二)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就像是猪群的 “能量源泉”,营养全面的饲料能让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猪场购买全价颗粒料或自行配料时,要满足各类猪群所需的蛋白质、能量等营养需要 。比如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它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品质优良的蛋白质,所以要购买品质较好的教槽料和断奶料,这样才能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减少或避免仔猪出现营养不良、断奶应激等问题 。如果仔猪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
  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适宜的饲养环境对猪群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就像人类需要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一样 。各类猪群的适宜温度不尽相同,所以猪场要配备温控设施设备,根据不同猪群的需求,把猪舍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的温度 。断奶仔猪最适宜的温度为 28 - 30℃,在这个温度下,它们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生长速度也能达到最佳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和健康,可能会导致它们食欲下降、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感染疾病 。
  坚持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一种有效的防控疫病的方式,就像是给自己的猪场打造了一个 “纯净的繁殖圈” 。猪场优先自繁自养,自己培育后备母猪以更新能繁母猪,这样就能减少外来猪只引入带来的疫病风险 。确需引种的,在引种前要对猪群和车辆运输工具等环境样品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只有检测结果为阴性才能实施引种 。引入的猪只还要在隔离栏舍隔离饲养观察 45d 以上,隔离栏舍建在猪场下风口,实行封闭式管理 。在隔离期间,要注射各种疫苗,每周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 1 次,只有隔离结束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才能合群饲养 。这样层层把关,才能确保引入的猪只健康,不把疫病带入猪场 。
  加强免疫监测:免疫监测就像是给猪群的健康 “保驾护航”,通过科学的免疫和监测,能及时发现猪群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猪场要结合当地流行的疫病种类,制定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 。能繁母猪要免疫各种疫苗,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腹泻三联苗,口蹄疫疫苗等当地流行的疫病 。同种疫苗间隔一定的时间再加强注射 1 次,口蹄疫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注射 1 次,能繁母猪在空怀期或产仔后注射 1 次,每年最少注射 2 次以上 。其他疫苗,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疫苗也参照执行,这样就能确保所产的仔猪有较高的抗体水平,保障整个猪群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还要定期监测整个猪场各类猪群的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抗体水平调整免疫程序 。如果抗体水平过低,就要及时加强免疫,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更新淘汰高胎龄母猪: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仔猪的质量和数量,所以要及时更新淘汰高胎龄母猪 。8 胎以上的能繁母猪及问题母猪要及时更新淘汰,更新淘汰率达 30% 以上,这样才能保持猪群的活力和健康 。要保持 2 - 8 胎的能繁母猪占比在 90% 以上,这个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所产的仔猪质量也相对较高 。后备母猪体重达到 100kg,正常发情 2 次后,达到体成熟才配种,这样能确保母猪健壮,所产的仔猪生长速度快 。如果母猪胎龄过高,繁殖性能下降,所产的仔猪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免疫力低等问题 。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制度是一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能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每栋猪舍都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有很多 “公司 + 农户” 类型的肉猪养殖场,栏舍空栏消毒 1 - 2 个月后才进下一批仔猪饲养 。在空栏期间,要对栏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把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都消灭掉 。严格控制车辆和人员的流动,方便统一消毒和饲养管理 。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批次的猪群之间交叉感染,一旦有疫病发生,也能及时控制在小范围内,减少损失 。
  (三)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环节,就像是给猪场进行一场 “病毒大扫除” 。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对消毒剂耐酸不耐碱,所以我们要针对它的特性使用合适的消毒方法 。
  栏舍清洗干净后,先用碱性消毒剂消毒,氢氧化钠(苛性钠)、氢氧化钙(石灰),这些碱性消毒剂就像 “病毒克星”,能有效杀灭病毒 。再次冲洗干燥后再用火焰枪进行消毒,火焰的高温能把残留的病毒彻底消灭 。空栏后消毒后最少间隔 14d 以上才进下一批猪饲养,这样能确保栏舍内没有病毒残留 。
  道路、车辆、栏舍等长期用 1% 氢氧化钠或 1% 氢氧化钙进行消毒,经常在道路、栏舍地面撒上熟石灰粉,熟石灰粉不仅能保持干燥环境,还能起到杀灭非洲猪瘟病毒的作用 。猪群长期饮用 20% 石灰水上清液或经有机氯消毒药消毒的饮水,这样能保证猪群的饮水安全 。人员衣物、胶鞋、员工宿舍、公共食堂等用过硫酸氢钾消毒,过硫酸氢钾能有效杀灭这些地方可能存在的病毒 。
  猪场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养殖环境和猪群胃肠道都处于弱碱性的状态,营造不利于非洲猪瘟病毒生存的环境,这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关键环节之一 。只有把病毒生存的环境破坏掉,才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繁殖 。
  (四)疫病监测
  疫病监测就像是给猪场安装了一个 “病毒预警器”,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风险 。
  所有进入猪场生产区的人员、所有进入生产区的饲料和车辆,都需采集相应样品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只有检测合格才能进入生产区 。这就像给进入猪场的 “外来者” 都进行了一次严格的 “体检”,把可能携带病毒的人员、物资拒之门外 。
  每栋猪舍每周甚至是每天都要采集猪舍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眼鼻拭子、肛拭子、猪粪(环境)拭子等,进行非洲猪瘟核酸检测或非洲猪瘟抗体检测 。一旦发现阳性,就要及时采取隔离消灭传染源的措施,避免更大损失 。这就像是在猪群中安插了很多 “侦察兵”,随时监测猪群和环境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能迅速行动,把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
  (五)中药防控
  在做好上述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部分猪场采用饲喂中草药或自制中药微生物发酵制剂保健的方法,来增强猪群免疫力,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这就像是给猪群穿上了一件 “免疫防护服”,从内部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
  中草药方面,每 1000g 中草药采用板蓝根 200g、黄芪 200g、黄连 50g、黄芩 50g、黄柏 50g、淫羊霍 150g、连翘 100g、金银花 100g、甘草 100g 等中药,把这些中药粉碎,过 100 目筛,然后拌料均匀,1t 料加 1 - 2kg 中药粉,每月 1 次,每次连用 10d 。这些中药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黄连、黄芩、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淫羊霍能补肾阳、强筋骨,连翘、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甘草能调和诸药 。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猪群的健康助力 。
  还有 “御瘟汤” 方,每 1000g 采用中草药黄芪 100g、金银花 100g、大青叶 50g、香附 50g、白术 50g、枳壳 50g、槟榔 50g、茯苓 50g、泽泻 50g、水牛角 50g、地黄 25g、白芍 50g、侧柏叶 50g、丹皮 50g、栀子 50g、巴戟天 50g、大黄 25g、甘草 50g、板蓝根 25g 和贯众 25g 打成细粉,过 100 目筛备用 。“御瘟汤” 方添加益生菌发酵成为中草药菌水,1.5 - 2kg “御瘟汤” 中药粉 + 1 包 500g 的 “饲料微生物发酵剂” + 1kg “多糖性复合菌种营养基”(或 1kg 红糖 + 10kg 全价饲料) + 100kg 清水混合在非金属容器中密封发酵 72h 以上后使用,15d 内用完,且要持续密封保存 。发生感染时,每吨饲料中添加 100kg “御瘟汤” 中草药菌水,稳定下来后每吨饲料中添加 50kg 中草药菌水,连续饲喂 14 - 19d 。使用益生菌期间禁止使用化学消毒药,并将 “御瘟汤” 中草药菌水上清液兑水 30 倍对养殖栏舍和饮水代替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前 3d 每天 1 次之后每 3 - 7 天 1 次 。通过发酵,能提高中药的药效,使其更好地被猪群吸收,增强猪群的免疫力 。
  七、总结
  非洲猪瘟防控要点涉及生物防控、饲养管理、消毒工作、疫病监测和中药防控等多个方面,这些要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猪群的健康和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对于咱们养殖户来说,每一个要点都关乎着猪场的兴衰成败,关乎着我们的辛勤付出能否得到回报 。
  所以,一定要重视并落实这些防控措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从猪场的选址建设,到日常的饲养管理,再到疫病的监测和消毒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的侵袭,保障猪群的健康,让我们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防控措施和坚定的信念,战胜非洲猪瘟这个 “养猪业大反派”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非洲猪瘟下的生存与坚守2025/5/11 7:26:08
4月28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5/5/6 12:09:19
2025年第16周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2025/4/29 10:55:49
4月26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5/4/29 10:39:02
4月16日摩尔多瓦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5/4/27 17:52:27
2025年第15周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2025/4/22 11:53:2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