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粮市:玉米、新麦、陈麦的价格博弈与走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5 12:55:18 关注:20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涨势背后的多空较量
进入五月,玉米市场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变脸大师,价格走势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连近期涨势迅猛的新麦市场在其面前都稍显逊色。昨日山东地区玉米到货量降至 700,仅有个别企业对价格做出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部分企业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在新麦大面积入市之前,玉米的上涨之路似乎已被阻断,各种利空消息也不断涌现。这一系列的市场变化,让不少手中持有玉米和陈麦的老板们忧心忡忡,心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一)利好因素支撑
尽管当前玉米市场利空消息频传,但也并非毫无利好因素支撑。首先,基层余粮见底,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大幅减少,再加上 “缺口论” 的炒作,持粮主体的看涨情绪愈发高涨,他们坚定地持有粮食,不肯轻易降价出售,一旦企业降价,就直接采取停装停售的方式来回应,这无疑为玉米价格在短期内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使其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同时,新麦开始陆续进入收割入市期,市场上对新麦的抢购情绪异常热烈。这种抢购热潮不仅提振了陈麦的价格上涨空间,也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对玉米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助长作用。新麦的抢购使得市场上的粮食需求增加,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替代品,自然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价格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推动 。
(二)利空因素施压
然而,玉米市场目前面临的利空因素也不容小觑。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开始发力,中储粮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虽然拍卖溢价较高,但拍卖成交价仍略低于市场主力价格。而且,有消息称本月下旬官方将启动定向粮投放,一旦开闸,大量的粮食将涌入市场,市场流通粮源会急剧增加。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5 月 12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4 月底,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 2024 年度秋粮达 3.45 亿吨,其中玉米高达 2.27 亿吨,这使得玉米缺口论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
对持粮主体而言,利润始终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核心因素。目前玉米价格的上限已经逐渐明朗,而新麦市场则展现出更大的操作空间。对于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来说,抓住当前的时机逢高出货才是明智之举。此外,东北粮流入山东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再加上其他两股粮源的共同发力,市场流通粮源压力大增,这对玉米价格形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目前,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但终端产品却难以提价的困境,而且市场正处于消费疲软期,这使得企业对高价粮的承接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饲料企业开始加大力度采购陈麦,对玉米的需求正在逐步降低。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玉米市场的需求端表现疲软,进一步打压了玉米价格。
虽然今年进口玉米的威胁大幅缩水,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历年来官方的进口库存。再加上陈粮轮换、定向稻谷、进口玉米拍卖和即将大面积入市的新麦,采购方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采购策略的切换。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结果,对市场心态的影响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三)价格走势与建议
综合来看,玉米市场多空因素交织,短期内价格走势充满不确定性。虽然目前玉米有一定的支撑因素,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降价,但持续上涨的玉米价格已经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官方提前出手调控市场。官方下调东北地区的铁路运费,很可能有引导粮源南下的意图。目前市场供应方暂时占据上风,但需求不旺、企业利润低迷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而且现在粮源大多不在基层农户手中,官方在调控市场时的顾虑相对较少,以往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因此,建议手中握有大量库存的老板们,要抓住当前的时机逢高出货。虽然玉米价格短期内不会大幅下跌,但随着各种利空因素的逐渐显现,未来价格走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及时落袋为安,锁定利润,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
新麦:上市在即,价格初现端倪
新麦市场近期备受关注,其上市时间、价格走势等动态牵动着众多从业者的心。今年新麦的入市时间较去年明显提前,当前湖北地区新麦已率先入市,河南南部地区的新麦也开始流入市场 。这一提前上市的情况,打破了以往的市场节奏,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一)提前上市与价格初显
目前,湖北地区的新麦收购价基本在 1.2 元 / 斤附近,河南地区的企业开秤价则在 1.23 元 / 斤左右,与陈麦价格基本持平。这些价格的出现,为新麦市场定下了初步的价格基调 。从市场反应来看,这样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预期,毕竟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提高以后,市场预计新麦价格大概率将围绕在最低收购价上下波动。然而,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今年湖北小麦质量出奇得好,据说可能将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这与市场对小麦尤其是河南小麦减产减质的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早期零星上市的小麦价格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也让市场对后续价格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二)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新麦价格的后续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贸易商的抢购热情对新麦价格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市场对新麦的抢购情绪正在发酵,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抢购潮,这进一步推高了新麦的收购价,甚至超过了 1.25 元 / 斤,更是刺激了其他地区的贸易商加入抢购行列 。如果这种抢购热情持续下去,新麦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如果贸易商的抢购热情降温,价格上涨的动力也将减弱。
官方的收购策略也是影响新麦价格的关键因素。官方的收购价格和收购力度,将直接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目前,官方开始出价收购的价格被认为偏低,吸引力不大,后续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但如果官方调整收购策略,提高收购价格或加大收购力度,市场价格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天气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在新麦上市的关键时期,天气状况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后续天气状况不佳,可能会导致小麦减产或质量下降,从而推动价格上涨;相反,如果天气良好,小麦丰收,供应增加,价格则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5 月 12 日至 21 日,北方冬麦区无有效降水,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等地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高,这无疑增加了市场对新麦产量和质量的担忧,也对价格走势产生了不确定性。
(三)建库建议与市场展望
对于现阶段有建库想法的老板来说,目前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建库区间。虽说利润多少尚不确定,但至少此时新麦价格相对稳定,质量也有保障,建库风险相对较低 。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不妨抓住当前时机动起来,先建立库存,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
展望新麦市场的后续情况,虽然目前还不是小麦的集中上市期,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随着新麦上市量的逐渐增加,市场供应将逐渐宽松,价格上涨空间也将受到一定限制。后续需要重点关注贸易商的抢购是否会持续,官方收购策略是否会调整,以及天气变化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将对新麦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陈麦:供需博弈下的价格震荡
陈麦市场在当前粮食市场格局中,也经历着价格的起伏与市场的考验。近期陈麦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这背后蕴含着多种因素的交织与作用 。
(一)价格温和上涨原因
新麦价格的不断走高以及玉米价格的攀升,为陈麦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新麦价格的上涨,市场对陈麦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不少饲料企业将目光投向陈麦,陈麦的走货渠道得以扩大,这使得陈麦价格有了上涨的底气 。在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饲料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开始寻求替代品,陈麦因其价格相对优势和一定的营养价值,成为了饲料企业的重要采购目标 。饲料企业对陈麦的采购量增加,直接带动了陈麦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陈麦价格的上涨。
贸易商对新麦的抢购态度也刺激了陈麦市场。贸易商在新麦市场的积极抢购,使得市场上的粮食交易氛围愈发活跃,这种活跃的市场氛围也传导至陈麦市场,带动了陈麦价格的上升 。新麦市场的火热抢购,让市场参与者对粮食市场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陈麦的价值评估也相应提高,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陈麦,从而推动了陈麦价格的上涨。
(二)供需格局与价格预期
现阶段,小麦市场依旧处于 “供强虚弱” 的格局。从供应方面来看,尽管基层余粮见底,但市场上的陈麦库存依然较为充足,再加上新麦即将大量入市,供应压力较大 。陈粮轮换、进口小麦以及政策性小麦的投放,都使得市场上的小麦供应量较为充裕。从需求方面来看,面粉终端需求平淡,市场消费疲软,面粉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不高,对小麦的采购热情下降 。麸皮价格的回落,也使得面粉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高价小麦的采购意愿。
在这种供需格局下,麦价虽有上涨预期,但供需压力使得价格难以大幅上涨,预计短期价格或继续围绕区间波动 。虽然陈麦的走货渠道有所扩大,饲料企业对陈麦的采购热情有所提高,但整体需求仍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难以完全消化市场上的大量供应 。而且,市场上的竞争也较为激烈,不同品质、不同产地的小麦相互竞争,这也限制了陈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
(三)出货建议与市场关注重点
对于有出货打算的老板来说,目前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出货时机。虽然陈麦价格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下降,但随着市场供应的逐渐增加和需求的相对疲软,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保持温和出货,既可以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又能实现一定的利润 。
后续关注陈麦市场,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新麦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以及政策层面的调控措施 。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陈麦的价格走势,如果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陈麦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反之,如果需求持续疲软,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新麦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也将对陈麦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新麦价格过高,可能会进一步刺激陈麦价格上涨;如果新麦价格过低,陈麦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压制 。政策层面的调控措施,如中储粮的收购与投放、最低收购价政策等,也将对陈麦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
粮市总结与展望
(一)当前市场态势总结
当前粮食市场中,玉米价格走势充满不确定性,多空因素激烈交锋。虽然基层余粮见底和新麦抢购带来了一定的支撑,但政策发力、粮源增加、企业需求不足等利空因素更为突出,使得玉米价格上涨之路困难重重 。新麦上市时间提前,质量优于预期,价格已初步显现,目前处于上涨阶段,但后续走势受贸易商抢购、官方收购策略和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 。陈麦价格则在供需博弈中保持温和上涨,新麦和玉米价格的变化为陈麦价格提供了支撑,但小麦市场整体 “供强虚弱” 的格局限制了陈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
(二)未来市场走向预测
未来玉米市场,短期内价格预计仍将在多空因素的影响下维持震荡走势。如果政策粮投放如期进行,市场流通粮源大幅增加,玉米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如果持粮主体继续挺价,且需求端出现改善,价格也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出现一定反弹 。从中远期来看,由于今年售粮进度较快,后期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的情况,6 - 9 月份价格有一定上涨空间,但仍需关注政策调控和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 。
新麦价格在集中上市前可能继续上涨,但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价格上涨动力将逐渐减弱。如果贸易商持续抢购,新麦价格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若官方加大收购力度或天气状况良好,小麦丰收,新麦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总体来说,新麦价格将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围绕一定区间波动 。
陈麦市场短期内预计将继续保持震荡偏强的趋势,但上涨幅度有限。随着新麦的大量入市,陈麦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价格波动或将加剧 。如果饲料企业对陈麦的采购需求持续增加,陈麦价格有望保持稳定;反之,如果需求减弱,陈麦价格可能会出现调整 。在供需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陈麦价格将在区间内波动,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好出货和采购时机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