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风云变幻,价格走向何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0 18:54:50 关注:52 评论: 我要投稿
|
|
5 月玉米市场回顾:价格冲高回落
在刚刚过去的 5 月,玉米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价格波动。月初,玉米主力合约期价强势上行,一举刷新高点,再度回归至 2300 - 2350 元 / 吨的关键价格区间,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期价上行并非偶然,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因素。从供应端分析,市场供应呈现收紧态势,流通粮源呈季节性下滑,进口量同比显著下降,致使国内市场玉米货源相对减少。需求端则展现出强劲的刚性消费支撑,饲料产量及存栏量同比略有增长,彰显了养殖业对玉米的稳定需求,而其他谷物替代量同比下降,进一步凸显了玉米在饲料领域的重要地位。
然而,市场形势突变。近期中美经贸会谈结果超出预期,增加了后期进口美国谷物的可能性,这一消息对玉米市场原有逻辑产生了显著影响。原本因供应收紧而强势上涨的期价,在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下,高位出现回落。投资者纷纷调整策略,市场观望情绪渐浓。这一系列价格变化,不仅让市场参与者切实感受到了玉米市场的复杂性,也引发了对于未来玉米价格走势的深入思考。接下来,将从外盘、国内供应和需求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玉米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玉米期价上行的支撑因素
供应收紧
从市场供应层面考量,当前玉米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应收紧态势。随着时间推移,流通粮源出现季节性下滑,这是玉米市场在每年特定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与此同时,进口数据同样值得关注,同比显著下降的进口量,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应的紧张程度。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玉米供应格局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国内相关政策调整以及贸易环境的改变相关。
深入分析国内市场,农户余粮见底是一个关键因素。截至 5 月中旬,基层农户存粮基本售罄,这意味着市场上来自农户端的供应大幅减少。农户手中余粮的清空,使得玉米的供应渠道发生转变。贸易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市场对于玉米价格的分歧较大,看涨预期较强,这使得贸易商出货节奏预期偏慢。他们期待价格进一步上涨以获取更高利润,所以至少在当前阶段,集中出货的压力不大。这种贸易商的囤货惜售行为,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玉米的流通量,使得旧季供应收紧的逻辑得以有效体现。综合这些因素,无论是从季节性因素、进口变化,还是从农户和贸易商的行为分析,玉米市场供应收紧的现状较为明显,对玉米期价上行形成了有力支撑。
刚性消费支撑
在需求端,玉米的下游刚性消费支撑同样显著。首先,从饲料行业数据来看,今年饲料产量及养殖存栏均呈同比略增态势,这直观反映出玉米的饲用消费基础十分稳定。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至 3 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 7052 万吨,同比增长 3%。这一增长背后,是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 41731 万头,同比增加 881 万头,增长 2.2%;全国家禽存栏 61.1 亿只,同比增长 0.1%。生猪和家禽存栏量的增加,意味着对饲料的需求在上升,而玉米作为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量自然随之增长。
从替代角度分析,其他谷物替代同比下降,这使得玉米在饲料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原本一些可能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谷物,由于各种原因,其替代量减少,进一步凸显了玉米在饲用消费中的重要性。生猪产能监测数据也为未来消费预期提供了支撑,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上升,叠加养殖利润略有好转,这都预示着未来生猪养殖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从而对玉米的消费需求也将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深加工利润持续收缩,企业玉米消费量同比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饲用端对玉米消费的支撑。但好在深加工企业消费量下滑幅度有限,经过综合评估,其最终对玉米整体消费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所以,总体而言,玉米的刚性消费支撑依然强劲,为玉米期价的稳定和上行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外盘玉米价格压力分析
南半球收获与北半球播种情况
从全球玉米市场的宏观视角分析,当下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段,南半球正值收获季,而北半球则处于播种期。在南半球,玉米收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巴西的一季玉米收获已近尾声,金黄的玉米颗粒被从田间收归仓库,这标志着巴西玉米生产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将完成。阿根廷的玉米收获也已近半,随着机械的轰鸣,大片的玉米田逐渐被收割完毕。从产量预期方面来看,情况偏于乐观。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上调了巴西玉米产量预估,这无疑是对巴西玉米丰收前景的有力肯定。而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则维持阿根廷产量预估,稳定的产量预期使得市场对于南美玉米供应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随着收获工作的推进,南美玉米上市压力逐步显现,大量的玉米涌入市场,必然会对全球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冲击。
目光转向北半球,这里的玉米播种推进良好。以美国为例,其玉米播种进度已经超过 60%,这一数据快于去年同期及五年均值。在广袤的美国农田里,农民们驾驶着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快速的播种进度为玉米的生长争取了更多的时间。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在玉米播种方面也未见明显异常,整体新季初期表现好于预期。这种良好的播种开局,让市场对新季玉米产量充满期待,从心理预期上对价格形成压力。大量的玉米将在未来几个月进入市场,供应增加的预期使得玉米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USDA 报告与价格预期
美国农业部(USDA)的报告一直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其 5 月报告对于 2025/2026 年度美国玉米的相关预期备受关注。在这份报告中,USDA 维持了对美国玉米的累库预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期,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玉米播种进度较快,这增加了其种植面积同比增长兑现的概率。更多的种植面积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玉米产出。另一方面,基于气候状况的平稳,USDA 对美玉米单产也抱有良好的预期。在种植面积和单产都较为乐观的情况下,美玉米 2025/2026 年度产量预估为 158.2 亿蒲式耳,较上年度增加 6.2%;期末库存预估增加至 18 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也回升至 2020 年以来最高位,这一系列的数据都显示出美国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明显转松。
这种宽松预期对外盘玉米价格形成了压制。市场参与者们根据这份报告,纷纷调整自己的预期和投资策略。在短期内,外盘玉米价格预计将继续承压。大量的库存积压,意味着市场上玉米供应充足,而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增长,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玉米价格缺乏上涨的动力。除非出现一些意外因素,如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玉米生长,或者全球玉米需求突然大幅增加,否则外盘玉米价格在这种宽松预期下,将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
中美经贸会谈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近期,中美经贸会谈结果对玉米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会谈结果超出预期,后期进口美国谷物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这无疑给玉米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市场逻辑。原本在供应收紧和刚性消费支撑下稳步上行的期价,在这一消息的冲击下高位出现回落。
从市场心理层面分析,投资者们对未来玉米供应的预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会谈结果公布前,市场基于国内玉米供应收紧的现状,普遍看好玉米价格的走势。贸易商们囤货惜售,期待着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然而,中美经贸会谈的结果使得市场风向突变。投资者们开始担忧大量美国谷物的涌入会打破现有的供需平衡,导致玉米价格下跌。这种心理预期的改变,使得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投资者们纷纷持币观望,不敢轻易做出投资决策。
从实际供需角度分析,如果后期真的增加进口美国谷物,国内玉米市场的供应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作为全球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其玉米产量和出口量都十分可观。一旦大量美国玉米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玉米的供应将大幅增加。这对于原本就供应收紧的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市场上玉米的流通量将增多,价格自然会受到下行压力。不过,目前这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具体的进口量还需要根据后续的贸易谈判和相关政策来确定。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依然是影响玉米市场的重要因素。后续的贸易谈判进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将对玉米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改善,进口美国谷物的数量大幅增加,那么玉米市场的供应将得到极大的补充,价格可能会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但如果贸易谈判出现波折,进口计划未能顺利实施,那么玉米市场原有的供应收紧逻辑将继续发挥作用,价格有望再次回升。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影响玉米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参与者们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动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和经营策略。
新季玉米展望:天气与价格预期
新季玉米播种情况
从新季玉米的发展态势分析,春玉米播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播种面积已过七成。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播种面积未见明显增幅,这一情况与市场此前的一些预期存在差异。东北地区,广袤的黑土地上,春玉米正处于播种出苗至三叶期,嫩绿的幼苗在黑土地的滋养下逐渐生长;华北西部和北部,农民们辛勤劳作后的土地里,玉米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生长阶段;西北地区中东部以及新疆北部,春玉米同样处于这一关键的生长初期。在西南地区东部,玉米生长更为迅速,已经进入三叶至拔节期,植株开始逐渐长高,叶片也愈发繁茂。而在广西,部分玉米更是已经进入拔节期,局部地区甚至进入抽雄吐丝期,这标志着玉米生长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生殖生长阶段。
新季播种的开始,意味着玉米生长进入与大自然博弈的关键阶段。天气因素成为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变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降水是否充足、光照是否适宜、是否会出现极端天气,这些都是未知数。如果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遭遇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甚至减产;相反,如果降水过多,出现洪涝灾害,玉米田被水淹没,根系缺氧,同样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新季播种带来的天气不确定性,为玉米市场增添了新的支撑因素,也让市场参与者们对未来玉米产量和价格走势充满了担忧与期待。
价格重心上移预期
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玉米期价仍然维持重心上移的预期。从旧季供应角度出发,虽然中美经贸会谈带来了进口美国谷物的不确定性,但旧季供应收紧的逻辑依然存在。农户余粮见底,贸易商出货节奏偏慢,这使得市场上玉米的流通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供应的相对紧张为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新季玉米已经进入天气敏感期,天气的不确定性成为价格的重要支撑因素。如果在未来几个月里,天气状况良好,玉米生长顺利,产量有望增加,这可能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一旦出现不利于玉米生长的天气条件,如干旱、洪涝、台风等,玉米产量将受到影响,市场对玉米供应的担忧将加剧,从而推动价格上涨。这种天气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参与者在定价时会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进而支撑玉米期价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以及新麦上市,虽然会使得替代端扰动有所增加,但从目前来看,其影响相对有限。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确实会对玉米进口量产生影响,但进口政策的调整、运输时间等因素,都使得进口谷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显现。新麦上市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上的粮食供应,但玉米在饲料和深加工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依然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所以,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玉米期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有望维持重心上移的态势,市场参与者们需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和经营策略。
总结与展望
玉米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其未来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从供应端分析,旧季玉米流通粮源持续收紧,农户余粮见底,贸易商出货节奏偏慢,供应偏紧的格局仍在延续。新季玉米虽播种进度良好,但面积增幅不明显,且进入天气敏感期,天气变化对产量的影响难以预测。外盘方面,南半球玉米收获和北半球玉米播种情况,以及 USDA 报告所呈现的美国玉米宽松预期,都对外盘玉米价格形成压力。
在需求端,玉米的刚性消费支撑依然存在,饲料产量及存栏量的同比略增,为玉米的饲用消费提供了稳定基础。不过,深加工利润的持续收缩,使得企业玉米消费量同比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的整体需求。中美经贸会谈增加了后期进口美国谷物的可能性,这一不确定性因素打乱了玉米市场原有的逻辑,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
展望未来,玉米期价虽然在短期内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走势较为复杂,但从长期来看,仍维持重心上移的预期。只要旧季供应收紧的逻辑继续存在,新季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利天气状况,或者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进口谷物数量不及预期,都有可能推动玉米期价上涨。当然,如果新季玉米生长顺利,产量大幅增加,或者大量美国谷物涌入国内市场,玉米价格也可能面临下行压力。玉米市场的后续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无论是投资者、贸易商还是相关企业,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