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入
对于养殖户而言,饲料价格的每一次波动,均如同在其心头泛起的涟漪,直接关联着养殖成本与收益情况。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5 月 26 日全国饲料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已然成为养殖户决策的关键参考依据。今日,我们将深入剖析该日饲料价格动态,探究市场所释放的各类信号。
5・26 全国饲料价格全景扫描
为使各位更清晰、直观地了解 5 月 26 日全国饲料价格状况,以下呈现主要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鱼粉在不同地区的价格数据。
从上述数据初步分析可得,玉米价格在各地区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态势。河北部分企业与山东部分企业价格调整方向存在差异;吉林地区部分企业玉米收购价下跌,而内蒙古阜丰生物则出现上涨情况。豆粕期货价格开盘后有一定波动,主力合约 M2509 呈现上涨趋势。鱼粉价格在大连、广州、上海、天津等地保持稳定,无明显涨跌变化。
价格涨跌背后的 “推手”
(一)原料供应与需求
玉米方面,当前基层余粮持续减少,农户手中可售粮源逐步降低,致使市场流通的玉米数量受限。东北地区农户手中的高水分玉米余量已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粮源转移至贸易主体手中。贸易商基于对后市的看好,看涨情绪浓厚,惜售心理增强,出货上量程度偏弱,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玉米的供应量。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基层余粮不足 3 成,这对玉米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在进口方面,1-4 月我国玉米进口量 44 万吨,同比下降 95.1%,进口量的大幅下降使得国内玉米供应压力得到缓解。从需求端来看,虽然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降至 57%,需求较为疲软,但生猪存栏有缓慢恢复的趋势,对玉米的需求有一定拉动作用。
豆粕的供应则受到南美大豆产量情况的显著影响。目前,南美大豆增产预期逐步兑现,巴西大豆收割进度已达 90%,大量的大豆即将进入市场,这对豆粕价格形成潜在的下行压力。然而,阿根廷大豆产区遭遇干旱等不利天气,导致大豆产量预估下调,又对豆粕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需求端,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回升以及禽类养殖规模的稳定,饲料企业对豆粕的采购需求整体保持稳定,但采购心态较为谨慎,多以刚需采购为主。
(二)政策调控力量
政策因素在饲料价格走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持续增加收储规模,不仅稳定了市场信心,还直接消化了一部分市场粮源。通过以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进行收购,中储粮引导市场价格预期,使得持粮主体对玉米价格的信心增强,推动玉米价格偏强运行。例如在 2025 年 1 月,中储粮宣布进一步增加 2024 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并及时公布新增收购库点等信息,有效调节了市场供需平衡。此外,玉米临储收购量扩大至 500 万吨,这一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市场预期。而豆粕进口关税政策暂无调整,但巴西大豆通关效率可能影响短期供应,进而对豆粕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三)行业竞争格局变动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近年来中小饲料厂加速退出,2024 年淘汰率超 15%。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些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饲料价格的韧性。规模化生产使得头部企业在原料采购上更具议价能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取玉米、豆粕等原料,从而在饲料定价上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即使在原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它们也能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保持饲料价格的相对稳定。
与往期对比:趋势中的真相
将 5 月 26 日的饲料价格与近几个月价格对比,我们能更清晰地把握价格波动趋势。从玉米价格走势来看,近几个月整体呈现出先跌后稳再小幅波动的态势。在 2025 年年初,由于市场上陈玉米库存较多,且新季玉米上市后供应充足,玉米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基层余粮的逐步减少,以及中储粮增储政策的持续发力,从 3 月份开始,玉米价格逐渐企稳并开始出现小幅波动上涨。以山东地区为例,3 月份玉米平均价格在 2350 元 / 吨左右,到了 5 月 26 日,部分企业价格已经涨至 2400 元 / 吨以上,涨幅较为明显。
豆粕价格在近几个月则呈现出震荡态势。2 - 3 月份,受南美大豆产量预期增加的影响,豆粕价格处于下行通道。然而,4 月份以来,阿根廷大豆产区的干旱天气导致产量预估下调,以及美豆期货的反弹,使得豆粕价格又开始震荡上行。对比 3 个月前,豆粕主力合约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仍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目前主力合约 M2509 价格较 3 个月前略有上涨,涨幅约为 3%。
鱼粉价格在过去几个月保持相对稳定,价格波动幅度极小,一直维持在 12700 - 12800 元 / 吨的区间。这种稳定性与鱼粉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以及秘鲁鱼粉捕捞配额相对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历史数据来看,鱼粉价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不像玉米和豆粕价格那样波动频繁。
未来价格走向大预测
展望未来,饲料价格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从玉米来看,基层余粮见底后,贸易商惜售心理将继续支撑价格。但随着新季玉米逐步上市,若后期天气正常,新季玉米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将逐渐增大,玉米价格可能在短期内维持高位震荡后,在新粮大量上市时面临下行压力。
豆粕方面,短期内,5 - 6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达 894 - 1100 万吨,油厂开机率维持 60% 以上高位,豆粕库存持续攀升,供应宽松压制市场,价格或震荡探底。主力 09 合约下方支撑位在 2800 - 2850 元 / 吨,若跌破可能下探至去年低点 2700 元 / 吨附近。但从中长期来看,国际大豆受美豆播种延迟及南美物流扰动影响,进口成本已接近油厂压榨盈亏线,远期成本或传导至现货;且美豆播种进度落后往年,若 6 月关键生长期出现干旱或洪涝,可能引发投机资金炒作,豆粕价格存在修复性反弹的可能性。
鱼粉价格预计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目前港口鱼粉库存虽有攀升,但秘鲁新季中北部开捕时间推迟且配额预期偏低,我国鱼粉持货商挺价信心浓厚。不过,若后续秘鲁捕鱼政策出现较大变化,或者鱼粉需求端出现大幅波动,鱼粉价格也可能随之变动。
应对策略指南
面对复杂多变的饲料价格走势,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降低成本、稳定收益。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可考虑通过期货市场锁定豆粕远期合约价格。例如,在当前豆粕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豆粕价格可能上涨,便可通过买入豆粕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采购成本。即使后期豆粕价格真的上涨,企业也能按照合约约定的价格买入豆粕,避免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企业还可以与大型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稳定的供应。此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损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养殖户则可以从优化饲料配方入手,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饲料中各种原料的比例。比如在生猪养殖中,在育肥前期,可适当增加豆粕等高蛋白原料的比例,促进生猪生长;在育肥后期,则可适当降低豆粕比例,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降低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资源,如麸皮、米糠等,这些原料价格相对较低,合理使用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户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和出栏时间。当预计饲料价格上涨时,可适当减少存栏量,降低养殖成本;当饲料价格下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结尾总结
5 月 26 日全国饲料价格走势反映了市场的复杂动态,从原料供应与需求的博弈,到政策调控的引导,再到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动,每一个因素都在深刻影响着饲料价格。关注饲料价格,不仅仅是关注一组数字的变化,更是关乎养殖户的切身利益、饲料企业的发展,甚至整个养殖产业链的稳定。期待广大读者能够积极留言分享对饲料价格走势的看法,无论是自身在养殖过程中对饲料价格波动的感受,还是对未来价格走势的独特见解,均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共同应对饲料价格变化带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