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18.9万吨进口玉米拍卖,玉米小麦价格将何去何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2 14:15:30 关注:71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进口玉米拍卖:市场聚焦价格走向
  7 月 1 日上午 10 时,一场备受瞩目的进口玉米定向销售活动正式启动。此活动在国内玉米及小麦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玉米与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其价格波动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还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此次进口玉米拍卖,因与玉米、小麦价格紧密相关,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市场参与者纷纷试图从拍卖结果中探寻未来价格走势的线索。
  拍卖结果:高成交与高溢价
  拍卖结果公布后,市场反应强烈。7 月 1 日当天,计划投放进口玉米 189003 吨,实际成交 183172 吨,成交率达 96.91%。这一成交率在粮食拍卖市场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进口玉米的旺盛需求。然而,福建地区出现 5831 吨流拍情况,为此次拍卖增添了些许意外。
  起拍价根据不同地区设定,江苏、安徽为 2260 元 / 吨,福建为 2290 元 / 吨,江西、湖北均为 2280 元 / 吨,广西为 2290 元 / 吨。最终成交价格涨幅显著,最高溢价超过 160 元 / 吨,平均溢价在 100 元 / 吨以上。如此高的溢价表明买家愿意以更高成本获取进口玉米。
  高成交与高溢价背后,存在多方面深层次原因。从市场供需角度看,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供应偏紧。南北港口库存降至同期低位,山东地区春节过后缺乏持续上量能力,基层粮源迅速枯竭,贸易环节库存稀缺。在此背景下,进口玉米投放成为市场重要补充,各方抢购热情高涨,推动了成交率和溢价上升。
  从市场预期角度看,此前市场对进口玉米投放量猜测众多,多数认为投放量较大。但首拍近 19 万吨的投放量明显低于预期,导致市场买家担心后续供应不足,在拍卖中积极出价,以获取有限资源。
  投放量未达预期,利空影响有限
  自今年 3 月份起,进口玉米拍卖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各种小道消息和未经证实的传闻不断。这些传言在业内广泛传播,并通过社交平台、行业论坛迅速扩散,对市场预期和期货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期货价格随消息波动明显。
  在此次进口玉米拍卖落地前,市场流传多个关于投放量的版本,有人称投放量将达 200 万 - 300 万吨,也有人认为山东地区将有 40 万吨投放量。这些消息引发市场参与者调整预期和策略,贸易商谨慎囤货,加工企业观望等待采购时机。
  7 月 1 日首拍结果显示,近 19 万吨的投放量远低于市场预期,打破了此前的种种幻想。在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背景下,投放量不足引发市场哄抢。由于基层粮源枯竭、贸易环节库存稀缺,市场对玉米需求依然旺盛,进口玉米投放虽数量有限,但极为珍贵。买家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踊跃出价,导致拍卖出现大幅溢价,充分反映了市场对玉米的强烈需求和对供应短缺的担忧。
  持续投放会形成利空吗?
  理论上,进口玉米投放及未来可能投放的超期稻谷,从供需基本面增加了玉米市场供应能力,是潜在的 “利空” 因素。当市场玉米供应量大幅增加时,根据供求关系原理,价格往往面临下行压力。若大量进口玉米和超期稻谷涌入市场,供过于求,买家可能压低采购价格,导致玉米价格下跌,小麦市场也可能受到波及,因其与玉米在饲料等领域存在一定替代性。
  然而,现实市场情况更为复杂。此次进口玉米首拍投放量近 19 万吨,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200 万 - 300 万吨,难以对整体市场供需格局产生根本性改变。在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现状下,这点投放量无法满足市场旺盛需求,难以形成有效利空效应。
  从投放标的看,此次投放相对分散,各地区获得的进口玉米数量有限,无法在某个区域集中形成较大供应冲击,难以对当地市场价格造成显著打压。这种分散投放更多是将不宜存储的进口玉米被动投放到市场,并非调控端因市场价格过高而采取的主动调整。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投放区域供应紧张局面,但短期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利空影响,压低玉米及小麦价格。
  当前市场处于新季小麦上市初期,河南、安徽两个主产省正在开展 “最低收购价” 托市收购。在此关键时期,政策重点在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运行,主动调控甚至大规模投放替代品打压玉米和小麦市场的可能性极小。托市收购政策为小麦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市场波动影响。而玉米市场在整体供应偏紧背景下,对进口玉米依赖程度较高,少量投放反而激发市场抢购热情,导致溢价幅度较高,向市场传导出 “利多” 影响。
  回顾 2020 年临储玉米拍卖,当时累计投放 15 周共 5996 万吨,累计成交 5684 万吨,其中 2016 年以前的临储玉米数量约为 5395 万吨。如此大规模投放都未能有效降温市场,玉米价格依然高位运行,且出现大幅溢价成交情况,说明市场对玉米需求强劲,即使供应大量增加,价格也不会轻易下跌。相比之下,当下不足 20 万吨的进口玉米投放量,对市场影响力更为有限。
  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偏紧现状
  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偏紧已成为客观事实,对整个粮食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从港口库存数据看,南北港口库存降至同期低位。北方港口作为玉米运往南方市场的重要枢纽,其库存水平直接反映玉米流通供应情况。近期,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持续走低,可用于向外运输的玉米数量大幅减少。以锦州港为例,过去一段时间内,其玉米库存同比下降明显,增加了南方市场通过北方港口获取玉米的难度。南方港口同样面临库存紧张问题,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近期持续下滑,外贸库存也处于较低水平,不仅影响当地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原料供应,还导致南方市场玉米价格因供应短缺面临上涨压力。
  山东地区作为玉米重要消费和中转区域,春节过后便失去持续上量能力。山东拥有众多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量巨大。但自春节以来,玉米上量始终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主要原因是基层粮源迅速枯竭,农户手中可供出售的玉米数量大幅减少,同时贸易商库存稀缺,面对市场需求有心无力。山东地区玉米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企业为获取足够玉米原料,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并四处寻找可靠粮源。
  基层粮源枯竭是导致玉米供应偏紧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一段时间,随着粮食销售推进,农户手中玉米存量不断减少。在东北和华北等主产区,基层粮源已接近见底。东北地区农户在前期售粮高峰期后,剩余玉米数量不多,且惜售情绪严重,对未来玉米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希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后再出售余粮。华北地区情况类似,粮源稀缺导致贸易商收购玉米困难,收购成本不断上升。
  贸易环节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库存稀缺使贸易商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贸易商作为连接农户和企业的重要桥梁,其库存水平直接影响玉米市场流通。当前贸易商库存普遍较低,面对企业采购需求时,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玉米,不仅影响贸易商业务,还增加了企业采购的不确定性。贸易商为获取更多玉米,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与其他竞争对手激烈争夺,进一步加剧市场紧张局势。
  在替代品方面,1 - 5 月包括玉米、小麦、高粱以及大麦等常规能量替代原料进口总量同比减少超过 2000 万吨。这表明在国内玉米供应偏紧情况下,替代品进口量也大幅下降,市场对玉米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由于进口量减少,国内市场替代品供应紧张,价格随之上涨。企业在无法获取足够替代品时,只能重新聚焦玉米,进一步加大了玉米市场供需矛盾。
  在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偏紧背景下,几十万吨的进口玉米投放量难以扭转市场整体格局。市场对玉米的需求远超当前供应能力,企业生产需求和贸易商囤货需求均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进口玉米投放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地区供应压力,但从全国范围看,对市场影响有限。
  价格走势预测:玉米小麦价格重心或上移
  综合多方面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玉米和小麦尤其是玉米的价格重心继续上移可能性较大。
  从调控角度看,小麦托市收购正在进行,将持续至 9 月 30 日。托市收购政策旨在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托市收购期间,国家以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小麦,为小麦价格构筑坚实防线,使其免受市场波动冲击。小麦价格稳定后,由于玉米和小麦在粮食市场关联性紧密,玉米价格也会受到积极带动。当小麦价格因托市收购稳定或上涨时,玉米价格也会获得支撑,两者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玉米市场自身供应能力同比下滑,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关键内在因素。基层粮源迅速枯竭,贸易环节库存稀缺,导致市场上玉米供应量大幅减少。农户手中可供出售的玉米数量急剧下降,贸易商难以获取足够玉米满足市场需求。南北港口库存降至同期低位,表明玉米流通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北方港口库存减少增加了南方市场获取玉米的难度,推动价格上涨。替代品进口总量同比减少超过 2000 万吨,使市场对玉米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缺乏足够替代品情况下,企业和市场对玉米需求无法有效替代,只能更加依赖玉米供应,加大了玉米市场供需矛盾,推动价格上升。
  在没有三方替代品大规模介入的前提下,玉米和小麦市场供需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虽有进口玉米投放,但投放量未达预期,难以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若未来没有大量进口玉米、超期稻谷等大规模替代品涌入市场,市场上玉米和小麦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无法相应增加,价格必然继续上涨。玉米在饲料和深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旺盛。在供应偏紧情况下,企业为获取足够玉米原料,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重心上移。小麦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其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在玉米价格上涨带动下,以及自身托市收购政策支撑下,价格也有望上升。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1种转基因菌株产生的食品酶、1项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和饲用续授权的2025/7/1 18:29:56
全球小麦、玉米产量处于高位2025/7/1 9:37:05
2025年5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6/25 9:44:10
2025年5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6/25 7:44:10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项转基因大豆和2项转基因玉米用于食品和饲料2025/6/24 18:18:53
粮市变局:玉米进口锐减,小麦托市引发的连锁反应2025/6/21 9:19:2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