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落实《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2/31 11:17:47 关注:54 评论: 我要投稿
|
|
本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指导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等问题仍然存在。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和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部署要求,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
问: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答:《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到203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到2035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畅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问: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实践表明,在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生产生态协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资源,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增加供给、提高收入、保护生态的有机统一。
二是坚持增产增效并重。在推进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攻克突出问题短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市场监管、政策扶持等方面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积极性,实现目标同向、力量共聚、措施协同。
问: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指导意见》从促进资源节约和投入品减量使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等4个方面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投入品减量使用。包括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农业用水节约高效、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等3项重点任务。重点是要加强耕地管理,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推进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农药减施增效、地膜科学使用、饲料兽药使用减量增效。
二是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括加强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等3项重点任务。重点是推进源头减量、推动就地就近科学还田;推进秸秆还田利用,推动秸秆离田利用,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就地消纳,推进多元处置,完善运行机制。
三是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包括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农业生态价值等2项重点任务。重点是推动长江流域农业生态修复,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强化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升农业生态价值,推动农业节能降碳,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四是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包括推行绿色循环、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等2项重点任务。重点是推进绿色循环技术采用,推进种养结合,推进粮草兼顾,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推进生产生活有机联结循环。加快促进加工减损增值,促进流通降本增效,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问:如何确保《指导意见》落地见效?
答: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强保障。
一是加强统筹协同。强化工作统筹,建立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推进机制,组织制定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跟踪调度。细化工作举措,强化部门协同,加强资金统筹,明确“路线图”、“时间表”。
二是加强监测评价。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鼓励地方探索制修订一批相关标准。构建监测体系,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前期研究,健全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加强技术指导,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三是强化政策引导。统筹利用现有项目,加强财政倾斜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设专属绿色信贷产品和耕地质量相关保险产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加大破坏资源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
四是推进价值转化。推进减排固碳,探索绿色优质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生态服务产业,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
五是强化总结推介。总结经验模式,推介一批绿色生产技术装备,总结一批推进路径和典型模式,提炼一批长效机制,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民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与技能培训。讲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故事,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