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发现了表征羊肉食用品质的生物标志物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7/18 10:20:25 关注:446 评论: 我要投稿
|
|
生鲜肉的嫩度、色泽和持水力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产业经济效益。畜禽宰后肌肉转化为肉的过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决定肉品质。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丙酮酸激酶M2(PKM2)、磷酸葡萄糖醛糖酶1(PGM1)、β-烯糖酶(ENO3)、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1)、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MYLPF)、肌钙蛋白C1(TNNC1)和肌钙蛋白I1(TNNI1)与宰后肌肉食用品质变化密切相关。但这些差异物质能否真正表征宰后羊肉食用品质的变化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本研究以100只羊霖肉和背最长肌食用品质差异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8种差异物质相对丰度和活性变化,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明确了PKM2、PGK1、PGM1、ENO3、MYBPC1、MYLPF和TNNI1可作为真正表征宰后羊肉食用品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确证了表征羊肉食用品质的生物标志物,为阐明宰后肌肉食用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Food Chemistry》(JCR一区,IF=8.8)上。团队中比联合培养博士生黄彩燕为论文第一作者,陈丽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030086)(32102018)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23-IFST)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6739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作者: 陈丽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