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是指猪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肉价上涨-存栏量大增-肉价下跌-存栏下降-肉价上涨”,这样的周期差不多每隔4年就要上演一场。这是由于猪肉与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猪养殖需要6-12月的时间,但猪肉消费的需求持续存在。周期性的供给在遇到持续性的需求,天然就会产生价格上的波动,带来内生的周期。自2006年起,我国已经经历了4个完整的猪周期,目前大都认为2022年4月为第5个猪周期的起点,本周期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即为国内后疫情时代经济疲软消费乏力和国际局势动荡造成的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
一、应对“猪周期”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猪市价格波动太大。非瘟前,三、四年一个周期,非瘟后变得无规律可循。随着规模化养猪、集团化养猪占据主导地位,未来猪周期将越来越被熨平,养猪业将进入供需平衡的微利时代。但仍然有不确定因素,比如非瘟等特大疫情,集团化养猪盲目扩张等。据农业农村部价格监测郯城监测点显示,8月16日生猪价格16.7元/公斤,比上周环比下降2.91%、同比下降21.23%;猪肉价格28元/公斤,上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2.22%。生猪价格在2022年4月为13元/公斤,处于最低谷,此后震荡攀升至2022年10月底11月初的27.8元/公斤,达到最高点,后温和下行至2023年7月上旬14元/公斤,至2023年8月中旬,急剧抬升至17.2元/公斤。受猪周期的影响,企业利润有所下降,该县山东郯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主营生猪养殖与销售,目前产品以商品猪与仔猪为主,1-6月份共亏损3000余万元,利润同比下降266%。
二是养猪成本偏高。中国养猪成本比欧美养猪发达国家要高出三分之一以上,除了猪病因素和养猪技术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饲料成本高。大型猪企、集团猪企的饲料成本占完全养猪成本的60~70%,规模猪场、家庭农场的饲料成本占完全养猪成本的70~80%。饲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麦麸等主要饲料原料成本太高。
据农业农村部价格监测郯城监测点显示,当前玉米价格2.96元/公斤,比上周环比下降3.27%,比去年同比上涨10.45%;豆粕价格4.76元/公斤,比上周环比上涨1.28%,比上月环比上涨10.7%,比去年同比上涨7.21%;麦麸价格2.05元/公斤,比上月环比下跌5.96%,比去年同比下跌8.89%;大猪成品料价格3.9元/公斤,比上周环比上涨4%,比上月环比上涨5.41%,比去年同比上涨1.3%。主要饲料原料用量最大的玉米的价格自去年4月初2.92元/公斤震荡上扬,8月中旬达到最高点的3.06元/公斤,后下行至现在的2.96元/公斤;受国际环境影响最大的豆粕价格自去年4月初的4.6元/公斤一路震荡上扬去年11月中旬达到最高点的5.8元/公斤,后波动下跌至现在的4.76元/公斤。全球政治环境和自然灾害引发的粮荒势必会影响上述原料价格,饲料供应不容乐观,饲养成本抬高养殖利润继续缩水。
三是生产水平较低。中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体现养猪生产水平的指标MSY(平均每头母猪年出栏生猪数),丹麦、荷兰等30头以上,欧洲美国平均22头以上,而中国非瘟前只有17头左右,目前不到16头。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低下,是粮食资源、土地资源、人财物资源等社会资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应对“猪周期”的建议
一是加强数据信息的应用。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反映生猪市场的供需情况,使“散、碎”的数据变得准确,发挥出指导生产的作用,帮助养殖户、消费者和政府部门做出合理决策。
二是优化生猪养殖结构。鼓励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包括大型养殖场与小型养殖户的合作,提升规模化养殖在市场中的份额,以减轻市场波动对单一养殖模式的影响。
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通过育种、饲料、疫苗、粪污处理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疾病风险,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和价格干预机制。通过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帮助养殖户分散市场风险,减轻价格波动的影响。政府设立合理的价格干预机制,如设立最低价格保障、建立国家储备等,以稳定市场价格。
五是建立健全产业链。探索新型“订单”养殖模式,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为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打造养殖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加强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郯城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徐雷 赵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