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综述了基于纳米酶传感系统的生鲜肉新鲜度检测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5/3 20:54:30 关注:285 评论: 我要投稿
|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纳米酶传感系统在生鲜肉新鲜度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 X》(JCR一区,IF: 6.1)上。2022级中比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宋光春为论文第一作者,郑晓春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100500)的支持。
快速、准确、易操作的生鲜肉新鲜度检测技术是当前肉类行业发展的关键热点之一。文章首先从微生物污染、蛋白质氧化、脂质氧化和酶降解四个角度系统阐释了生鲜肉腐败变质机制,汇总了现今用于生鲜肉新鲜度变化评估的各类化学评价指标(如生物胺、挥发性胺、硫化氢和黄嘌呤等)。其次分析了当前生鲜肉新鲜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综述了纳米酶与新鲜度评价指标之间通过特殊化学反应或诱导纳米酶类酶活性变化进而实现特异性识别的作用机制,并从比色、荧光、电化学等不同信号输出方式层面介绍了纳米酶在生鲜肉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文章最后客观展望了纳米酶检测技术在生鲜肉新鲜度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突破方向。
以上研究不仅为拓宽生鲜肉新鲜度检测方法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推动涵盖食品科学、纳米酶传感和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提供实践引导。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4.101364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作者: 陈丽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