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禀赋,农畜产品品质闻名全国。近年来,我市深耕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让越来越多的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内蒙古,走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为农牧民带来丰厚的收入,打造乡村振兴强力引擎。
葵花,开出农民增收“致富花”
我市是全国三大向日葵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河套向日葵”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今年,全市向日葵种植面积达460万亩。
今年葵花收割期,杭锦后旗团结镇民治桥村二组村民付海平雇了周边十几位村民在自己种的300多亩葵花地里收割、插盘。“葵花销路稳定,收入也稳定。”他说,“这几年好点儿的品种价格在五六块钱一斤。一亩地平均产500多斤,收入有2000多块钱。好地一亩毛收入能上3000多块。”得益于葵花种植,这几年付海平给两个儿子在城里一人买了一套房、一辆车,自己出入也开着小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市种植向日葵历史悠久,目前已发展形成集向日葵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全市建立向日葵交易市场55处,年交易量在11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59%。全市有葵花籽精选、籽仁加工外贸企业190多家,年出口额达4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约64%,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柿子,结出产业链上“金果果”
近几年,黄柿子火锅、黄柿子汁火爆“出圈”。个大肉厚、沙甜可口的黄杮子,是我市五原县的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黄杮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产量高、价格可观,黄柿子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五原县隆兴昌镇迎丰村村民李志忠今年种了100多亩黄杮子,还带领合作社社员种了300多亩。李志忠说:“一亩地能产黄杮子12000斤到13000斤。我们都是订单种植,今年订单价是一斤一块两毛钱,一亩地纯收入能上万。”据介绍,他所在的合作社所产的黄杮子,都卖给了当地生产黄杮子汁和黄杮子酱的企业。
过去,黄杮子果实易裂、商品率低,种植收益不稳定。为提升黄柿子品质,五原县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模式,在开展黄柿子本土品种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推进新品种研发。在种植过程中,有关部门推广“五提五增两防控”综合技术措施,增强了黄柿子的抗害性,进一步提升了果实品质和口感。
五原县还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拓宽黄杮子销售渠道,2023年线上销售黄柿子137.5万斤。同时加强黄柿子品牌建设,大力支持黄杮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陆续开发出黄柿子汁、黄柿子火锅料、黄柿子气泡水、黄柿子丁、黄柿子果糕等产品,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五原县黄柿子年种植面积为3000多亩,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全县有7家黄柿子加工、销售企业,2023年产量达1700余吨,产值达3800多万元。
辣椒,铺就通往富裕的“红火之路”
我市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所产辣椒色泽鲜艳、肉厚,辣红素含量较其他地区高5%~10%,干物质积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近年来,我市辣椒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火红的辣椒,铺就了一条通往富裕的“红火之路”。
在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万亩红色产业园,隆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使得辣椒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农户将辣椒采摘以后送到我们合作社,合作社以一斤一块两毛钱的价格保价回收,这样就能给农民一个保障,他们就更有信心去种辣椒。”隆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方军说。
近年来,杭锦后旗每年的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辣椒育苗、种植合作组织发展到60多家,加工生产企业增长到15家,产量达16万吨,辣椒产业链的产值超5亿元。
从2021年开始,临河区也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产业,通过示范田开展100多个品种的试种,最终选择适宜本土发展的品种广泛种植,逐步形成村集体种植、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产业链条。今年,临河区辣椒种植面积达11万亩,其中酱用椒品种6.3万亩、朝天椒4.7万亩。目前,临河区有辣椒加工企业18家,各企业清选、剪把、色选、烘干等设计加工能力每日在30吨到300吨之间,年加工能力在3.4万吨以上,鲜椒产品主要销往四川、贵州、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