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2030年要达到85%以上!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27 17:23:40 关注:151 评论: 我要投稿
|
|
农业废弃物是在农业生产不同环节产生的副产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等。我国每年产生秸秆8.65亿吨,畜禽粪污30.5亿吨。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扎实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以来,在全国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2579县次整县推进秸秆利用,因地制宜推行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模式,加快秸秆离田多元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开展规模化、产业化利用。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逐步扩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覆盖范围,有效提升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能力。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支持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299个县,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试点,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实现由治到用的转变。
三是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取得实效。
严厉打击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78.9%。
四是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组建国家农业废弃物利用、畜禽粪污处理等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企协作。建设秸秆还田、粪污成分、地膜残留等监测点,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随着我国粮食、畜禽、果菜等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呈现规模企稳、产生集中、高值利用等趋势,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仍有堵点、政策机制存在短板、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加快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从认识上看,农业废弃物具有多重属性,“弃之为害、用之为利”。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认识不同,农业环保监管难度大,市场化利用机制还不健全,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稳定发展。
从技术上看,农业废弃物低成本预处理、清洁高效转化等核心技术以及高值利用产品创制等仍存在瓶颈,资源化利用标准规范尚不健全。
从效益上看,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成本高,尤其是,畜禽粪污水分含量高,收集时“拉着水来”,利用时“拉着水走”,综合利用成本高企而产品价格受限,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模式上看,“楼房养猪”、设施农业等规模化集中种养模式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就地利用、就近消纳难度提升。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30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要强化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典型示范、主体培育,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提升处理能力。
持续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处置等重大行动。整区域整建制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利用设施装备水平。
同时,培育一批开展粪肥还田、秸秆收储和利用、农膜回收处置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组织运行和联农带农模式,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重点突破轻简化低成本收集转运、高效清洁转化、循环固碳以及高值利用等技术装备和产品,集成适用于粮食主产区、规模化养殖场、设施农业园区、第三方集中处理等不同场景的成套装备与技术模式,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开展农业废弃物高值转化、肥料化还田利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多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推进格局。健全农业产排污、废弃物资源、地膜残留等调查监测机制,持续开展秸秆还田、粪污产排污与粪肥还田、农膜残留等长期定位监测,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态管理。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