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畜牧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6 12:18:15 关注:21 评论: 我要投稿

  贸易风云起:关税令下的畜牧业动荡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贸易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特朗普执政时期,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掀起层层涟漪,而中美两国的畜牧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贸易风云之中。这一政策的实施,不只是简单的关税调整,其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中美两国畜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供需格局以及消费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政策对中美畜牧业的多方面影响。
  饲料成本:大豆困局下的连锁反应
  (一)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在畜牧业的庞大版图中,饲料成本是基石,也是关键变量,而大豆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之一,对饲料的需求堪称巨大。数据显示,中国畜牧业饲料中约 80% 的豆粕依赖进口大豆,而美国,正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多年来,美国大豆凭借其稳定的产量、良好的品质以及成熟的出口体系,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大量的美国大豆漂洋过海,进入中国的饲料加工厂,被加工成豆粕,成为畜禽养殖不可或缺的饲料原料 。这种高度依赖,也使得中国畜牧业在面对美国大豆贸易政策变动时,变得极为脆弱。
  (二)关税引发的成本飙升
  当特朗普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后,贸易摩擦的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大豆领域。中国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对美国大豆加征反制关税,这一举措让原本稳定的大豆进口成本瞬间失控。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变高,价格随之大幅上涨。 而大豆价格的上涨,又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直接导致豆粕价格攀升。由于豆粕在饲料中占比颇高,饲料价格也不得不水涨船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关税加征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给畜牧业从业者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
  (三)利润挤压与行业变局
  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据着 60%-70% 的高比例,这使得饲料价格的上涨对养殖利润的挤压作用尤为明显。对于中小养殖户而言,他们本身资金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面对饲料成本的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甚至出现亏损。许多中小养殖户在这场成本危机中,难以维持运营,只能无奈选择退出市场。 而大型养殖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和采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冲饲料成本上涨的冲击,继续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畜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份额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行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
  (四)替代之困与长远探索
  在饲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寻找美国大豆的替代方案成为当务之急。短期内,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然而,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虽然可观,但全球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大规模转向这些国家进口大豆,引发了国际市场上大豆需求的激增,从而推动国际大豆价格上涨。这意味着,即使找到了替代进口国,中国畜牧业依然难以摆脱高成本的困境。 从长远来看,推广玉米、菜籽粕等替代饲料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投入研发,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这些替代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比例。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替代饲料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营养成分的适配性、畜禽的适口性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研究来解决。
  肉类贸易:格局重塑的双向冲击
  (一)美国肉类出口受挫
  在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肉类贸易领域也未能幸免,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肉类出口。中国作为美国肉类的重要海外市场,在贸易摩擦期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对美国猪肉、牛肉加征报复性关税。2020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猪肉中美国占比约 10%,看似占比并非绝对主导,但这一市场份额对美国肉类产业而言却至关重要。当关税提高后,美国肉类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价格优势瞬间消失。 中国的进口商们为了维持成本和利润平衡,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欧盟、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新的选择。这些国家的肉类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与美国相当,且在关税调整后,更具性价比,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中国市场的关注,导致美国肉类出口量急剧下滑。
  (二)美国国内供应过剩
  美国肉类出口受挫后,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瞬间失衡。大量原本计划出口到中国的肉类产品积压在国内,供应严重过剩。2018 年贸易战期间,美国生猪价格暴跌 40%,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证。 价格的暴跌让牧场主们苦不堪言,他们的收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为了减少损失,牧场主们不得不采取减产措施,甚至一些小型牧场主因无法承受经济压力而被迫倒闭。 美国的畜牧业产业链遭受重创,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陷入了困境。大量的肉类积压在冷库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仓储空间,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危机。
  (三)中国进口多元化趋势
  面对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开始积极寻求进口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中国扩大了从俄罗斯、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肉类进口。俄罗斯凭借其广阔的牧场资源和优质的肉类产品,逐渐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阿根廷的牛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品质,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这些新兴市场的肉类产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市场的供应,还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降低了因贸易摩擦导致的供应风险。中国与这些国家加强了贸易合作,通过签署贸易协定、优化通关流程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肉类进口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链延伸:设备与技术进口的阻碍
  (一)种畜进口成本上升
  在畜牧业的育种环节,种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养殖的效益和产品的品质。中国在种猪、种牛等领域,部分优质种畜依赖美国进口。美国的种猪、种牛在生长速度、产肉量、繁殖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养殖场引进优良品种的重要来源。 然而,贸易摩擦中的关税加征,让这一引种之路变得坎坷。加征关税后,进口一头美国种猪或种牛的成本大幅提高,除了原本的购买价格,还要额外承担高额的关税费用。这使得许多养殖场在引种时不得不谨慎考虑,一些小型养殖场甚至因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放弃了从美国引种的计划。 引种成本的上升,不仅影响了养殖场的短期运营成本,更对国内的育种效率产生了深远影响。优良种畜的引进受限,使得国内育种工作难以获取最新的优质基因资源,育种进程放缓,可能导致国内畜禽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二)养殖设备与技术受限
  美国在畜牧业养殖设备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生产的自动化饲喂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质量。这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中国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生产的这些养殖设备和技术若被加征关税,其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将大幅上涨。对于中国的畜牧业企业来说,购买这些设备和引进相关技术的成本变得难以承受。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引进计划,继续沿用传统的养殖设备和技术。 这无疑延缓了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中国畜牧业在养殖效率、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全球畜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法及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将使中国畜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消费者与市场:间接影响与长期趋势
  (一)中国肉类价格波动
  饲料成本的上涨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拨动着肉类价格的天平。在 2019 年,非洲猪瘟的阴霾尚未散去,贸易战的硝烟又起,两者叠加,共同推高了中国的猪价。 由于饲料成本的增加,养猪户的养殖成本大幅上升,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他们不得不提高生猪的出栏价格。而生猪价格的上涨,又直接导致了猪肉在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攀升。原本价格亲民的猪肉,一时间成为了消费者餐桌上的 “奢侈品”。 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明显感受到了价格的压力,纷纷减少购买量。一些家庭原本一周会购买几次猪肉,此时也不得不减少购买频率,转而选择鸡肉、鸭肉等价格相对较低的肉类作为替代品。 猪肉价格的上涨还引发了连锁反应,禽肉等其他肉类产品的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压力,也给通货膨胀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美国消费者的潜在影响
  在美国,贸易摩擦带来的肉类市场变化同样复杂。虽然美国国内肉类供给因出口受阻而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就能从中受益。 牧场主收入的下降,使得他们难以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标准。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牧场主可能会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投入,降低饲料的品质,这将直接影响肉类的品质。 随着行业整合的加剧,市场上的肉类供应商数量减少,消费者的选择也随之减少。市场竞争的减弱,可能导致肉类价格在长期内不会因为供给增加而下降,反而可能因为市场垄断因素而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长远来看,美国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削弱,可能会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下降,影响美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最终也会对美国消费者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三)倒逼产业调整与政策应对
  在这场贸易摩擦的风暴中,中美两国都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速了 “饲料自主” 的步伐,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扩种大豆,提高国内大豆的产量。通过补贴、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 加大对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新型饲料,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美国政府则面临着补贴与转型的双重压力。2018 年,美国政府拨付 120 亿美元农业援助,试图缓解牧场主的经济困境。但这种补贴难以持续,长期来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畜牧业面临的问题。 部分牧场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将目光转向内销市场,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一些牧场也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试图通过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来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 全球供应链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跨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风险,纷纷在中美之外布局养殖和加工基地。一些企业选择在巴西建厂,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养殖和加工,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这种全球供应链的分散化趋势,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也将对全球畜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全球畜牧业朝着更加多元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贸易摩擦下的畜牧业未来
  特朗普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所引发的贸易摩擦,给中美畜牧业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从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到肉类贸易格局的重塑;从产业链延伸中的设备与技术进口阻碍,到消费者与市场的间接影响,这一系列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贸易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力。
  这场贸易摩擦也为中美两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中国在推动 “饲料自主” 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国内大豆产量,开发新型饲料,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畜牧业的自给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美国牧场主们积极寻求转型,开拓新市场,也将促使美国畜牧业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全球供应链的分散化布局,也将推动全球畜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合作本应是互利共赢的。希望未来中美两国能够理性看待贸易问题,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为两国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开放、公平的贸易环境。只有这样,中美两国的畜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丰富的畜产品。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畜牧业何去何从?2025/2/4 20:48:34
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畜牧业何去何从?2025/2/4 18:48:34
2024畜牧业年度数据大揭秘:猪牛羊、饲料、动保行业全解析2025/1/27 21:38:11
甘肃做好畜牧业灾情防范预警和安全生产工作2025/1/27 18:34:18
2024年山西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1/27 18:08:30
吉林省畜牧局召开全省畜牧业工作视频会议2025/1/27 0:22:4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