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完善种养结合政策体系。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创新用地政策,强化种养平衡区域规划。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推广智慧管理模式。
三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打造区域典型模式,创建100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刘永好:用新质生产力武装传统农牧业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主要围绕“三农”问题、民营经济和乡村建设等提交了多个提案。
为了促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刘永好提出,至少从三个层面发力:
一是,完善育种体系,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夯实畜禽种业发展基础。
三是,加强种业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秦英林: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推进智能化养猪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五个方面建议。
一是,持续推进养猪业的智能化发展,赋能生猪产业成为现代产业。
二是,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构建科学的种猪育种体系。
四是,持续推进猪病净化。
五是,持续推行全价日粮,营养平衡、节粮增效、减少排放等。
张卫元: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兽药产业或迎“价值跃升”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回盛生物董事长张卫元指出,目前我国兽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是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的攻坚期。在此阶段,行业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
一是,市场集中化提速,头部企业通过资本并购与技术整合加速崛起,“二八定律”逐渐显现,未来将形成以专业兽药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
二是,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新型兽药研发聚焦绿色、低残留、高效能方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路径。
三是,全球化竞争加剧,国际巨头加速渗透国内市场,而本土企业需通过“技术出海”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同时挖掘宠物药等新兴市场潜力。
五是,持续推行全价日粮,营养平衡、节粮增效、减少排放等。
侯水生:以乡村小微企业为抓手,为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2025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侯水生建议,以乡村小微企业为抓手,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瓶颈,为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指出其三大特征:一是产品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主,如清远鸡、丝苗米等;二是经营主体兼具乡土智慧与市场意识,成为返乡青年创业首选;三是就业吸纳能力强,为留守农民提供稳定岗位。数据显示,单个乡村小微企业平均雇工5—20人,成为县域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林其鑫:外卖平台不能是简单地进行线上审核
“外卖食品店准入门槛低、隐蔽性比较强,相应而来的就是监管难度比较大。”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认为,要保障外卖食品安全,外卖平台应严格履行审核义务,市场监管部门也要指导外卖餐饮实行“明厨亮灶”,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