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财报亮眼,猪周期迎来曙光?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20 11:39:22 关注:543 评论: 我要投稿
|
|
牧原财报深度剖析:业绩显著增长态势
2024 年 3 月 19 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 2024 年年报,这份财报于行业而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数据显示,2024 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1379.47 亿元,同比增长 24.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8.81 亿元,同比增长 519.4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 3.3 元。这一业绩不仅是牧原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关键的观察视角。如此突出的业绩增长,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值得深入探究:究竟是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还是企业自身战略布局与高效经营管理的成果?在猪周期的宏观背景下,牧原的这份财报又对行业未来走向有着怎样的预示意义?
亮眼数据背后的关键因素:量价齐升与成本控制成效牧原股份在 2024 年实现大幅度利润增长,核心因素在于量价齐升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出栏量维度来看,2024 年牧原共销售生猪 7160.2 万头,创下历史新高,较以往年份有显著提升,稳定且可观的出栏量为营收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价格方面,2024 年生猪价格呈现 “V 型” 走势,1 - 6 月处于低位震荡状态,但自 7 月起价格温和回升至 16 - 17 元 / 公斤,全年均价较 2023 年上涨约 10%,价格的上扬直接拓展了利润空间。
在成本控制方面,牧原表现卓越。2024 年初至 9 月,其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9 月成本已略低于 13.7 元 / 公斤,相较于年初的 15.8 元 / 公斤,降本 2 元 / 公斤,降幅超 10%。至 12 月,成本进一步降至 13 元 / 公斤,全年生猪养殖成本维持在 14 元 / 公斤左右。成本下降一方面得益于饲料原材料玉米、小麦、豆粕等价格整体处于低位运行,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约为 55% - 65%,原材料价格的降低直接减少了养殖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深入挖掘每头猪的生长潜能,围绕 600 元降本空间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优秀产线的复制推广,改善落后区域、场线的生产业绩,降低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从内部管理层面优化了成本结构。
与牧原股份类似,温氏股份在 2024 年度也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2024 年 2 月 20 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 1049.0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2.45 亿元,同比上升 244.68%。主要原因同样是销售肉猪出现了明显的量价齐升态势。2024 年度,公司销售肉猪 3018.27 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 617.53 亿元,毛猪销售均价 16.71 元 / 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 14.93%、33.50%、12.83%。同时,温氏在成本控制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约 7.2 元 / 斤,并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降至 6.5 元 / 斤。牧原与温氏的业绩表现,充分反映出整个猪行业在 2024 年盈利态势良好,量价齐升与成本下降成为行业盈利的关键驱动要素。
猪周期的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自 2003 年以来,中国生猪产业历经多轮起伏,共演绎了六轮完整的猪周期,每一轮周期都深刻铭刻着时代印记,蕴含着复杂的经济逻辑与市场运行规律。
第一轮猪周期从 2003 年至 2006 年,非典疫情成为周期开篇的关键 “黑天鹅” 事件。2003 年 5 月非典爆发,生猪养殖场运营受阻,母猪被大量宰杀,补栏活动停滞,交通运输不畅,导致生猪产能急剧锐减。随后在 2004 年禽流感来袭,禽类消费市场遭受重创,猪肉作为替代品需求大幅增长,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推动猪价一路上行,养殖户利润丰厚,补栏热情高涨,产能逐渐恢复并增长,之后猪价进入下行通道。
2006 - 2010 年的第二轮猪周期,猪蓝耳病疫情成为关键转折点。2006 年猪价本就处于低位,行业产能大量去化,次年猪蓝耳病的爆发雪上加霜,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供需关系瞬间反转,猪价开启长达 20 个月的上涨行情。在高利润刺激下,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但随后 “瘦肉精” 事件和 “甲型 H1N1 流感” 接踵而至,消费者对猪肉的信心受挫,需求大幅减少,猪价急转直下,跌幅达 43%。
第三轮猪周期(2010 - 2014 年)是自然产能变化主导的典型周期,期间没有重大外部事件的强烈冲击,供需矛盾相对缓和,使得整个周期时长拉长,猪价与产能变动曲线相对平缓。2010 年 6 月猪价触底后稳步攀升,至 2011 年 9 月涨至周期高点,涨幅达 107%,随后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回升,猪肉供应逐渐充足,猪价又逐步回落,到 2014 年 4 月跌至周期性低点,跌幅为 44%。期间,2013 年 5 月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展猪肉收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短暂提振了猪价。
第四轮猪周期(2014 - 2018 年)是政策驱动的结果。2014 年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大力推动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大量散养户因无法满足环保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猪价从 2014 年 4 月见底后震荡上涨,2015 年上半年爆发的猪丹毒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推动猪价涨幅达到 83.9%。
第五轮猪周期(2018 - 2023 年)堪称 “超级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重大事件。2018 年非洲猪瘟肆虐,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2018 - 2019 年大幅下降,2019 年较 2018 年 5 月下降 42%,前期环保禁养已使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低位,非瘟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存栏量降至不足 2000 万头。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猪价一路飙升,2020 年 8 月达到 37.83 元 / 公斤的高位,涨幅高达 278%。但随后大量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行业陷入长达 21 个月的亏损期,也引发了行业的深度洗牌,散户养殖规模大幅缩减,企业集中化养殖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的第六轮猪周期,从 2021 - 2023 年,行业连续亏损,中小养殖户在亏损压力下加速退出。进入 2024 年,产能去化接近尾声,周期底部特征逐渐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降至 3900 万头,已接近正常保有量 4100 万头。2024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约 6.7 亿头,同比下降 5%,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超出预期,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合计市占率突破 15%。猪价在 2024 年呈 “V 型” 走势,1 - 6 月因春节后需求淡季,在 12 - 14 元 / 公斤低位震荡,7 月后受冬季疫病加速产能出清以及饲料降价缓解成本压力等因素影响,价格温和回升至 16 - 17 元 / 公斤,全年均价较 2023 年上涨约 10%,行业实现扭亏为盈。
影响猪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供应、需求与价格在猪行业复杂的生态体系中,供应、需求与价格犹如三根紧密交织的纽带,共同主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个要素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行业格局的显著变动。
供应层面,能繁母猪存栏量堪称决定未来生猪供应的核心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头能繁母猪从受孕到仔猪出生需约 4 个月,仔猪再育肥至可出栏又需 6 - 7 个月,这意味着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整个周期长达 10 - 13 个月。这一漫长的生产周期使得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生猪供应有着深远的滞后影响。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时,预示着未来 10 - 13 个月后生猪供应可能增多;反之,存栏量减少则意味着后续生猪供应可能收紧。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 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 4062 万头,环比下滑 0.4%,连续两个月出现小幅回调,2 月涌益能繁存栏样本数据小幅下滑 0.05%,钢联样本数据环比增长 0.06%,预期 2 月能繁环比变动不大。尽管母猪补栏情绪持续谨慎,但当前能繁母猪存量水平依然同比有所增加,达到正常保有量的 104.1%,这表明生猪产能整体仍处于高位。预计 2025 年上半年,由于当前生猪存栏规模下二次育肥有所增加,生猪供应较为充足,甚至存在过剩风险。不过,考虑到 2024 年 12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 8.6%,为近五年最低水平,按照能繁母猪到商品猪 10 个月的传导周期推算,下半年的供应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从而对猪价起到稳定作用。
需求方面,猪肉作为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其需求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从季节特性来看,每年 9 月至次年春节前是猪肉消费旺季。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家庭团聚、餐饮消费增多,对猪肉的需求显著上升;进入冬季,制作腊肉、腊肠等传统习俗使得猪肉的加工需求大增,进一步推动消费热潮。而春节过后至 8 月底则是相对的消费淡季,这段时间居民对猪肉的日常消费需求相对平稳,缺乏节日等特殊因素的刺激,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偏好也在深刻影响着猪肉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日益严苛,更倾向于选择瘦肉率高、肉质鲜嫩、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有机猪肉、黑猪肉等高品质猪肉在市场上逐渐受到青睐,而普通猪肉若不能满足品质升级需求,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压。此外,其他肉类替代品的价格和供应情况也会对猪肉需求产生替代效应。当牛肉、羊肉、禽肉等价格相对较低或供应更充足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减少猪肉消费,转而选择这些替代品。
价格无疑是影响猪行业的核心要素,它既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观反映,又反过来对供需双方的决策产生关键影响。当猪价上涨时,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拓宽,这会极大地刺激他们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补栏量,期望在未来获得更多收益。然而,这种扩产行为往往具有滞后性,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可能导致生猪供应大幅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旦形成,猪价又会面临下行压力。反之,当猪价下跌,养殖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他们会被迫减少养殖规模,淘汰部分母猪,降低产能,从而减少市场上生猪的供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产能调整,供需关系可能再次发生变化,推动猪价回升。
2025 年 3 月第 1 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 15.26 元 / 公斤,较前期下降 1.17%,刷新 10 个月低点,全国猪料比价为 5.53,环比下跌 1.07%。按当时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仅为 16.56 元。截至 3 月 14 日,全国商品猪价格为 14.57 元 / 公斤,周环比 + 0.48%,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为 35.15 元 / 头,盈利周环比 + 1.59 元 / 头。这些价格数据的波动,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供需的微妙变化,也为养殖户、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他们需要依据价格信号,灵活调整养殖策略、生产计划和投资布局,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在猪行业的市场浪潮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牧原的竞争优势与面临挑战:成本控制与市场波动应对在养猪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牧原股份凭借独特的自繁自养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犹如在市场浪潮中稳健航行的巨轮。自繁自养模式使得牧原能够对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管控。从种猪的选育开始,公司便建立了自己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满足了自身前期快速发展阶段的生产需求,经过多年持续选育,如今已具备较大规模的种猪群,为养殖端实现更高生产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在种猪培育环节,公司能够严格把控种猪质量,确保种猪的优良基因得以传承,从而提高仔猪的品质和存活率,降低因种猪质量问题带来的潜在成本损失。
进入饲料生产环节,牧原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高达 55% - 65%,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牧原通过与国内外主要粮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多渠道粮源,实现了原粮供应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供应策略有效降低了因单一粮源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了饲料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在采购布局上,公司围绕粮食产区进行优化,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通过直接与产区农户或供应商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在配方端,牧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根据粮食市场行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灵活地调整饲料配方。通过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如在玉米价格较高时,合理增加小麦等其他谷物的使用比例,从而在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降低了饲料成本。
成本控制的成效直接反映在头均养殖利润上。2025 年 1 - 2 月份,牧原销售商品猪 1146.1 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 14.76 元 / 公斤,若以 1 - 2 月平均完全成本 13 元 / 公斤来计算,其头均养殖利润达到了约 212.5 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繁自养模式下净利润 35.15 元 / 头的行业平均水平,牧原的头均养殖利润显著超过行业平均,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这不仅体现了牧原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能力,也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战略优势。
然而,牧原股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饲料价格的波动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尽管当前饲料价格整体处于弱势,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较为有利,但未来的价格走势充满变数。我国高粱、大豆对美进口依存度较高,玉米进口量也较大,近期美国掀起的全球贸易关税战,使得我国有可能对原产于美国的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一旦加征关税,这些饲料原材料的进口成本将大幅上升,进而直接增加养殖成本。如果牧原无法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或消化成本增加的压力,其成本控制优势可能会被削弱,利润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生猪价格的波动同样对牧原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虽然 2024 年猪价呈现 “V 型” 走势,牧原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但猪价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2025 年上半年,预计生猪供应较为充足,甚至存在过剩风险,这可能导致猪价面临下行压力。若猪价持续下跌,即使牧原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其盈利水平也可能会受到冲击。因为当猪价过低时,即使成本较低,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波动以及疫病等突发情况,都可能对猪价产生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股价表现与投资信号分析:当前市场局势解读
在资本市场中,牧原股份的股价表现一直是投资者高度关注的焦点,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公司业绩、市场预期以及宏观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回顾 2024 年,牧原股份的股价走势跌宕起伏,犹如一部扣人心弦的金融大戏。2024 年年初,受前一年行业亏损以及市场对猪周期底部仍在持续的预期影响,牧原股份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在成本端压力和猪价低迷的双重困境下,投资者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股价在低位徘徊。
随着 2024 年公司业绩的逐步好转,尤其是一季度亏损收窄的消息传来,股价犹如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开始出现提前止跌反弹。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