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标“零添加”乱象:新国标能否终结文字游戏?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2 15:03:20 关注:136 评论: 我要投稿
|
|
“零添加” 热潮:市场新宠抑或营销噱头?
在健康意识逐渐提升的当下,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诉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为健康消费” 已成为新的消费趋势。“无添加”“零糖”“零防腐剂” 等产品凭借其天然、健康的特性,迅速成为市场热门,众多品牌纷纷推出 “健康概念” 产品,试图在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获取份额。
以调味品行业为例,海天、千禾等品牌推出的零添加酱油,配料表中去除了常见添加剂,仅保留水、大豆、小麦和盐等基础原料,满足了消费者对纯净调味品的需求,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欢迎。在饮料行业,元气森林凭借 “0 糖、0 脂、0 卡” 的气泡水成功拓展市场,带动无糖饮料热潮,众多饮料企业纷纷跟进,推出各类 “零添加” 概念饮品。在乳制品市场,简爱、卡士等品牌的零添加酸奶,以生牛乳、乳酸菌为主要原料,不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受到注重健康的消费者青睐。
“零添加” 产品的火热,既反映了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热潮背后,一些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商家为追求商业利益,利用文字游戏,打着 “零添加” 旗号误导消费者,使 “零添加” 这一原本代表健康与品质的概念陷入信任危机。
“零添加” 商标争议频发
在 “零添加” 市场竞争中,商标争议事件不断涌现,其中千禾味业的 “千禾 0” 酱油商标争议较为典型。“千禾 0” 酱油瓶身显著标注 “0” 字样,许多消费者将其与 “零添加” 概念直接关联。但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成分关注度增加,发现 “千禾 0” 只是商标,并非代表产品真正实现 “零添加”。该产品配料表中除常见酿造原料外,还含有酵母抽提物等成分,与消费者认知中的 “零添加” 纯净形象不符。事件曝光后,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和讨论,消费者认为被误导,商家利用商标进行文字游戏,损害了他们对 “零添加” 产品的信任。
卡士酸奶的 “0” 商标也引发诸多争议。卡士酸奶包装上 “0” 标识醒目,右下角 “TM” 标识却极不明显,消费者容易忽略其商标属性,误解产品为 “零添加”。特别是在一款标注 “0 蔗糖” 的酸奶中,配料表含有白砂糖等其他糖类,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况,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对产品信任度大幅降低。
简爱酸奶的 “其他没了” 商标争议同样备受关注。简爱酸奶以 “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 为宣传语,给消费者配料简单、无添加的印象。但 “其他没了” 实际是其注册商标,并非对产品成分的真实描述。查看配料表会发现添加了膳食纤维、乳清蛋白等食品添加剂,与宣传的 “零添加” 信息相悖,消费者感觉受到欺骗,对品牌好感度下降。
这些争议事件反映出部分商家在 “零添加” 商标使用和宣传中存在问题。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 “零添加” 概念的信任,通过设计商标和宣传用语误导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引发社会各界对 “零添加” 商标问题的深入思考。
超 8 成 “零添加” 商标无效,食品领域成重灾区面对 “零添加” 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商家纷纷注册相关商标以抢占市场份额。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 “不添加”“零添加” 相关商标申请量达 621 枚,但超 8 成商标状态为无效。这一数据揭示了 “零添加” 商标注册背后的严峻现实,也反映出市场在该领域的混乱无序。
从相关商标的国际分类归属分布看,“不添加”“零添加” 等相关商标在食品领域占比突出。归属于 30 类方便食品的商标占比达 18.84%,该类别中许多方便面、速冻食品等产品试图通过 “零添加” 商标吸引消费者,强调产品健康属性;归属于 29 类食品的商标占比为 16.26%,涵盖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如一些号称 “零添加防腐剂” 的火腿肠、“零添加香精” 的酸奶等产品,借助这一概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归属于 32 类啤酒饮料的商标占比为 7.57%,如一些果汁饮料、苏打水等,以 “零添加色素”“零添加甜味剂” 为卖点,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这些数据表明,食品领域成为 “零添加” 商标的重灾区,商家激烈竞争导致商标乱象丛生。
除食品领域外,“不添加”“零添加” 相关商标在 35 类广告销售和 3 类日化用品等领域也有一定占比,分别为 14.65% 和 10.31%。在广告销售领域,商家利用这些商标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消费者关注;在日化用品领域,一些护肤品、洗涤用品等打着 “零添加香精”“零添加化学物质” 旗号,吸引注重天然成分的消费者。然而,无论在哪个领域,大量无效商标的存在,都反映出商家在商标注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理解不足,对市场规则缺乏尊重,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困扰,破坏市场正常秩序。
“土” 系商标也来凑热闹
在 “零添加” 商标争议不断的同时,另一类带有 “土” 字的商标悄然兴起,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壹号土猪肉” 是其中典型代表。消费者看到 “壹号土猪肉” 名称时,易理解为 “壹号” 品牌的土猪肉,联想到农家散养、肉质鲜美的土猪形象。但实际 “壹号土” 是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与猪肉品质和属性无直接关联。该公司将 “壹号土” 用于猪肉产品,还扩展到生鲜蛋、鸡蛋、预制菜等多款产品,借助 “土” 字传达的乡土、天然概念,吸引消费者关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宜昌源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 “山里来的土” 商标同样引发诸多争议。该商标涵盖肉、蛋、零食小吃等多个品类,虽目前处于 “驳回复审中”,但商家已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类似表述。消费者看到 “山里来的土鸡蛋” 时,自然认为鸡蛋来自山里,是土鸡所产,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和更纯正口感。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商家可能利用 “土” 字商标误导消费者,提高产品销量。
“土” 系商标受商家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 “土” 产品的特殊情感和信任。在消费者认知中,“土” 代表天然、绿色、无污染,是健康和品质的象征。这种消费心理使商家看到商机,纷纷将 “土” 字融入商标,试图借助消费者信任获取更大市场份额。但许多商家使用 “土” 系商标时,未如实告知消费者商标真实含义,导致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产生误解,以为购买的是真正的 “土” 产品。这种行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批评。
律师解读:合法注册,违法使用
针对 “零添加”“土” 系等商标引发的一系列争议,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从法律角度进行深入解读。付建指出,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这些商标本身注册行为并不违法。《商标法》遵循相对宽松的注册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如不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不具有不良影响等,商标申请通常有可能获批。因此,“千禾 0”“其他没了”“壹号土” 等商标能够成功注册,在法律程序上合规。
然而,在商标使用过程中,若商家以混淆视听方式误导消费者,且未及时澄清事实,可能触犯法律红线。《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特点或者产地等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例如,商家将 “千禾 0” 商标与 “零添加” 概念紧密捆绑,通过放大 “0” 字样、突出宣传等手段,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绝对纯净、无任何添加剂,而实际产品并非如此,这种行为涉嫌违反《商标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为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提供有力保障。该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若商家利用 “零添加”“土” 系商标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在违背真实意愿情况下购买产品,就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比如,消费者购买 “山里来的土鸡蛋”,本以为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土鸡蛋,但实际并非如此,商家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市场竞争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禁止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当商家通过商标设计和宣传暗示产品具有某种特性,但实际产品未达到宣称标准时,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损害其他诚信经营商家利益,破坏市场公平性。
从众多案例看,此类违法行为一旦被认定,商家将面临严厉法律制裁。在某起 “零添加” 食品商标误导消费者案件中,商家被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召回相关产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此外,商家还被处以高额罚款,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市场份额大幅下降。这表明法律对商标误导消费者行为绝不姑息,商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
新国标出台,能否刹住歪风?
面对日益严重的 “零添加” 商标乱象,国家采取行动。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 2025),明确规定自 2027 年 3 月 16 日起,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上规范食品标签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直击 “零添加” 商标误导消费者的乱象。
新国标出台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众多消费者对新国标表示欢迎,认为将有效遏制商家误导行为,使他们购买食品时能更清晰了解产品真实情况。一位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看到‘零添加’产品就觉得健康,但后来发现很多是商家噱头,现在有了新国标,以后买东西更放心。”
对于商家而言,新国标实施是重大挑战。依赖 “零添加” 商标营销的企业,需重新审视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某食品企业负责人坦言:“新国标实施后,我们需更注重产品品质和研发,通过真实产品优势吸引消费者,而非靠文字游戏。”
从市场监管角度看,新国标为监管部门提供更明确执法依据。过去,因缺乏明确标准,监管部门处理 “零添加” 商标误导消费者问题时面临诸多困难。如今,有新国标支持,监管部门可更有力打击此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然而,新国标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克服一些挑战。首先,新国标实施初期,可能面临部分商家抵触和不适应。一些商家可能试图规避新国标规定,继续使用类似误导性用语。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新国标有效执行。其次,消费者对新国标认知和理解需要过程。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仍习惯根据 “零添加” 等标识选择食品,对新国标关注度不够。这就需要加强对新国标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消费者需擦亮双眼,企业应回归品质
在 “零添加” 与 “土” 系商标纷争中,消费者是最易受影响的群体。面对市场上众多 “零添加”“土” 系产品,消费者需保持理性,提升辨别能力,不被商家宣传迷惑。
购买食品时,消费者不应仅关注商标宣传语,更要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真实成分的关键,按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加入量递减顺序排列,通过查看配料表,消费者可清楚了解产品所含成分及大致含量。例如,消费者看到标注 “零添加” 的酸奶,不能仅因商标宣传就盲目相信,应查看配料表,若发现含有果胶、明胶等添加剂,说明产品并非真正 “零添加”。营养成分表能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营养含量,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有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做出选择。比如,需控制糖分摄入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重点关注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避免购买高糖食品。
消费者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疑问及时向商家或相关部门咨询。若发现商家存在误导消费者行为,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投诉举报。
对于企业而言,应明确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信任的是产品品质,而非文字游戏。企业应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在研发环节,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推出真正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例如,研发更健康食品配方,减少对添加剂依赖,提高产品营养价值。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比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环节监控,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每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符合高品质要求。同时,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摒弃短视营销行为,通过真实、准确宣传,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真实信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