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美国关税“闹剧”:搬石砸脚,中国农业从容破局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10 8:42:38 关注:181 评论: 我要投稿

  美国关税 “核弹”: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冲击
  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国却骤然实施高关税政策,严重扰乱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全球贸易秩序。这一举措如同在全球贸易的平静湖面投下一颗 “核弹”,引发了广泛而剧烈的震荡。
  当地时间 4 月 2 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决定对所有国家征收 10% 的 “基准关税”,该关税于 4 月 5 日正式生效;同时,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 “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的税率设定为 34%,于 4 月 9 日生效。然而,仅仅数日后,4 月 9 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大幅提高至 104%。这种激进且迅速的关税政策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全球为之震惊。
  美国推行的 “基准关税” 与 “对等关税” 政策,表面上旨在扭转贸易逆差、重塑 “美国优先” 的全球贸易格局,实则暴露出其经济策略的短视与内在矛盾。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公然的贸易霸凌行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前,美国的关税政策多针对特定产品或国家,而此次近乎全面出击,将所有国家纳入征税范围,致使全球众多国家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也受到严重冲击与破坏。
  在这场贸易风暴中,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备受瞩目,其中农业领域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战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中国则是美国农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2023 年,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近 20%。然而,美国的关税挑衅引发了中国的强硬反制,一场激烈的农业关税博弈就此拉开帷幕。
  美国农业:贸易战中的 “重灾区”
  在这场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美国农业首当其冲,成为受影响最为严重的领域,美国农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出口受阻,订单锐减
  中国的反制关税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显著影响,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迅速被其他国家抢占。作为美国农业出口的支柱产品,大豆和牛肉的出口量大幅下滑。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2214 万吨,进口额为 120.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2.7%,占大豆进口总量的 21.1%,较 2018 年贸易战前的 34% 下降了 13.3 个百分点。美国对华出口牛肉同比进一步下降,而巴西冻牛肉进口量跃居首位。大量美国农产品积压在仓库,销售困难,美国农民面对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充满焦虑与无奈,他们难以确定这些农产品何时能找到买家,自身的辛勤付出何时能得到回报。
  成本大幅攀升,经营雪上加霜
  美国对加拿大化肥加征关税,这一举措无疑使美国农民原本艰难的处境更加严峻。美国约 85% 的钾肥进口来自加拿大,关税增加导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农民的种植成本急剧上升。在订单持续减少的同时,还要承受生产成本的剧增,美国农民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许多小型农场甚至面临破产风险。每次购买化肥都成为美国农民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为维持生产而四处借贷,债务压力日益沉重。
  “票仓” 告急,不满情绪蔓延
  美国中西部地区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该地区的农民一直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堪称其 “票仓”。然而,在这场贸易战中,他们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农产品滞销,种植成本不断攀升,许多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表达出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逐渐蔓延。曾经坚定支持特朗普的农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特朗普在这一地区的政治支持根基受到严重动摇。在一些农业州,农民组织起来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改变贸易政策,其诉求愈发强烈,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面对这一棘手问题。
  中国农业: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农业凭借多年来的精心布局与不懈努力,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从容应对的能力。
  多元进口,分散风险
  近年来,中国积极拓展农产品进口渠道,通过与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建立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构建起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体系。中国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水果、棕榈油等特色农产品。2024 年,这些国家成功填补了美国大豆、玉米、肉类在中国市场的进口缺口。这种 “去中心化” 的贸易结构使中国在关税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降低了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有效分散了贸易风险,犹如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只拥有多个稳定的补给点,无论遭遇何种风浪,都能确保物资的充足供应。
  科技赋能,产能提升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在粮食生产领域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以生物育种技术为例,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生物育种技术,中国培育出众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自给率。2024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 1.4 万亿斤,人均达到 500 公斤,远超 400 公斤的国际公认粮食安全线。粮食亩产同比增长 1.3%,单产贡献率超 80%。这些数据背后是科技的有力支撑,使得中国粮食生产更加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也更加稳定,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安心。
  内循环稳定,缓冲作用显著
  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这是中国农业应对外部冲击的显著优势。中国通过一系列内需策略,充分发挥了内需市场的 “缓冲器” 功能。在饲料行业,面对豆粕、玉米等原料涨价压力,企业通过联合采购等规模化采购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技术管控,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压力,避免了终端价格的剧烈波动。此外,政策层面预留了降准、降息等调控空间,为稳定物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一内需市场如同坚固的盾牌,为中国农业抵御外部贸易风险提供了坚实保障,使中国在贸易战的风浪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中国农民:危机中孕育发展机遇
  在中国积极应对美国关税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并未被贸易战的阴霾笼罩,反而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转型与成长。
  种植结构优化,收益提升
  美国农产品进口成本的上升推动了国内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玉米、大豆等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提升。这对国内种植户而言是积极信号,他们开始转向高附加值品种的种植。随着饲用玉米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并注重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提升,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高蛋白大豆的推广契合了养殖业升级需求,许多农民尝试种植高蛋白大豆,市场前景广阔。粮价的温和上涨直接提升了农民的种粮收益,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增加,有更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购买更好的种子、化肥和农业设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养殖空间拓展,产业升级
  美国牛肉、禽肉等肉类产品进口的收缩为中国本土养殖业腾出了广阔市场空间。2024 年,中国肉牛产能出清接近尾声,叠加进口减少,肉牛养殖业迎来景气周期。温氏、牧原等龙头养殖企业凭借自身成本优势和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入先进养殖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它们加强对肉牛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肉牛品种;同时,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肉牛健康生长。一些小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也积极学习借鉴龙头企业经验,不断提升自身养殖水平,促进了整个养殖业的升级和发展。
  特色农产品崛起,品牌突破
  在关税博弈背景下,中国各地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凭借独特品质和品牌优势迅速崛起,成功打开高端市场,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新疆棉花以纤维长、强度高、色泽好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成为高端纺织产品的首选原料;云南水果凭借丰富品种、香甜口感和新鲜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高端水果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些特色农产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它们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符合高端市场标准;同时,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电商直播等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特色农产品的崛起不仅让农民获得更高收益,也为中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全球化时代的反思:保护主义的困境与中国方案美国保护主义的负面后果
  美国此次挥舞关税大棒的行为,是对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理念的公然背离。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美国试图通过高筑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短期内或许能使部分产业获得一定 “喘息之机”,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最终也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和反制,也使美国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美国一些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供应链布局,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许多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寻找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导致美国国内相关产业供应链断裂,就业机会减少。以美国汽车行业为例,由于关税增加,汽车零部件进口成本大幅上升,许多汽车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甚至关闭工厂,大量汽车工人面临失业。美国消费者也受到严重影响,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美国的关税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对自身造成了严重伤害。这种战略短视行为使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逐渐陷入孤立,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 “三农” 智慧的借鉴意义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 “三农” 政策和应对经验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
  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发展的底线,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仅重视传统粮食作物生产,还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产业,丰富食物来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饮食需求。面对外部贸易风险,中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安心。
  中国将农民利益置于首位,注重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通过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秉持开放合作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金砖、上合等多边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和技术。与巴西、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的开放合作举措不仅为自身农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未来展望与光明前景
  当审视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在这场贸易战中的不同境遇时,鲜明的对比一目了然。美国农业在关税政策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农民困境加剧,农业产业链遭受重创,曾经繁荣的农业出口市场逐渐萎缩,面临严峻考验。而中国农业在挑战中砥砺前行,凭借多元化进口、科技赋能和强大的内需市场,不仅成功抵御贸易战冲击,还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在自主、开放、可持续的道路上前景广阔。中国将继续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农业自主可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开放合作方面,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在全球农业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和监察调查!2025/4/15 7:34:50
分阶段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025/4/14 16:15:19
分阶段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025/4/14 14:15:19
马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2025/4/12 8:16:0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2025/4/11 19:20:42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专家解读①|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创新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4/11 8:11:5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