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陈义强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在线发表了题为《五氯苯酚对肉鸡的毒性、生物富集及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研究》( The toxicity, bioaccumulation, and potential food safety risks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broiler chicken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评估了饲料中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暴露对肉鸡的毒性作用、生物富集特性及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为饲料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评估与科学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PCP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曾广泛用于工业防腐、除草及杀菌等领域。由于其高度稳定性,PCP极易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评估PCP对肉鸡健康与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课题组模拟饲料中PCP的实际污染水平,开展了为期42天的肉鸡饲养试验。研究结果显示,PCP可通过饲料摄入途径进入肉鸡体内,诱发明显的毒性反应,并在多个组织中呈剂量依赖性富集,进而可能通过肉类消费进入人类食物链,构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图1)。
图1 饲料中PCP污染对肉鸡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而言,日粮中低剂量(0.01 mg/kg)PCP暴露即可表现出降低肉鸡0~21 d平均日增重和22~42 d 、0~42 d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CP暴露(0.01~5 mg/kg)可引起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肾脏指数下降、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降低,同时肝脏和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提示PCP可诱发显著的组织病理损伤(图2)。此外,当饲料中PCP浓度达到0.01 mg/kg及以上时,肉鸡组织中即检测到可量化的残留。PCP在体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富集,肝脏和肾脏为其主要蓄积靶器官(图3)。随着饲料中PCP暴露水平的升高,其在肝肾组织中的Carry-over值(即组织中PCP蓄积量与日粮中PCP含量之比×100%)显著下降,而在低剂量组中该值可超过100%。相比之下,肌肉组织中PCP的Carry-over值虽低于肝肾组织,但在低剂量组仍可达10%~30%。综上所述,PCP暴露可对肉鸡健康造成显著影响,表现为生长迟缓、脏器损伤及肠道形态破坏。同时,基于PCP在可食用组织中的蓄积特性,其可能通过肉类消费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进而对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图4)。
图2 饲料中PCP污染对肉鸡肝肾组织病理和空肠形态的影响
0、0.01、0.05、0.2、1和5 mg/kg PCP暴露肉鸡的肝脏组织病理切片(A–F)和肾脏切片(G–L);以及空肠绒毛高度(M)、隐窝深度(N)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O)
图3 不同暴露浓度下肉鸡组织中PCP残留分布
图4 不同暴露浓度下PCP转移系数(Carry-over值)变化情况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五氯苯酚在畜禽体内的毒性效应和生物富集特征,凸显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加强饲料中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动物饲料污染物限量标准、保障畜禽健康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金永鹏为论文第一作者,陈义强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杨文军高级兽医师参与了相关工作。研究工作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发展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