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肥尾羊的驯化路线及尾部脂肪沉积的新机制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13 21:22:07 关注:277 评论: 我要投稿
|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次系统解析了肥尾绵羊的驯化历史,发现PDGFD与BMP2基因的两个关键突变通过互补机制调控绵羊脂尾发育,为理解家畜脂肪代谢进化提供了新范式,同时为精准育种开辟了新的分子靶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研究团队对涵盖66个家养品种和5个野生近缘种的283只绵羊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现代家养绵羊约在1.1万年前起源于亚洲摩弗伦羊,而肥尾绵羊与瘦尾绵羊的分化始于4400-7500年前的亚洲东部,首次构建了肥尾绵羊高精度演化路线图;同时揭示中国本土绵羊可分为蒙古、哈萨克、藏区和云南四大类群,其中云南种群近期存在与野生种群的基因交流,而非独立驯化事件。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转录组测序,研究团队锁定了DDI1、PDGFD和BMP2等关键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PDGFD基因的G/A错义突变可显著降低脂肪沉积;BMP2基因的C/T突变则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功能验证表明,PDGFD突变体通过激活基因表达驱动脂肪组织扩张,而BMP2突变通过调控能量分配促进脂肪沉积,两者形成“油门与方向盘”的互补机制,共同决定尾部脂肪蓄积程度。面对学界关于PDGFD与BMP2在脂肪尾发育中主次关系的长期争论,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单基因研究框架,证实二者通过不同分子路径协同作用,这一机制不仅解释了绵羊对干旱、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更为分子育种提供了双重靶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金美林为第一作者,魏彩虹研究员、王慧华副研究员和杜立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5.05.011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