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从小利迈向微利的市场风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2/17 12:29:22 关注:32 评论: 我要投稿
|
|
一、引言
2023 年对于生猪市场而言,是充满挑战与变化的一年,市场呈现出了从小利到微利的明显转变。
回顾过往,自 2018 年开始国内生猪产能大面积受损后,价格持续冲高,不过随着集团场扩张及养户积极复养,供应端恢复迅猛,猪价高位回落态势明显。近两年供需相对平稳,猪病基本可控,猪价波动幅度缩窄,行情区间震荡。但到了 2023 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市场心态波动较大,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
从具体数据来看,据 Mysteel 农产品数据监测显示,截至 12 月 6 日,2023 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 15.03 元 / 公斤,年内低点于 6 月 29 日跌至 13.63 元 / 公斤,年内高点于 8 月 2 日涨至 17.59 元 / 公斤,年均价较 2022 年同期相比下跌 3.77 元 / 公斤,跌幅为 20.05%,整体市场处于偏低位运行状态。
在这一年里,各大节假日对猪价提振效果有限,多处逢节必跌的局面频现,市场悲观情绪增加。比如春节前备货行情虽能支撑猪价上行,可节后需求惯性回落,猪价便如期下行;二季度猪价整体延续震荡偏弱态势,社会场压栏情绪略有松动,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即便新冠管制放开后消费恢复存有预期,但终端提升有限,行情依旧承压运行。
然而,7 月下旬猪价出现震荡上行,月底涨幅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养殖端惜售挺价,屠企采购不畅,加上二次育肥(二育)入场活跃,再叠加情绪因素助推了猪价上行。但涨价后市场出栏节奏平缓,社会场认卖积极性不高,而需求仍待复苏,行情又陷入偏弱震荡。后续即便有开学季及双节前备货短暂支撑,可双节后市场出栏节奏恢复,且局部地区受猪病影响恐慌性出栏增多,供应端仍较充足。进入四季度,消费表现相对疲软,腌腊等需求不及预期,行情继续承压震荡。
众多生猪养殖企业在 2023 年的日子也格外艰难。除了 2022 年 4 月到 2022 年 10 月,生猪价格仅维持 6 个多月的上升期外,其余月份价格都在周期底部徘徊,2023 年平均猪价在 14—15 元 / 公斤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本轮周期亏损期超过了 15 个月。根据上市猪企公告,上半年 21 家上市猪企营收合计约 3190 亿元,合计亏损约 168 亿元,像温氏股份亏损 46.89 亿元,亏损额最大,其次新希望、牧原股份,也分别亏损 29.83 亿元和 27.79 亿元,还有不少企业净利润下滑幅度超 300%。到了第 3 季度,虽然部分猪企实现利润正增长,但季度盈利难改整体亏损走势。而且截至 2023 年上半年,21 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已超过 4500 亿元,截至 2023 年 9 月末,18 家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8.41%,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食品的负债率更是超过 80%。
为了应对资金压力,上市猪企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像减少开支,下修生猪出栏量,通过融资、变卖资产,甚至破产重整等方式来度过难关。例如牧原股份,2023 年、2024 年的资本开支将和 2022 年保持一致,甚至低于 2022 年;2022 年末,主要上市猪企在建工程余额同比下降 14.4%,自 2018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 2023 年 9 月底,主要上市猪企在建工程余额 433 亿元,较 2022 年末下降 5.5%。在生猪出栏量方面,多家上市猪企陆续下修 2023 年出栏目标,牧原股份出栏目标下修至 6500 - 7100 万头,前 10 月出栏生猪 5189 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 73% - 80%;温氏股份出栏目标下修至 2600 万头,前 10 月出栏生猪 2072 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 80%;新希望出栏目标下调至 1850 - 2000 万头,前 10 月出栏生猪 1453 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 73% - 79%。
总之,2023 年生猪市场从小利步入微利状态,背后是复杂的供需关系、猪病影响以及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后续市场走势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相关内容。
二、生猪市场年度评估
(一)现货猪价走势
2023 年生猪现货猪价呈现出明显的倒 “V” 走势。就河南地区而言,其均价运行区间处于 13-21 元 / 公斤。
在 9 月之前,由于供应端出现减量情况,叠加养殖端压栏以及二次育肥等因素的助推,生猪价格一路上扬。例如,年初时猪价在 13 元 / 公斤左右,随后一路走高,到了 8 月中旬,市场情绪高涨,河南均价最高达到了 21 元 / 公斤,这一阶段价格几次出现回调也和二育出栏等因素相关。
然而进入 9 月以后,供应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此前压栏的大猪开始出栏,二次育肥的影响也逐渐变弱,屠宰量虽然明显放量,但需求承接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价格由此盛极而衰,不断滑落。右边低点出现在当前消费起量前夕,供应规模比较庞大之时,价格处于 15.5 元 / 公斤附近,这期间偶尔因集中备货和二次育肥再次入场等情况出现价格反弹。
从整体来看,不同阶段的猪价走势背后都有着复杂的供需关系以及养殖、销售等环节因素的相互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生猪市场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期货市场情况
2023 年生猪期货在交易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特征。其年内近远月、预期与现实分开交易的特点十分明显,合约主流定价时段提前,进而导致月差波动变得巨大,不过盘面成熟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举例来说,春节后现货市场延续着低迷状态,但是 09、11 等远月合约却因市场存在供应减量的预期而率先 “抢跑”,月差盛行反套情况;到了 6 月后,现货开始逐步兑现此前的涨价预期,07 合约受到明显支撑,远月则因为交易逻辑转向供应恢复而逐步回落,月间回归正套;7-8 月现货加速上涨时,作为近月的 09 合约明显跟随上涨趋势,可远月却变得谨慎起来,甚至独自下跌,正套交易再度活跃;此后现货见顶回落,近远月也同步开启下跌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这种期货交易特征的变化,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生猪市场预期的动态变化以及市场信息传递、交易策略调整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
三、市场周期及特征变化
(一)周期迭代加速
近年来,生猪市场的周期迭代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关键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生产效率得到了极致的提高,养殖技术不断革新、管理模式日益优化,使得生猪的养殖、出栏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比如现代化的养殖厂通过精准投喂系统、智能化环境调控等技术手段,能在更短时间内育肥生猪,提高出栏量。另一方面,市场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养殖户、企业以及各类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获取诸如存栏量、价格走势、消费需求等相关信息。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传统的 4 年一轮的经典猪周期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 2022 - 2023 年期间,就压缩至 2 年一轮,并且呈现出跌多涨少的格局。到了今年,更是在一年内便完成了牛熊轮替,成本内卷提前再度上演,各个养殖主体为了控制成本、抢占市场份额,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竞争也呈现出逐年加剧的态势。
(二)传统价格模型局限
过往所采用的传统价格模型,往往仅从供应角度来预测生猪价格的未来走势。例如,主要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仔猪出栏数量、生猪存栏规模等供应层面的数据,以此推算后续市场上生猪的供给量,进而对价格做出判断。
然而,实际的生猪价格波动远比传统模型预测的要更为复杂。由于养殖生产效率提升,生猪出栏时间、数量变得更不好把控,而且产业端逆势布局情况时有发生,像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即便在市场预期不佳时,依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扩大产能或者调整出栏节奏等,这些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这就使得实际的价格波动更加平滑,并且价格变动的时间点也比传统模型所预测的要提前。例如,原本按照传统模型预计价格会在某个阶段因供应变化而上涨,但由于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价格可能提前就开始了波动,打乱了原有的预测节奏。
四、产业现状分析
(一)盈利情况转变
2023 年生猪产业重新回到了盈利时代,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成本的下降,其中饲料价格走低是关键所在,同时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A 股有公开成本信息的 12 家上市猪企中,在不考虑成本统计方式差异化因素下,有 11 家猪企成本已降至每公斤 14 元区间,像神农集团 9 月完全成本为 13.4 元 / 公斤,牧原股份 9 月已降至略低于 13.7 元 / 公斤,相比年初的 15.8 元 / 公斤下降超过 2 元 / 公斤,温氏股份 9 月成本为 13.8 元 / 公斤等,这些企业通过饲料成本控制以及自身生产效率提升等实现了成本的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去年产能去化对今年供应减量产生了后置影响。
不过,随着猪价再次转跌,目前外购模式已再度陷入亏损状态。并且考虑到今年产能呈现出缓慢爬坡的情况,预计明年养殖盈利情况或许会弱于今年。在成本保持稳定的假设前提下,明年产业维持微利的可能性较大,但要是出现任何成本超出预期的上涨情况,都将会给产业带来额外的亏损风险。
展望明年养殖盈利情况,成本依旧是关键因素。如果能继续把控好成本,稳定在现有较低水平或者进一步下降,那么即使猪价有一定波动,养殖端仍有盈利空间。但如果成本出现反弹,比如饲料价格回升等情况发生,盈利难度就会加大,所以产业各主体还需不断在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
(二)企业结构变化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中,集团占比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与之相对的是散户数量在不断减少。截至 2023 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程度已达 68%,而 2017 年这一比例仅为 46.9%,2008 年我国散户数量尚有 7222 万户,当下可能不到 2000 万户,15 年中减少了 5200 多万户,缩减幅度超 72%。
从上市企业来看,选取 10 家代表性上市企业为例,它们今年计划出栏量环比增速为 10.2%,但 1-10 月销售完成度为 78%,这意味着对应年底的销售任务仍比较偏重,很可能会继续对年底行情产生拖累。另外,从目前已公布的几家企业出栏计划来看,到 2025 年出栏量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只是增速会有所放缓。这些大型上市企业出栏量的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而对生猪行情产生影响。例如当它们集中出栏时,市场供应短时间内大幅增加,猪价往往会面临下行压力;而如果出栏节奏放缓、出栏量不及预期,又可能会使市场供应偏紧,对猪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成为行情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五、产能变化趋势
(一)母猪数量回升情况
在生猪产能变化方面,母猪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关键指标,对比上一轮与本轮母猪去化及产能恢复的数据,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差异和特点。
上一轮母猪去化幅度为 8.5%(截止当年 11 月去化了 8.5%),之后价格最高反弹了 145%(截止当年 11 月最高反弹了 146%),随后产能恢复了 5.1%(截止当年 11 月恢复了 5%)。而本轮产能去化了 9.2%,价格最高反弹了 50%,截止 10 月份母猪回升至 4073 万头,从低点恢复了 2.2%。可以看出,本轮产能去化程度相比上一轮更深,但价格反弹幅度却不及上一轮,且产能恢复的速度也偏慢。
当前虽然产能整体是充沛的,目前的存栏量甚至比正常母猪保有量还高出 4.4%,不过市场心态明显较上轮更为谨慎。从机构公布的能繁母猪环比数据来看,21-22 年周期产能去化快而急,但随后的恢复也较快,体现出较大的价格弹性;而本轮产能去化呈现出缓慢且持续的状态,并且还叠加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这诸多情况共同导致了当下产能恢复速度偏慢。
养殖户和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补栏、扩产等决策上就会更加审慎,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更多是在观望市场后续的走势,担心产能进一步过剩或者再次遭遇不可控因素冲击,影响养殖效益,所以整体市场心态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产能恢复影响因素
影响当下生猪产能恢复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周期特点来看,近年来生猪市场的周期迭代不断加速,生产效率得到了极致的提高,养殖技术不断革新、管理模式日益优化,使得生猪的养殖、出栏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同时,市场信息传递也更加充分,养殖户等市场参与者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相关信息,这使得传统的猪周期模式发生改变,周期缩短且波动更加复杂,比如 2022 - 2023 年期间压缩至 2 年一轮,到了今年更是在一年内便完成了牛熊轮替。在这样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周期特点下,养殖户和企业在产能恢复决策上会更谨慎,不敢贸然快速扩充产能。
而疫情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存在始终是悬在生猪养殖行业头上的一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过往疫情的发生曾给行业带来过巨大冲击,导致产能大幅下滑,即便现阶段养殖企业生产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较前期已明显提高,但疫情形势仍需时刻关注,一旦出现局部疫情反复,养殖户为了避免损失,就会放缓补栏和产能恢复的节奏。而且疫情还可能影响市场消费信心、物流运输等环节,间接影响产能恢复的积极性。
产能变化对生猪市场供应及价格有着后续的深远影响。产能如果恢复较快,市场供应充足,在需求没有同步跟上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往往会面临下行压力,像之前出现过供应增加后猪价持续低迷,行业陷入亏损的情况;反之,若产能恢复过慢,供应偏紧,虽然短期内猪价可能会有所上涨,但长期来看也不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可能会造成价格波动过大等问题。当下产能恢复缓慢的态势,使得市场对未来生猪供应的预期较为谨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价格走势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大家都在不断根据产能变化去调整养殖计划、出栏节奏等,力求在市场变化中保障自身的利益和产业的平稳发展。
六、二育对行情的影响
(一)二育占比变化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市场的发展变化,散户逐渐转为专业育肥,二次育肥(二育)的占比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在产能相对平稳的背景下,二育对行情的影响日益加大。
以 2023 年为例,上半年市场供应偏紧,在这样的情况下,二育节奏以及散户栏舍利用率与价格走势的契合度表现较高,二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猪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价格上涨的趋势相互配合。然而到了下半年,供应逐渐恢复,市场信心却变得较弱,此时二育就较难掀起大的波澜了,对价格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供应背景之下,二育与价格走势的契合度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对行情的影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二)二育对价格支撑
从四季度以来的二育规模情况来看,整体上产能积压有限,这一阶段猪价的下跌更多是出于对基础供应恢复的反应。不过,由于大猪偏紧的情况存在,所以依旧能够在阶段性地对猪价起到支撑作用。比如,当市场上大猪供应相对不足时,二育后的大猪出栏能够补充一定的市场供应缺口,避免猪价出现过度下跌的情况。
同时,随着散户栏位腾出,未来潜在的抄底活体行为也会对猪价在淡季的跌幅起到限制作用。在淡季消费需求本就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支撑,猪价很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二育相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市场预期,使得猪价在淡季的下跌幅度得到控制,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波动。
七、消费市场变动
(一)年度消费表现
回顾 2023 年生猪消费市场的表现,整体呈现出需求偏弱但存在阶段性亮点的特征。从年初的屠宰量来看,其数值明显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需求的刚性。例如,即便后续价格走势存在波动,在春节前备货行情的支撑下,猪价能够实现上行,这说明市场对于猪肉的基础需求是较为稳定的,消费者在传统消费节点仍有采购猪肉的意愿。
再看不同时段的价格走势,春节后虽然需求惯性回落,猪价如期下行,但后续随着市场变化,价格也有相应波动。像 7 月下旬猪价出现震荡上行,主要得益于养殖端惜售挺价、屠企采购不畅以及二次育肥入场活跃等因素推动;而到了四季度,腌腊等需求本应带动猪价上涨,不过实际情况是腌腊需求不及预期,行情继续承压震荡,这反映出市场需求对高猪价的接受程度还是有限的。年内屠宰毛利偏低、年中淡季档期猪价上涨高度有限,以及中秋、国庆等节日屠宰放量后需求承接不力、价格明显下跌等情况,都佐证了这一点。
总的来说,2023 年生猪消费市场在需求方面有一定的韧性,但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需求的变化与价格走势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勾勒出了这一年生猪消费的复杂图景。
(二)消费结构变化
当前,猪肉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的方向转变,禽肉、水产品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渐增加,不过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
从生鲜肉消费来看,猪肉的食用场景多样,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是主要类型。其中,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热鲜肉在全国猪肉消费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 70%,消费场所集中在农贸市场,但其保质期相对较短(1 - 2 天);冷鲜肉保存时间在一周左右,价格相对较高,消费场所分布在农贸市场、加盟店、商超等,市场占比约为 10%;冷冻肉虽保质期较长(6 - 12 个月),价格相对较低,但因其冷冻会破坏猪肉原有的口感和风味,市场占比约为 20%。
在加工消费方面,肉类加工制品也日益丰富,像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各类肉制品层出不穷。按制作工艺不同,一般可分为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和发酵肉制品五类。
展望未来,生猪消费需求会受到更多外部因素影响。一方面,消费者健康环保理念的增强,可能使得猪肉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放缓,对高品质、健康、环保的猪肉产品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比如有机猪肉、绿色猪肉等产品有望更受青睐;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各企业在产品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比拼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进而改变猪肉消费的格局。例如,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发展,可能让消费者购买猪肉及制品更加便捷,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八、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一)短期猪价预判
综合前文对生猪市场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对于春节前后的猪价走势,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判。春节前,供应端呈现出明显恢复的态势,供需双方的角力即将展开。当前屠宰量已经明显放量,并且从前期仔猪出生数据来推导,年底的供应基数偏大。尽管有消费以及阶段性大猪偏紧的情况作为支撑,但现货价格在节前大概率还是会维持偏弱的走向。
从过往规律来看,春节前后现货整体节奏上处于下行趋势居多,节前 30 个报价日走势一般趋势性回落偏多,虽也伴随短暂反弹节奏,不过反弹多发生在距离春节前 7 天的小年时间节点,且节前现货整体波动率更大,近 9 年节前 30 个交易日平均跌幅在 9.08%,明显强于节后 2.36% 的平均跌幅。
春节后,现货价格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靠近甚至跌破成本线。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场的风险控制有所提前,所以节后价格见底以及回暖的时间也可能会相应提前。比如在 2024 年春节过后,全国猪价就处于 “低迷” 态势,节后终端需求疲弱,叠加部分屠宰企业仍有休假,猪价以跌为主。
(二)长期策略分析
从长期来看,假设成本变化有限的背景下,明年的基本面情况或许会介于 2023 年和 2024 年之间,生猪养殖进入微利时代,预计现货价格的核心波动区间大概在 13 - 15 元 / 公斤左右。不过,需要警惕下半年 9 月以后猪价再度跌破成本的风险。
基于这样的价格预判,在期货合约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春节前,由于供应压力偏大,对于 01 和 03 合约,可以采取反弹抛空的策略为主;考虑到市场提前风控导致节后可出栏数量受限,而且抄底冻品和活体行为令现货存在提前见底的可能性,所以节后可趁低点波段性逢低买入 05 和 07 合约。长期而言,在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盘面下半年的合约在 15000 元 / 吨以上均具有套期保值的价值。另外,鉴于猪价进入了低波动率时代,参与期权交易时,卖方参与为主更为适宜。
九、重点关注要素
在后续关注生猪市场时,以下几个要素十分关键,它们对于把握市场走向起着重要作用。
二育节奏
二育的节奏对生猪市场行情影响显著。从过往情况来看,像 2023 年上半年市场供应偏紧时,二育节奏与价格走势契合度高,对猪价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下半年供应恢复、市场信心变弱后,其影响力就有所下降。并且不同阶段二育的规模、入场和出栏时间等都会改变市场的供应情况,进而影响价格。例如在四季度,二育规模影响着产能积压程度以及大猪的供应情况,对猪价的下跌幅度能起到一定限制作用。后续需持续关注二育群体的存栏情况、入场与出栏节奏,若二育规模过度,大肥猪集中出栏时消费端承接压力大,猪价就可能面临下跌风险;反之,若二育合理补充市场供应缺口,则有助于稳定猪价。
标肥差
标肥差是反映生猪市场供需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不同季节、不同市场供需状态下标肥差会呈现不同变化。比如在肉类消费淡季时,若标肥差走扩,意味着肥猪供给相对偏少,可能会吸引养殖户压栏养大猪,进一步影响出栏节奏和市场供应数量,进而推动猪价变化。像 2024 年部分时段标肥价差处于过去几年相对低点,就引发了市场对养殖户是否压栏的关注,以及对后续猪价走势的不同预期。所以,密切跟踪标肥差的动态变化,能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养殖户行为和猪价的波动趋势。
体重
生猪出栏体重同样不容忽视。出栏体重一方面影响着单头猪的出肉量,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市场供应的节奏和数量。当出栏体重处于高位时,意味着供应后置,为当前阶段提供了额外的毛猪供应数量,如之前出现过春节前出栏均重偏高的年份,节前和节后面临的价格压力都比较大。而且养殖端会根据行情预期、成本、季节等因素来调整出栏体重,集团场在对后市行情预期悲观时,可能下调出栏体重,短期内给市场供应增加压力、打压猪价;而若压栏情况多,出栏体重增加,又会改变后续的供应结构。关注出栏体重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分析市场供应的松紧程度以及价格的潜在走势。
成本
成本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涵盖饲料成本、养殖管理成本等多个方面。饲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殖成本,例如之前豆粕、玉米等价格上涨,就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加剧了养殖亏损幅度,促使企业去产能。而不同养殖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也有差异,像牧原股份通过自繁自养模式、做好疫病防控、加大研发投入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下降。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养殖企业的盈利空间,在猪价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反之则容易陷入亏损。所以,持续关注成本的变化情况,对判断产业的盈利前景以及市场供应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消费
消费市场的表现是生猪价格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回顾过往,2023 年生猪消费呈现需求偏弱但存在阶段性亮点的特征,像春节前备货能支撑猪价上行,但节后需求惯性回落又使猪价下行;四季度腌腊需求本应带动猪价上涨,却因不及预期,行情继续承压震荡。同时,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变化,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要求向高蛋白、低脂肪转变,禽肉、水产品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不同生鲜肉类型的消费占比和特点各异,加工肉制品也日益丰富。未来,消费者健康环保理念增强、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还会进一步影响生猪消费需求,进而左右猪价的涨跌情况。
总之,二育节奏、标肥差、体重、成本以及消费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生猪市场的走向,持续对这些关键要素保持关注,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为养殖企业、从业者以及相关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