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家禽养殖行业:品类争鸣,趋势领航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 9:54:11 关注:107 评论: 我要投稿
|
|
一、开篇:家禽养殖,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家禽,作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其养殖行业与每个人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鸡肉、鸭肉、鸡蛋等家禽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的重要来源,稳稳占据着肉类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家庭厨房到餐饮行业,家禽产品的身影无处不在,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
不仅如此,家禽养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农业领域的关键产业之一,产业链涵盖了育种、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带动了大量的就业,为无数从业者提供了生计。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禽肉产量持续增长,2023 年全国禽肉产量达到 2563 万吨,同比增长 4.9%;全年家禽出栏量达到 168.2 亿只,同比增长 4.2%。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家禽养殖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如今,站在 2024 年的尾巴上,展望 2025 年,家禽养殖行业正处在变革的十字路口。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消费市场风云变幻,政策导向持续发力,种种因素相互交织,将为家禽养殖行业勾勒出怎样的未来蓝图?让我们深入探究,剖析各品类家禽养殖在 2025 年的趋势走向。
二、品类洞察:蛋鸡、肉鸡及其他家禽的发展态势(一)蛋鸡养殖:存栏量、价格走势与市场供需蛋鸡养殖,作为家禽养殖行业的重要分支,其存栏量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一般以 3 - 4 年为一个周期,存栏量在 “增 - 减 - 平” 之间循环往复。2024 年,蛋鸡养殖行业盈利可观,养殖单位补栏积极性高涨,多数还存在压栏惜售的情况,使得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约 12.87 亿只,年内平均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约为 12.55 亿只,同比增幅达 5.55%。
这一增长趋势在 2025 年上半年有望延续。从鸡苗补栏情况来看,2024 年下半年鸡苗销量同比提升,8 - 10 月份种鸡企业的种蛋利用率多达 80% 以上,预示着 2025 年上半年新开产蛋鸡数量将显著增加。同时,养殖单位多集中在春节前出栏适龄蛋鸡,节后待淘蛋鸡有限,进一步为存栏量增长提供支撑,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在产蛋鸡存栏量有望突破 13 亿只。不过,随着上半年鸡蛋供应的相对充裕,可能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养殖盈利不及预期,下半年养殖单位补栏积极性或受挫,新开产蛋鸡数量受限,加之中元节、中秋节前适龄蛋鸡集中出栏,老母鸡出栏量增加,下半年在产蛋鸡存栏量或将缓慢回落,整体进入去产能阶段。
鸡蛋价格与市场供需紧密相连。2024 年四季度,鸡蛋价格呈现 “M 型” 走势,虽较三季度旺季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年内相对高位。截至 12 月 27 日,四季度主产区鸡蛋均价为 4.50 元 / 斤,环比跌幅 3.43%,同比涨幅 1.35%。这一时期,鸡蛋供应量有所收紧,一方面,10 月份新开产蛋鸡数量因 6 月前后鸡苗补栏量减少而下降;另一方面,11 月蛋鸡养殖盈利空间缩小,冬季防疫、取暖成本上升,促使养殖单位增加老母鸡出栏量,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走低。然而,市场需求高于往年同期,下游贸易商低位库存运作,11 月末随着气温降低、蛋价下跌及节日预期提振,备货需求增加,支撑蛋价高位震荡。
展望 2025 年一季度,鸡蛋价格或先跌后小幅反弹。从历史规律看,一季度蛋价先降后升概率较大,2 月份跌幅通常明显,3 月份有望小涨。但供需基本面仍将主导价格走势,供应方面,预计 1 - 3 月产蛋鸡存栏量环比增幅分别为 0.94%、0.46%、0.54%,鸡蛋供应充足;需求端则进入季节性淡季,1 月上旬受春节前需求支撑,产区内销尚有空间,随着务工人员返乡、学校及食品厂放假,中下旬需求逐步下滑,2 月春节期间市场休市、节后消化库存,需求跌至谷底,3 月虽逐渐恢复,但缺乏节日拉动,需求回升缓慢。综合供需因素,一季度蛋价重心整体下移,1 月中旬后逐步走低,月末全国均价预计跌至 3.90 - 4.00 元 / 斤,春节后开市价或在 3.50 元 / 斤左右,3 月受需求回暖影响,蛋价或有 0.20 - 0.30 元 / 斤的小幅度上涨。
(二)肉鸡养殖:白羽、黄羽肉鸡的成长之路
肉鸡养殖领域,白羽肉鸡与黄羽肉鸡各具特色,撑起了肉鸡消费的大半江山。
白羽肉鸡,长期以来引种依赖进口,不过近年来我国在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国产品种崭露头角,逐渐打破国外垄断局面。2024 年,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加速了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养殖模式上,白羽肉鸡凭借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势,高度适配工业化大规模养殖,从雏鸡到出栏,全程精准管控养殖环境、饲料营养与疫病防控,短短 42 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体重,料肉比低至 1.6 - 1.8:1,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其产品主要流向快餐店、饭店、团膳和食品加工等 B 端渠道,以鸡胸肉、鸡腿肉等分割品或深加工制品形式供应市场,满足快节奏生活下消费者对便捷、高蛋白食品的需求。据统计,近年来白羽肉鸡出栏量稳定增长,在鸡肉总产量中的占比持续攀升,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力军。
黄羽肉鸡,作为我国自主培育的本土品种,蕴含丰富的地方鸡种血统,品种繁多,按生长时间可分为快速型、中速型以及优质型,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白羽肉鸡相比,黄羽肉鸡生长周期较长,通常在 60 - 120 天不等,饲料转化率相对较低,成本偏高,但也正因如此,其肉质鲜嫩、风味浓郁,沉淀了更多的风味物质,口感上略胜一筹,深受传统家庭消费者喜爱。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这些地方有着悠久的吃鸡文化,黄羽肉鸡在当地农贸市场以活禽交易为主,是居民餐桌上的常客。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拓展,黄羽肉鸡也逐渐向北方等新兴消费市场渗透,部分养殖龙头企业积极开发适应北方环境与消费习惯的品种,通过品牌建设与冷链配送,推动黄羽肉鸡走向全国。在市场占比方面,虽整体低于白羽肉鸡,但凭借独特的品质优势,在中高端鸡肉消费领域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与白羽肉鸡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三)其他家禽:小众家禽的潜力挖掘
除了蛋鸡和肉鸡,鸭、鹅、鹌鹑等小众家禽养殖也不容小觑,它们以独特的产品特性,在细分市场中开拓出一片天地。
鸭养殖在我国南方水乡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肉鸭生长迅速,饲养周期短,一般 40 - 60 天即可出栏,饲料转化率较高,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鸭肉性凉,具有滋阴补虚、清热润燥的功效,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烤鸭作为我国传统美食,闻名遐迩,带动了肉鸭养殖产业的繁荣,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等品牌更是享誉全国。此外,鸭蛋也是重要的禽蛋产品,咸鸭蛋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佐餐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鸭绒则是高端羽绒服的优质填充材料,附加值极高,进一步提升了鸭养殖的综合效益。
鹅养殖近年来愈发火热,得益于鹅自身诸多优良特性。鹅生长快,饲养周期短,80 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体重,且耐粗饲,以草食为主,饲料成本低。鹅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符合健康消费潮流。鹅产品附加值颇高,鹅毛可用于制作羽绒服、羽毛球、鹅毛扇等,鹅肝更是高档美食,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生态养鹅模式盛行,利用农村丰富的草地、林地资源进行散养,既减少了饲料投入,又提升了鹅肉品质,鹅粪还能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形成生态循环,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鹌鹑养殖作为一项特色养殖项目,悄然兴起。鹌鹑体型小、占地少,养殖密度高,适合规模化养殖。鹌鹑生长周期短,35 - 40 天便可产蛋,产蛋量高,一只鹌鹑一年可产蛋 280 - 300 枚,是优质的蛋源。鹌鹑蛋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卵磷脂,被誉为 “动物人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相对稳定。鹌鹑肉鲜嫩美味,脂肪含量低,无论是鲜销还是加工成休闲食品,都有不错的市场前景。目前,鹌鹑养殖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随着消费认知的提升,养殖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数据解读:用数字说话,看清行业脉络
(一)养殖规模:存栏、出栏量变化剖析
近年来,我国家禽养殖规模总体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从存栏量来看,蛋鸡存栏量周期性波动明显,如前文所述,2024 年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攀升,截至 10 月底约 12.87 亿只,年内平均约 12.55 亿只,同比增幅达 5.55%,且这一增长趋势有望延续至 2025 年上半年。肉鸡方面,白羽肉鸡凭借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势,养殖规模持续扩张,2023 年屠宰量达 82.5 亿只,山东和辽宁成为屠宰大省;黄羽肉鸡养殖规模相对稳定,在南方地区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向北方市场的渗透,存栏、出栏量也呈缓慢上升趋势。
从出栏量数据反映的情况同样显著。2023 年全国家禽出栏 168.2 亿只,增长 4.2%,其中商品肉鸡出栏 130.22 亿只,增长 9.83%;商品肉鸭出栏 42.18 亿只,增长 5.40%;商品鹅出栏 5.15 亿只,增长 10.04%。家禽存栏 67.8 亿只,同比增加 0.15%。这些数据背后,是家禽养殖行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积极响应。随着人们对禽肉消费需求的增加,尤其是猪肉价格波动时期,家禽作为替代品,出栏量顺势上扬。同时,养殖技术的进步使得家禽生长周期缩短、存活率提高,为出栏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环保政策、养殖用地等因素也对养殖规模形成一定制约,促使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小型散养户逐渐减少,大型养殖企业出栏占比逐年提升。
(二)市场消费:需求、价格数据背后的逻辑
在市场消费端,禽肉、禽蛋消费增长势头良好。过去几年,我国禽肉消费稳步上升,2023 年全国禽肉产量达到 2563 万吨,同比增长 4.9%,人均禽肉占有量持续增加。这一方面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蛋白质摄入需求更加注重,禽肉作为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肉类选择,备受青睐;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尤其是快餐、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白羽肉鸡作为主要食材,需求水涨船高。禽蛋消费同样不遑多让,2023 年全国禽蛋总产量为 3563 万吨,同比增加 107 万吨,增长率为 3.10%,鸡蛋产量为 2839 万吨,同比增长率为 1.3%,居民日常饮食、烘焙食品加工等领域对禽蛋的需求稳定增长。
价格方面,禽肉、禽蛋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饲料成本是关键因素之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直接传导至养殖成本,进而影响产品价格。以 2024 年为例,四季度鸡蛋价格呈 “M 型” 走势,截至 12 月 27 日,四季度主产区鸡蛋均价为 4.50 元 / 斤,环比跌幅 3.43%,同比涨幅 1.35%,期间鸡蛋供应量因前期鸡苗补栏及老母鸡出栏情况而收紧,同时市场需求高于往年同期,在供需博弈下形成价格走势。季节因素也不容忽视,禽肉消费旺季如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需求旺盛推动价格上行;而夏季高温时节,蛋鸡产蛋率下降,鸡蛋供应减少,价格往往也会有所抬升。此外,疫病防控形势对消费者购买信心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禽流感等疫情,禽产品价格短期内会遭受冲击,市场需求下滑。
展望 2025 年,随着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可追溯的禽产品需求将更加旺盛,有望拉动价格稳中有升。但养殖规模的变化、饲料成本走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仍将持续扰动市场价格,使其呈现动态波动状态。
(三)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在家禽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我国既面临着机遇,也遭遇诸多挑战。回顾过往数据,近年来我国禽肉进口量整体呈波动变化,2023 年鸡肉产品进口量为 130.24 万吨,同比 2022 年仅减少 0.18 万吨,减量 0.13%,进口来源国以巴西、美国、俄罗斯、泰国、白俄罗斯等为主,进口品类中冻鸡爪、冻鸡翼(不包括翼尖)和其他冻鸡杂碎占据较大份额。禽肉出口方面则呈现增长态势,2023 年鸡肉产品出口量为 55.41 万吨,较去年增加 2.2 万吨,环比涨幅 4.13%,出口目的地涉及日本、中国香港、蒙古、英国等 54 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品类以其他冻鸡块、其他制作或保藏的鸡腿肉、鸡胸肉等为主。
禽蛋贸易相对平稳,我国作为禽蛋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少量出口供应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等周边国家,以带壳蛋为主,贸易规模变化不大,净出口国地位稳固。不过,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地时有爆发,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禽产品进口禁令收紧,如 2024 年因国际禽流感威胁,我国鸡肉进口遭遇持续减量,1 - 10 月中国鸡肉进口总量 78.63 万吨,同比减幅 30.18%。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进口禁令陆续解封,又为贸易恢复带来契机。
从国际市场机遇来看,“一带一路” 倡议深入推进,为我国家禽产品出口开辟了新通道,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对禽肉、禽蛋需求渐长,我国凭借地缘优势与产品性价比,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国产家禽品种品质提升,如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成果显著,为打破国外品种垄断、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奠定基础。但挑战也不容小觑,国际贸易壁垒依然高筑,部分国家严苛的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增加了我国家禽产品出口难度;此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巴西、美国等传统禽产品出口大国在价格、品质把控上优势明显,我国企业需在品牌塑造、产品差异化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四、趋势前瞻:迎接家禽养殖的新时代浪潮
(一)技术革新:智能化、绿色养殖的崛起
科技,无疑是推动家禽养殖行业迈向未来的核心动力。在智能化养殖领域,智能养殖设备的广泛应用正掀起一场效率革命。智能温控系统能根据家禽生长阶段精准调节舍内温度、湿度,为家禽营造四季如春的舒适环境,减少因环境应激导致的疾病发生率,提升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智能投喂系统依据家禽采食数据,定时、定量投喂,避免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智能光照系统模拟自然光照周期,促进家禽生长发育与激素分泌,提高产蛋率。据估算,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养殖场,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劳动效率可提升 30% - 50%,饲料成本降低 10% - 15%,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绿色养殖同样是大势所趋。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抗养殖、生态循环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成为行业新宠。在无抗养殖方面,养殖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添加益生菌、酶制剂等绿色添加剂,增强家禽免疫力,减少抗生素使用,确保禽产品无药物残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鸡 - 沼 - 田为例,鸡粪经沼气池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滋养农作物,农作物又为家禽提供饲料原料,形成 “养殖 - 能源 - 种植” 的良性生态闭环,既降低环境污染,又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二)市场动态:消费升级与竞争格局演变
消费升级浪潮正深刻重塑家禽养殖市场格局。如今,消费者不再满足于 “吃得饱”,更追求 “吃得好”“吃得健康”。这促使家禽养殖企业加速品牌建设,品牌化家禽产品凭借稳定的品质、安全的保障与独特的风味,赢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例如,某知名品牌土鸡,通过严格的养殖标准、溯源体系与品牌营销,售价较普通土鸡高出 30% - 50%,仍供不应求,品牌溢价效应显著。
在产业链建设上,企业愈发注重上下游协同发展。向上,加强与种禽企业、饲料企业深度合作,确保优质种苗与饲料供应;向下,拓展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与销售渠道,实现从 “农场到餐桌” 全产业链掌控。如一家大型家禽养殖集团,自建屠宰加工厂与冷链物流体系,产品直供超市、电商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保障产品新鲜度,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市场集中度也在悄然变化。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与规模优势,加速扩张,小型散养户受环保、成本、市场波动冲击,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未来,预计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强者恒强局面愈发凸显,推动行业整合与规范化发展。
(三)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无限可能
产业融合为家禽养殖行业开辟全新增长路径。“养殖 + 旅游” 模式蓬勃兴起,一些风景秀丽的乡村养殖场转型为观光农场,游客可参与捡蛋、捉鸡、喂食等农事体验,品尝农家美食,了解家禽养殖知识,实现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拓宽增收渠道。部分养殖场还与文化产业联动,挖掘家禽文化内涵,举办家禽文化节、民俗活动,开发家禽主题文创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
电商平台的崛起更为家禽养殖企业插上腾飞翅膀。线上销售打破地域限制,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将新鲜禽产品直送消费者家中,拓宽市场半径。据统计,疫情期间,某家禽企业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200%,电商成为企业重要销售增长点。不少企业借助电商大数据,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反向指导生产,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五、结语:把握趋势,共铸家禽养殖辉煌未来
2025 年,家禽养殖行业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通过对蛋鸡、肉鸡及其他家禽品类的深入剖析,结合详实的数据解读,我们清晰地洞察到各品类的发展态势与趋势走向。蛋鸡养殖存栏量与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肉鸡养殖中白羽与黄羽肉鸡的差异化竞争、小众家禽独特的市场潜力,都为从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在技术革新、市场动态与产业融合的浪潮下,家禽养殖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化、绿色养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消费升级促使市场格局重塑,产业融合则开辟全新增长边界。从业者需紧跟时代步伐,顺势而为,以创新驱动发展,用品质铸就品牌,加强产业链协同,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共创家禽养殖行业的辉煌未来,为消费者餐桌提供更加丰富、安全、美味的家禽产品,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