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分析 → 文章内容

中国预制菜:与日本不同的发展轨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5 9:25:31 关注:26 评论: 我要投稿

  预制菜的发展热潮
  近年来,中国预制菜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餐饮消费以及产业投资的 “新宠”。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 5100 亿元,同比增长 23.1%,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大关 。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24 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近 1.1 万家,呈现出数量顶峰态势。预制菜不仅受到忙碌上班族的喜爱,还成为家庭节日聚餐、年夜饭的热门选择,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
  预制菜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成熟于 80 年代的日本。如今,美国与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到 60% 以上。在发展历程上,中国预制菜行业和日本呈现出相似的逻辑,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差异,中国市场不会走向日本如今的格局。
  饮食文化:复杂与简约的碰撞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以其丰富多样的菜肴、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而闻名于世。从北方的烤鸭、麻辣火锅,到南方的粤菜、闽菜,以及东方的川菜、湘菜,每一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融合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烹饪技法更是多达 24 种,包括炒、烧、煎、炸、烤、烹、炖、烩等,其中炒是最基本、常见的技法。而且,中国饮食讲究 “色、香、味、形” 俱全,注重菜品的整体美感和味觉享受,一道菜的呈现往往需要精心的食材搭配、火候掌控和摆盘设计。
  这种复杂性使得中国餐饮对厨师的技艺要求极高,每一道菜的制作都依赖厨师的经验和技巧,从食材的切配、调料的使用到烹饪的火候,都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例如,川菜中的麻婆豆腐,看似简单的一道家常菜,却需要厨师熟练掌握辣椒、花椒等调料的比例,以及豆腐的烧制时间和火候,才能做出麻辣鲜香、嫩滑爽口的口感。这也导致了中国餐饮业规模化发展的难度较大,不同厨师做出来的菜品口味可能存在差异,难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
  相比之下,日本饮食文化强调 “新、奇、鲜”,以煮、烤、蒸为主,属于 “煮文化” 。日本料理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烹饪方式相对简单,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极高。在日本,无论是寿司、刺身还是天妇罗,食材的新鲜度是衡量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日本料理的制作过程相对标准化,例如寿司的制作,从米饭的蒸煮、醋的调配到鱼片的切割和摆放,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流程,这使得日本料理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日本国土狭长,主要分为关西和关东两个区域,区域间口味差异相对较小,这也为预制菜的标准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日本的预制菜多为低端便捷型,品类以米面主食和炸物为主,如饭团、炸猪排等,这些预制菜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方便家庭主妇和上班族简单烹饪,工业化难度更低。
  价格天平:性价比的抉择
  在价格方面,中国和日本的预制菜市场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中国,居家做饭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做饭,每餐的花费大约在 5 元到 15 元之间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丰富的食材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中国地域广阔,农产品种类繁多,无论是蔬菜、肉类还是粮食,都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而且,中国人擅长利用各种食材进行搭配和烹饪,能够用有限的食材做出丰富多样的美食。
  相比之下,外出就餐的费用则相对较高,一般在 20 元到 40 元不等。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在家做饭不仅经济实惠,还能根据家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进行调整,保证饮食的营养和健康。例如,一家人在家做一顿简单的晚餐,可能只需要花费十几元,就能做出一道荤素搭配的炒菜和一份汤品,既能满足家人的食欲,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在日本,情况则有所不同。日本在家吃饭的花费一般在 25 元到 35 元之间,外出就餐的开销则在 40 元到 75 元之间,都市白领的标准餐更是高达 50 元到 75 元 。即使是便利店的一顿饭,也需要花费 20 元到 30 元不等。这样的价格体系使得预制菜在日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是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和独居老人来说,预制菜成为了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例如,一份在便利店购买的预制菜便当,价格通常在 20 元左右,包含了米饭、配菜和肉类,能够满足一顿饭的需求,而且方便快捷,节省了烹饪时间。
  从可支配收入来看,日本在 198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迈入 10 万元大关,而中国截至 2022 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68 万元,虽然相对于 2010 年增长近两倍,但仍低于日本 。在有限的收入下,中国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而预制菜的价格相对较高,使得其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花费较少的钱在家做饭,既能保证饮食的质量,又能节省开支,因此预制菜在价格上难以与居家做饭竞争。
  基础设施:冷链物流的挑战
  冷链物流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关系到预制菜的品质和安全。在这方面,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面积相对较小,仅约 37.8 万平方千米 ,而且城市分布集中,主要城市如东京、大阪、名古屋等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种地理特点使得日本在冷链铺设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企业在建设冷链物流网络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形成规模化的冷链运输体系。例如,日本的一些大型预制菜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的销售终端,保证了预制菜的新鲜度和品质。
  相比之下,中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是日本的 25 倍之多 。而且,中国的市场需求分布极为分散,从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到西部内陆的偏远地区,从北方的寒冷地区到南方的热带地区,各地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这就导致了冷链建设的难度大幅增加。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建设冷链设施的成本极高,而且运营效率低下。例如,在新疆、西藏等地区,要将预制菜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需要经过漫长的路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冷藏车和冷库,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护冷链的正常运行。
  此外,冷链物流的成本也是制约中国预制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冷链运输需要配备专业的冷藏设备、保鲜包装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都很高 。而且,冷链运输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这也增加了人工成本。据统计,中国冷链物流的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 30% - 50% ,这使得预制菜的价格相对较高,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虽然中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冷链物流有望逐步完善,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渠道差异:B 端与 C 端的天平
  在预制菜的市场版图中,渠道结构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的渠道结构与日本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路径和市场格局。
  中国预制菜市场目前仍以 B 端为主导,其中团餐、乡厨、连锁餐饮等 B 端渠道占比高达 80% 。在团餐领域,预制菜的应用极为广泛。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团餐场景,每天需要供应大量的餐食,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和快速加工的特点,能够满足团餐对效率和成本的严格要求。例如,一些学校食堂会采用预制的红烧肉、宫保鸡丁等菜品,只需简单加热即可上桌,大大节省了烹饪时间和人力成本。
  乡厨市场也是预制菜的重要应用场景。在农村地区,举办红白喜事等宴席时,乡厨们通常会使用预制菜来提高出菜效率和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预制的扣肉、丸子等菜品,不仅方便储存和运输,而且能够确保在大规模烹饪时的口味一致性。
  连锁餐饮企业为了实现标准化运营和降低成本,也大量使用预制菜。许多连锁快餐店、火锅店都会采用预制的食材和调料,如预制的牛肉卷、蔬菜拼盘、火锅底料等,这些预制菜能够保证各个门店的菜品口味统一,同时减少了对厨师的依赖,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 C 端市场尚在培育阶段,占比仅为 20% 。虽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C 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和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口味和食品安全存在疑虑。例如,一些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不如现做的菜肴,而且担心预制菜中添加了过多的防腐剂和添加剂。
  此外,C 端市场的销售渠道相对分散,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线上渠道虽然发展迅速,但冷链配送的成本和效率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线下渠道主要集中在超市、便利店等,但预制菜的品类和品牌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日本,预制菜的 B 端和 C 端市场发展较为平衡。在发展前期,由于冰箱普及率较低,预制菜主要进入校企食堂、餐饮行业等 B 端消费场景 。随着家用冰箱的普及和冷链技术的发展,预制菜开始走进老百姓家中,C 端市场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日本预制菜 B 端和 C 端市场的占比大致相当,各占 50% 左右。
  日本便利店在预制菜 C 端销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7 - 11、全家、罗森等便利店是预制菜的重要销售终端,这些便利店凭借其广泛的门店网络、便捷的购物环境和成熟的冷链配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预制菜选择。例如,在 7 - 11 便利店,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各种预制的饭团、三明治、便当等,这些预制菜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口味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
  日本电商平台也为预制菜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到各种品牌和品类的预制菜,而且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和个性化推荐功能,也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中国预制菜以 B 端为主的市场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实现 C 端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品质和口味,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优化销售渠道,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只有这样,中国预制菜 C 端市场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中国预制菜产业在发展路径上与日本存在诸多差异,面临着种种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前景黯淡。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预制菜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 B 端市场,随着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连锁化程度的提高,预制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连锁餐饮企业为了实现标准化运营、降低成本和提高出餐效率,将越来越多地依赖预制菜。同时,团餐市场也将继续成为预制菜的重要应用领域,学校、企业、医院等机构的食堂对预制菜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C 端市场潜力巨大,虽然目前 C 端市场占比较小,但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C 端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便捷性,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较高。此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也使得预制菜更符合小家庭的消费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制菜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例如,利用先进的保鲜技术、真空包装技术和低温烹饪技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原汁原味;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预制菜产业作为连接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纽带,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预制菜产业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可以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尽管中国预制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饮食文化、价格、基础设施和渠道等多方面的挑战,但这些挑战也为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了机遇。只要企业能够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春节预制菜爆火:传统年味与现代便捷的奇妙碰撞2025/2/4 22:04:20
预制菜:传统与创新的舌尖碰撞2025/1/27 20:47:14
广东预制菜“乘风破浪”,出海“弄潮”!2025/1/27 20:35:49
预制菜:从厨房新宠到产业新势力2025/1/24 10:05:29
预制菜“新势力”:挖掘周边的创业金矿2025/1/24 10:00:01
1月23日,预制菜概念下跌0.28%2025/1/23 16:37:3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