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分析 → 文章内容

人造肉: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发生了什么?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7 16:29:56 关注:22 评论: 我要投稿

  人造肉曾是 “香饽饽”
  回溯往昔,人造肉在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备受追捧,堪称众人眼中的 “香饽饽”。2019 年 5 月,美国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一上市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金融市场和食品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 。上市首日,其股价便如同火箭般暴涨 163%,收于 65.75 美元 / 股,如此惊艳的表现,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佳 IPO 首日记录,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接下来短短两个月内,Beyond Meat 的股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翻了 5 倍,最高涨至 239.71 美元 / 股 ,市值也随之大幅飙升,一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这一现象不仅让 Beyond Meat 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也让人造肉这一概念迅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受 Beyond Meat 上市的影响,人造肉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一时间,大量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人造肉领域,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展开了激烈的市场角逐。美国的 Impossible Foods 宣布获得 3 亿美元融资,为其在人造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在中国市场,人造肉领域同样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星期零、珍肉、未食达等新锐植物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凭借着创新的理念和独特的产品,成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多轮融资,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双塔食品、金字火腿、双汇发展等老牌肉制品企业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人造肉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投身其中,希望在这个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这些老牌企业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广泛的销售渠道,迅速在人造肉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推动了人造肉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端,众多餐饮巨头也纷纷加入了人造肉的行列,推出了一系列人造肉概念产品。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等知名餐饮品牌,凭借其庞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门店网络,将人造肉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肯德基推出的 “植培黄金鸡块”,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创新的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尝试;星巴克推出的人造肉午餐菜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饮食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必胜客推出的人造肉披萨,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这些餐饮巨头的加入,不仅丰富了人造肉产品的种类和形式,也进一步提升了人造肉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了人造肉这一新兴产品。
  如今巨头们的困境
  (一)股价暴跌
  然而,好景不长,曾经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人造肉巨头们,如今却陷入了困境,股价暴跌成为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Beyond Meat 的股价走势犹如坐过山车一般,从曾经的辉煌顶点一路狂泻而下。2024 年 12 月 14 日,北京时间 01 时 17 分,Beyond Meat 的股价大幅跳水 5.12%,截至发稿,仅报 3.71 美元 / 股 。这样的股价表现,与 2019 年其最高涨至 239.71 美元 / 股的高光时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较历史高点跌去了九成以上,市值也大幅缩水,曾经的辉煌已如过眼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样,丹麦燕麦奶巨头 Oatly 的股价也未能幸免,呈现出一路下滑的态势。2024 年 10 月 24 日,北京时间 02 时 02 分,Oatly Group Ab 的股价快速下跌 5.08%,报 0.784 美元 / 股 。与上市时的风光相比,Oatly 的股价较 17 美元 / 股的发行价已经下跌近九成,市值也大幅蒸发。曾经备受瞩目的 “燕麦奶第一股”,如今却在资本市场上陷入了深深的泥沼,难以自拔。
  Beyond Meat 和 Oatly 股价的暴跌,不仅仅是个别公司的问题,更是整个植物基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曾经,它们作为植物基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和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一路飙升,成为了市场的宠儿。然而,如今股价的大幅下跌,让投资者们对这个行业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和质疑,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植物基食品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二)业绩惨淡
  股价暴跌的背后,是人造肉巨头们惨淡的业绩表现。Beyond Meat 公布的截至 2024 年 6 月 29 日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显示,公司净营收为 9320 万美元,同比下降 8.8% ,这表明公司的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毛利润为 1370 万美元、毛利率为 14.7%,虽然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从 2.2% 提升至 14.7%,但这主要得益于植物汉堡肉及香肠的加价策略,并非是由于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或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净亏损为 3450 万美元,尽管较上年同期净亏损 5350 万美元有所收窄,但亏损的现状依然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从销量来看,期内销量下降 14%,跌幅较去年同期的 23.9% 虽有所缓和,但仍然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在持续下降。
  双塔食品作为 Beyond Meat 的合作伙伴,也受到了人造肉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7.065 亿元,同比增长 23.87%,收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或许得益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 905.7 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85.3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降幅更大,达到 88.13%。盈利能力的严重下滑,主要是由于毛利率的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仅为 9.01%,较去年同期的 21.67% 下降了 12.66 个百分点,这使得公司在面对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时,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经营压力日益增大。
  丹麦燕麦奶巨头 Oatly 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达 1.662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18.6% ,营收的增长可能得益于公司在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方面的努力,以及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认知度逐渐提高。然而,净亏损却达 8750 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3240 万美元进一步扩大,这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尽管公司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但过高的运营成本和不断增加的营销费用,使得公司的利润被不断吞噬,难以实现盈利的目标。从大中华区的市场表现来看,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30% 至 2180 万美元,主要是由于公司此前决定聚焦餐饮渠道,主动淘汰了零售和电商渠道的部分低毛利产品和客户。虽然餐饮渠道的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仍然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暴跌背后的原因
  (一)市场销量下滑
  人造肉市场销量的下滑是导致其股价暴跌和业绩惨淡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是美国人造肉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45%,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也让人们对人造肉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好景不长,2021 年全年总销售额不增反降 0.5% ,这一数据的转变犹如一记沉重的耳光,打破了人们对人造肉市场持续增长的幻想。截至 4 月底,人造肉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 5.8% ,市场需求的不断萎缩,使得人造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
  消费者复购人造肉的比例不高,是造成销量下滑的关键因素。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去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植物肉市场最大的美国,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里尝试过植物肉产品,但只有 40% 的受访者有规律地食用植物肉 。对于经常食用植物肉的人来说,只有约一半的人每周吃一次。这表明,虽然人造肉在市场推广初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尝试,但真正能够让消费者形成长期购买习惯的产品并不多。消费者在尝试人造肉后,并没有被其口感、味道等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复购率较低,这也使得人造肉市场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二)口感与价格劣势
  在口感方面,根据食品咨询公司 Chew 进行的一项对比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植物肉产品在口感上能比肩传统肉类(牛肉)。传统肉类经过天然生长,肉质细腻且纹理自然,给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其独特的肉香和油脂感,是许多消费者所喜爱的。而人造肉作为一种模拟传统肉的产品,虽然在口感和风味上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如纹理的模仿和口感的自然度上,仍然面临挑战。人造肉的风味模仿主要依赖于添加调料和调味剂,缺乏传统肉那种天然的风味层次和复杂性,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在品尝人造肉时,总感觉缺少了传统肉的那种原汁原味的味道。
  价格方面,人造肉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别样肉客的牛肉产品零售价比市场牛肉售价高出 125% 左右,甚至比有机肉类高出 40% 。另一人造肉明星企业 Impossible Food 的植物基碎牛肉价格也比市场牛肉均价高出约 100% 。如此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在消费者的观念中,食品的性价比是他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人造肉的价格远远高于传统肉类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传统肉类,而放弃尝试人造肉。这也使得人造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三)合作终止与争议
  部分餐饮企业停止与人造肉企业的合作,也对人造肉的市场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去年,一些餐饮企业停止了与 Beyond Meat 的合作。美国餐饮企业 Dunkin 在本土有 9000 家门店,但大部分都停止销售了其提供的早餐香肠 。这一事件不仅使得 Beyond Meat 失去了重要的销售渠道,也让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市场前景产生了怀疑。餐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产品的市场需求、销售业绩等因素之上的。当餐饮企业发现人造肉产品的销售情况不佳,无法为其带来预期的利润时,就会选择停止合作,寻找其他更有市场潜力的产品。这也反映出人造肉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消费者对其需求有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造肉一直面临着来自营养含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争议及不确定性。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在植物基食品中,不论是燕麦奶还是植物肉,蛋白质含量都明显偏低,只有动物基同类竞品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植物基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比动物基食品偏高 。这意味着,人造肉在营养成分上与传统肉类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对营养的需求。部分社会舆论认为,长期的素食主义,会导致人体缺失某些必需的动物源营养素(如铁元素),导致需要从其他途径额外摄入(如各类营养补剂)甚至因此得病,而这一过程中的额外资源消耗,会导致植物基的环境成本更大。这些争议和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人造肉时,会更加谨慎,担心长期食用人造肉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造肉市场的发展,使其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未来,人造肉将走向何方?
  (一)短期困境难破
  人造肉在短期内面临着诸多难以突破的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制约了其市场普及和发展。在技术层面,尽管人造肉的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尚未解决。对于细胞基人造肉来说,目前其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昂贵的培养基和复杂的设备,以及对生产环境的严格要求。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细胞基人造肉的生产成本是传统肉类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使得其在市场上缺乏价格竞争力,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此外,细胞基人造肉的生产规模也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需求。目前,细胞基人造肉的生产主要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或小规模试点生产阶段,生产工艺和设备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而植物基人造肉虽然在技术和成本上相对成熟,但在口感和风味上与传统肉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通过不断优化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植物基人造肉在口感和风味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对传统肉类的口感和风味需求。
  从市场需求来看,人造肉在短期内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消费者对人造肉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较低,部分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存在疑虑,担心长期食用人造肉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一些地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对人造肉不了解或不放心,这使得人造肉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阻力。人造肉的市场渠道建设也还不够完善,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相对有限。目前,人造肉主要在一些大城市的高端超市、健康食品店或特定的餐饮渠道销售,难以覆盖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也限制了人造肉的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二)长期仍有潜力
  尽管人造肉在短期内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从长期来看,其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动物福利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未来对肉类的需求。人造肉作为一种新兴的肉类替代品,具有环保、可持续、高效等诸多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问题。生产人造肉可以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饲料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造肉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提高肉类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政策层面,人造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为了应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人造肉行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研发资金、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2022 年 5 月,发改委发布《“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 “人造蛋白” 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人造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支持人造肉行业的发展,为人造肉的市场推广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看,人造肉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 年中国人造肉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到 2030 年,全球范围内的培植肉市场规模将达到 250 亿美元 。这显示出人造肉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之一,人造肉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 2030 年,中国人造肉将占据一定比例的肉类市场份额,并成为传统肉类产品的重要替代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人造肉有望在未来成为传统肉类的重要替代品,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可持续的肉类选择。
  结语
  人造肉行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现阶段困境重重,却也蕴藏着无限潜力。它在技术瓶颈、市场接受度、价格竞争力等方面的挑战不容忽视,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普及,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主流选择。但从长远视角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人造肉有望在口感、营养和成本上实现质的飞跃,契合全球对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作为新兴产业,它承载着解决资源短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的希望,也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创新变革的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人造肉在未来能够突破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为我们的餐桌带来更多元化、更可持续的选择 ,你看好人造肉的未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月7日,人造肉概念上涨1.6%2025/2/7 16:24:49
2月6日,人造肉概念上涨1.81%2025/2/6 17:37:02
2月5日,人造肉概念下跌0.21%2025/2/5 18:56:12
1月23日,人造肉概念上涨0.1%2025/1/23 16:29:36
人造肉:餐桌上的新革命还是伦理困境?2025/1/23 9:09:43
1月22日,人造肉概念下跌1.6%2025/1/22 16:28:3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