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猪企大考:在行情退潮与成本飙升中“乘风破浪”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9 15:27:22 关注:49 评论: 我要投稿
|
|
2025 猪企首月成绩单:有喜有忧
2025 年,上市猪企的第一批月报新鲜出炉,为我们揭开了新一年养猪业的序幕。这其中有令人惊喜之处,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月 8 日,正邦科技率先公布 2025 年 1 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当月,正邦科技销售生猪 57.14 万头,虽说环比下降了 3.75%,但同比却上升了 32.96%;实现生猪销售收入 6.82 亿元,不过环比下降 6.16%,好在同比上升 73.08% 。扣除仔猪后,1 月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5.34 元 / 公斤,较 2024 年 12 月下降 3.91%;均重为 129.47 公斤 / 头,较 2024 年 12 月下降 2.44%。
仔细分析正邦科技的数据,其面临的挑战十分明显。商品猪销售收入下滑 4500 万元,并且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收入下滑,相较 11 月的 7.63 亿元更是大幅下滑 8100 万元。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猪价下行,这并非正邦一家所面临的挑战,整个行业都深受其扰。可正邦科技 2025 年计划恢复产能到 700 万头以上,较 2024 年要增产约 300 万头 。在这样的行情下,对其资金储备和成本把控,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不过,正邦科技 1 月份销售的 57.14 万头生猪中,有近 30 万头都是仔猪,这无疑是个惊喜。1 月份仔猪行情正好抬头,正邦依靠仔猪销售或许收获了一笔利润,这对后期应对周期挑战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代表正邦科技经营策略的转变,不再像 2021 年那样盲目押注后市,而是先把资金拿到手里,有了这样的策略转变,相信它在应对挑战时也将更有韧性。
无独有偶,金新农公布的 1 月销售简报也反映出相似的情况。金新农 1 月销售生猪 11.89 万头,其中有 6.46 万头是仔猪,仔猪数量同样超过了一半;1 月实现收入 12534.50 万元,商品猪销售均价 15.36 元 / 公斤,销售收入下滑了 2405 万元。
天康生物的公告显示,其 1 月份销售生猪 29.80 万头,环比下降 5.40%;销售收入 4.18 亿元,环比下降 21.13%。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4.79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0.34%。
虽说各猪企 1 月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 2024 年初是周期低谷,猪价正要上行,而 2025 年初的猪价却正要开始下行 。
行情退潮:猪价下行,压力如山
(一)猪价下行成普遍困境
2025 年初,猪价下行的趋势愈发明显,这成为笼罩在众多猪企头上的一片阴霾。从正邦科技、金新农、天康生物等企业公布的 1 月销售数据来看,销售收入下滑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罪魁祸首就是持续下行的猪价。
正邦科技 1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5.34 元 / 公斤,较 2024 年 12 月下降 3.91% ,直接导致商品猪销售收入下滑 4500 万元,并且已经连续两个月收入下滑 。金新农 1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 15.36 元 / 公斤,销售收入下滑了 2405 万元。天康生物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4.79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0.34%,销售收入环比下降 21.13%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猪价下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收入,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过去的猪周期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况。比如 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爆发后,猪价经历了大幅上涨,但随后在产能逐步恢复的过程中,猪价又开始下行。2021 年,猪价持续走低,众多猪企面临亏损压力。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猪价下行的压力再次考验着猪企的生存能力。
(二)产能扩张与行情的矛盾
在猪价下行的不利行情下,正邦科技等企业却有着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计划。正邦科技计划 2025 年恢复产能到 700 万头以上,较 2024 年要增产约 300 万头 。温氏计划 2025 年销售肉猪 3300 万 - 3500 万头,新希望预计出栏 1600 万 - 1700 万头,神农出栏目标为 320 万 - 350 万头......
这种产能扩张与当前猪价下行的行情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在猪价下跌时,产能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供应进一步加大,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更加严重,这无疑会进一步压低猪价。而且,产能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建设新的养殖场、购买种猪、招聘和培训员工等。在销售收入因猪价下行而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储备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以 2021 年为例,当时不少猪企在前期猪价高位时盲目扩张产能,随后猪价暴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正邦科技在 2021 年大规模扩张后,因猪价持续低迷,资金链紧张,经营陷入困境。如今,在类似的行情下再次进行产能扩张,猪企们必须谨慎应对,做好资金储备和成本把控,否则很可能重蹈覆辙。
成本上升:意料之外的 “黑天鹅”
(一)原料价格上涨引发连锁反应
近期,原料价格的突飞猛进成为养猪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其中,豆粕行情最为引人注目,最高涨到了 3500 元 / 吨 ,并且机构预测后市还会继续上涨。豆粕作为猪饲料的重要原料,其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引发了连锁反应。
受豆粕价格上涨影响,湖南正虹、哈尔滨大佑农、百事成、富士牧业、盛世泰斯等多家饲料企业纷纷宣布饲料涨价,涨价幅度在 50 - 300 元 / 吨不等。其中,猪全价料大多涨价 50 元 / 吨、猪教槽料涨价 200 元 / 吨、浓缩料涨价 300 元 / 吨 。饲料企业涨价的节奏之快,让猪企们措手不及。
以一家年出栏 10 万头生猪的中型猪企为例,假设每头猪每天消耗 2.5 公斤饲料,按照饲料涨价 50 元 / 吨来计算,仅仅饲料成本这一项,每年就要增加 31.25 万元。对于大型猪企来说,这个数字更是惊人。如果一家大型猪企年出栏量达到 100 万头,那么每年增加的饲料成本将高达 312.5 万元 。这无疑给猪企的养殖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成本上升对猪企降本目标的冲击
在 2024 年,龙头猪企在降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像牧原、神农、温氏等集团,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加强管理等措施,养殖成本一路降到 14 元甚至是 13 元 / 公斤 。并且,这些企业在 2025 年更是提出了最低降本到 12 元 / 公斤区间内的目标 。
然而,原料成本的上升让这些目标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猪企们提出降本目标时,都加入了一个前置条件 —— 在原料价格不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原料行情维持 2024 年的水平,企业将能够继续降本。但现实是,豆粕等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养殖成本下降的难度直线攀升。
例如,牧原股份原本计划在 2025 年阶段性达到 12 元 / 公斤的成本目标,并且在不考虑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持续优化,是有很大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但如今豆粕价格的上涨,使得每公斤生猪的养殖成本可能会增加 0.5 - 1 元 。这就意味着,牧原股份要实现 12 元 / 公斤的成本目标,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难度也大大增加。
对于其他猪企来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温氏计划 2025 年将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 6.5 元 / 斤以下,新希望预计将平均育肥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在原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些降本目标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寻找更多的降本途径,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行业内卷:竞争加剧,“剩” 者为王
(一)上市猪企出栏量持续攀升
2024 年,15 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约 1.51 亿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 20.77% ,这一数据彰显了上市猪企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而进入 2025 年,上市猪企们的出栏量计划更是展现出了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
温氏计划 2025 年销售肉猪 3300 万 - 3500 万头,较 2024 年的 3018.27 万头有显著增长 。新希望预计出栏 1600 万 - 1700 万头,虽然与 2024 年的 1652.49 万头相比变化不大,但在整体市场竞争中,这一规模依然不容小觑。正邦计划出栏 700 万头以上,较 2024 年要增产约 300 万头 ,其产能扩张的决心十分明显。神农出栏目标为 320 万 - 350 万头,东瑞股份预计 2025 年出栏规划为 150 万 - 160 万头 ,这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试图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随着这些上市猪企出栏量的持续攀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之间不仅要在产量上竞争,还要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角逐。在产量竞争方面,更多的出栏量意味着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也面临着更大的销售压力。如果市场需求增长跟不上出栏量的增长,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猪价进一步下跌。
(二)与 2021 年对比,凸显竞争格局变化
回顾 2021 年,当时的养猪业也呈现出仔猪价格高涨、上市猪企增产、饲料行情上行的特点 。然而,与现阶段相比,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 2021 年,散户在养猪业中仍占据一定的比例。但如今,散户数量已大幅减少。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养殖技术的升级以及市场风险的增加,许多散户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逐渐退出了养猪市场。这使得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大型猪场和上市猪企。
大型猪场和上市猪企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养殖场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采用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质量。例如,牧原股份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了对生猪养殖过程的精准控制,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生猪的健康水平。温氏股份的 “公司 + 农户” 模式,在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残酷。在市场份额争夺上,它们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如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等。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养殖流程、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如果企业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就可能在价格战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
破局之道:策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一)经营策略转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猪企的经营策略转变显得尤为关键。以正邦科技为例,其在 2025 年 1 月的销售数据中,仔猪销售占比近一半,这一现象背后所代表的经营策略转变值得深入探讨。
正邦科技不再像 2021 年那样盲目押注后市,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 1 月份仔猪行情抬头的机会,加大仔猪销售力度。这种策略的转变,首先体现在资金回笼方面。通过销售仔猪,正邦科技能够快速获取资金,增强自身的资金储备。在猪价下行、销售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充足的资金储备是企业应对挑战的重要保障。这就好比在战场上,充足的弹药储备是士兵坚守阵地、抵御敌人进攻的关键。
从市场风险应对角度来看,这种策略转变体现了正邦科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市场行情不稳定时,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通过多元化的销售策略,降低对单一产品(商品猪)的依赖,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就像在投资领域,投资者通过分散投资不同的资产,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正邦科技经营策略的转变,还为其他猪企提供了借鉴。在面对类似的市场行情时,猪企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结构,优化销售策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未来,猪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交织并存。
从挑战方面来看,猪价走势依然是猪企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尽管有机构预测 2025 年猪价将呈现低利润特征且波动区间相对有限 ,但猪价的短期波动仍然难以准确预测。如果猪价持续下行,猪企的销售收入将进一步受到影响,盈利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成本控制也是猪企必须攻克的难题。除了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外,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猪企的综合成本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猪企需要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单位养殖成本。
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在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养殖技术、精准营养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养猪业。例如,一些企业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对猪舍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通过精准营养技术,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猪企如果能够积极引入这些新技术,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整合也是猪企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整合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猪企,有望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整合市场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发展。就像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三星等巨头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资源,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
猪企还可以通过拓展多元化业务,如发展猪肉深加工、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等,来降低对生猪养殖业务的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