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过山车”,二次育肥与怀孕母猪成新变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11 8:01:26 关注:38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价大起大落,究竟发生了什么?
春节前后,猪价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走势跌宕起伏。春节前夕,本是猪肉消费的黄金时期,市场备货需求旺盛,按照常理猪价应稳步上扬。然而,现实却出人意料。1 月下旬,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从 16 元 / 公斤以上的高位迅速滑落,短短数日,便跌至 14 元 / 公斤左右,如此迅猛的下跌速度,让不少养殖户措手不及。
春节假期刚过,猪肉消费迅速进入季节性淡季。餐桌上不再像节日期间摆满各类猪肉佳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集团场供应量却在上升。大型养殖集团凭借规模优势,集中出栏生猪,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陡然增加。供需关系的急剧转变,成为猪价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有业内人士还指出,北方某集团场猪病爆发,为了减少损失,该集团场紧急抛售病猪及可能受感染的生猪,大量生猪涌入市场,进一步扰乱了市场供需平衡,加速了猪价的下跌。
就在大家以为猪价将持续低迷,开启漫长的下行通道时,2 月 11 日,外三元生猪均价却突然大范围上涨,尤其是北方多个地区,一夜之间价格上涨 3 - 5 毛。这一反转剧情让整个市场为之震惊。
2 月猪价先跌后涨的背后
春节后猪价下跌主因
春节假期结束,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是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聚餐宴请频繁,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增。然而,假期一过,生活回归常态,家庭对猪肉的采购量明显减少。餐厅、食堂等餐饮场所的客流量也大幅下降,对猪肉的采购订单随之减少。据相关数据统计,节后一周内,家庭猪肉采购量环比下降了约 30%,餐饮场所的猪肉采购量更是下降了 50% 以上 。
集团场供应量上升,进一步加剧了猪价的下跌趋势。大型养殖集团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会在春节前后集中出栏生猪。这些集团场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生猪出栏量较大。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陡然增加,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消化能力。原本就处于淡季的猪肉市场,面对突然增加的供应,价格自然难以支撑,只能一路下跌。
北方某集团场猪病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对猪价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猪病爆发后,该集团场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紧急抛售病猪及可能受感染的生猪。这些生猪涌入市场,使得市场上的猪肉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对猪肉的信心受到影响,购买意愿进一步降低。而大量病猪的低价抛售,也拉低了整个市场的猪价水平。
猪价突然拉涨的推手
就在市场对猪价下跌习以为常,认为猪价将持续低迷时,二次育肥和怀孕母猪市场的火热,成为了猪价突然拉涨的关键推手。
二次育肥的兴起,与仔猪价格高涨和标猪价格相对较低密切相关。上一周,全国多地的 7 公斤仔猪价格高达 550 - 580 元 / 头,如此高的补栏成本,让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养殖亏损风险。一旦市场行情不佳,高价购进的仔猪很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甚至会导致严重亏损。相比之下,标猪价格却相对较低,此时选择二次育肥,成本相对可控,风险也相对较小。北方部分养殖端看准时机,低价补栏进行二次育肥。他们在市场上收购价格相对较低的标猪,经过一段时间的育肥后再出栏,期望在未来猪价上涨时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行为增加了市场成交活跃度,对猪价上涨起到了支撑作用。各省份的涨价幅度虽有所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猪价的回升。
怀孕母猪市场的走俏,同样是猪价拉涨的重要因素。南方某集团场销售经理透露,近期购买 5 - 9 胎高孕龄母猪的情况增多,而且这些母猪在生产完后往往会直接被淘汰。这背后反映出行业追求 “短平快” 经营模式的趋势。购买青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期间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如疫病风险、市场行情变化等。而购买高孕龄母猪,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仔猪,实现生产效益。生产完后直接淘汰,避免了后续养殖成本的增加,体现了养殖户对成本把控的高度警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经营模式能够快速回笼资金,降低养殖风险,因此受到了不少养殖户的青睐。随着怀孕母猪购买量的增加,市场上的母猪存栏量相对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对猪价产生了支撑作用。
二次育肥与怀孕母猪市场的深度剖析
二次育肥为何再度火热
自 2021 年以来,养猪业可谓历经风雨,三轮猪价低谷让众多养殖户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2021 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的余威尚未完全消散,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猪价持续下跌。2022 年上半年,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大幅增加,而猪价却依然低迷,养殖户们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2023 年全年,猪价更是在低位徘徊,市场行情持续不佳。
在这三轮低谷中,外购高价仔猪的养殖户频繁遭遇行情踏空。以 2021 年下半年为例,许多养殖户在仔猪价格高位时购入仔猪,期望在育肥后能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随着猪价的持续下跌,当这些仔猪育肥出栏时,市场价格已经远低于预期,导致养殖户亏损严重。据统计,在 2021 年下半年,因外购高价仔猪而亏损的养殖户比例高达 70% 以上。在 2023 年,同样有大量养殖户因高价购进仔猪,最终在猪价低迷的情况下陷入亏损困境。
反观二次育肥,却在这几轮低谷中多次实现快速盈利。2022 年上半年,一些养殖户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会,在猪价相对较低时进行二次育肥。他们通过合理控制成本,选择优质的饲料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在猪价短暂回升时及时出栏,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在 2023 年,也有部分养殖户凭借二次育肥成功实现盈利。这些成功案例让养殖户们看到了二次育肥的优势,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选择这种养殖模式。
当前,仔猪价格高涨,进一步促使养殖户转向二次育肥。上一周,全国多地的 7 公斤仔猪价格高达 550 - 580 元 / 头,这一价格相较于以往同期高出了不少。如此高的补栏成本,让养殖户在选择外购仔猪时不得不谨慎考虑。一旦市场行情出现波动,高价购进的仔猪很可能无法收回成本,甚至会导致严重亏损。相比之下,二次育肥的成本相对可控。养殖户可以在市场上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标猪进行二次育肥,通过短期的饲养,在猪价上涨时出栏,从而降低养殖风险。当下二次育肥对应的出栏时间将在五一前后。五一假期是人们出行、聚餐的高峰期,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通常会有所提升。2024 年猪价正是从 5 月开始显著上升,这让养殖户们对今年五一前后的猪价走势充满期待。他们希望通过二次育肥,抓住这一市场机会,实现盈利。
怀孕母猪走俏的行业逻辑
近期,怀孕母猪市场的热度不断上升,尤其是 5 - 9 胎高孕龄的母猪备受青睐,而且这些母猪在生产完后大多会直接被淘汰。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逻辑,体现了行业追求 “短平快” 经营模式和严格把控成本的趋势。
从经营模式来看,购买青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青年母猪从配种到产仔,需要大约 114 天的妊娠期,再加上前期的培育和后期的哺乳期,整个周期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更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养殖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人力等成本,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疫病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旦猪群感染疫病,不仅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仔猪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市场行情的变化也难以预测,在长时间的养殖周期内,猪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导致养殖户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
相比之下,购买高孕龄母猪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仔猪,实现生产效益。5 - 9 胎高孕龄的母猪,通常已经具备了稳定的生产性能,购买后不久就可以产仔。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养殖周期,让养殖户更快地获得收益。而且,在生产完后直接淘汰这些母猪,避免了后续养殖成本的增加。母猪在生产后,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饲养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如果继续饲养,不仅可能无法带来更多的收益,还可能增加养殖成本。直接淘汰这些母猪,能够及时止损,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有潜力的养殖环节中。
从成本把控的角度来看,购买高孕龄母猪并在生产后直接淘汰,是养殖户对成本的严格把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仔猪和饲料成本上升,养殖场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通过选择这种 “短平快” 的经营模式,养殖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购买高孕龄母猪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在短期内就能获得仔猪,减少了养殖周期内的成本支出。直接淘汰母猪,避免了后期的饲养成本和可能出现的疫病防控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养殖风险。
猪市现状与未来展望
生猪存栏数据透露的信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78 万头,已接近绿色产能区间的上线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生猪产能已逐渐趋于稳定,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稳定,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生猪的供应量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养殖成本的上升,养殖场不得不寻求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应对挑战。
2024 年末生猪存栏量为 42743 万头,已连续三个季度回暖,整体增长一千多万头。生猪存栏量的持续增长,直接表明生猪产量的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但也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仔猪和饲料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养殖场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为了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养殖场开始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一些养殖场加大了对养殖技术的投入,通过提高养殖效率来降低成本;一些养殖场则加强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产业链整合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些养殖场选择了二次育肥和购买高孕龄母猪等 “短平快” 的经营模式,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养殖风险。
猪价未来走势预测
未来猪价的走势,将受到市场供需、成本变化、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市场供需来看,随着生猪存栏量的上升,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将逐渐增加。如果需求不能同步增长,猪价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然而,二次育肥和怀孕母猪市场的火热,可能会在短期内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对猪价上涨形成支撑。五一前后,二次育肥对应的出栏生猪将进入市场,此时猪肉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或带动猪价回暖。但长期来看,随着生猪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市场供应可能会逐渐过剩,猪价仍存在下行的风险。
养殖成本的变化也将对猪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仔猪和饲料成本上升,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如果成本持续上升,养殖场可能会通过提高猪价来转移成本,从而推动猪价上涨。然而,如果市场需求不旺,养殖场可能难以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这将进一步压缩养殖场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养殖场亏损。
不同的经营模式也会对猪价产生不同的影响。“短平快” 的经营模式,如二次育肥和购买高孕龄母猪,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回笼资金,但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当大量养殖户同时选择这种模式时,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或减少,从而导致猪价的大幅波动。而一些长期稳定的经营模式,如生态养殖、规模化养殖等,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计划,降低养殖风险。在市场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养殖户可以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优化养殖结构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养殖户还可以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出栏时间,避免在市场价格低谷时出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