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2025猪市风云:价格连跌,养殖企业何去何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11 16:12:25 关注:33 评论: 我要投稿

  2025 猪价开局不利,连跌成主旋律
  踏入 2025 年,生猪市场便给养殖户们来了个 “下马威”,国内生猪出栏价格开启连跌模式 ,这一态势犹如一记重锤,敲打着整个行业。本应在春节前夕迎来销售旺季,猪价却一路走低,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从相关数据来看,1 月份的猪价走势堪称跌宕起伏。月初,在节日气氛和一定需求的支撑下,猪价有过短暂的上涨,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元旦假期结束,市场需求迅速减少,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偏多,猪价很快就止涨下调。到了 1 月中下旬,全国出栏价从月初的高点一路下滑,跌幅明显。比如 1 月 3 日和 6 日价格高点达到 16.46 元 / 公斤 ,可截至 1 月 21 日,全国出栏价就降至 15.34 元 / 公斤,短短十几天,每公斤价格就跌了 1 元多。
  终端市场白条猪肉价格也没能独善其身,跟着生猪出栏价一起回落。1 月份国内市场猪肉价格先是小幅攀涨,随后便陷入震荡下跌。从 Mysteel 农产品数据可知,全国前三等级白条猪肉均价 1 月 1 日为 20.92 元 / 公斤 ,到 1 月 6 日涨至 21.43 元 / 公斤 ,但好景不长,随后便开始下跌,截至 1 月 21 日,均价降至 20.73 元 / 公斤 ,较 1 月 1 日下跌 0.19 元 / 公斤 ,较 1 月 6 日高点更是下跌了 0.7 元 / 公斤 。
  在这波猪价连跌的浪潮中,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今年 1 月销售数据也是涨跌互现,几家欢喜几家愁。
  上市猪企 1 月销售数据:几家欢喜几家愁
  温氏股份:销量、收入双增长,均价微降
  温氏股份在 2025 年 1 月的生猪销售数据,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当月销售生猪 289.97 万头,收入 53.49 亿元,毛猪销售均价 15.77 元 / 公斤 。虽然环比数据中,毛猪销售量环比下降 4.64%,收入环比下降 10.37%,均价环比微降 0.76%,但同比数据却十分亮眼,生猪销量同比增长 9.9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6.07%,毛猪销售均价同比增长 14.61% 。
  从环比下降来看,可能是由于上月的销售基数较高,且市场在短期内对生猪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同比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温氏股份自身养殖规模的稳步扩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去年同期的市场行情相对较弱,基数较低,也为今年的同比增长提供了空间。
  唐人神:销量大增,“公司 + 农户” 模式显威唐人神 1 月生猪销量 45.91 万头,同比上升 39.88%,环比下降 16.89%;销售收入合计 8.15 亿元,同比上升 96.86%,环比下降 16.36% 。如此大幅度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 “公司 + 农户” 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增加。
  这种模式下,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技术指导等,农户负责养殖,最后公司统一回收销售。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农户的养殖资源,降低了自身的养殖成本和风险,还能借助农户的力量快速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猪出栏量。不过,环比下降或许与市场的季节性波动有关,春节前市场需求虽旺,但竞争也激烈,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导致 1 月市场供应相对过剩,价格和销量有所下滑。
  天康生物:销量、收入同比增长,环比下降
  天康生物 1 月销售生猪 29.8 万头,环比下降 5.4%,同比增长 28.39%;销售收入 4.18 亿元,环比下降 21.13%,同比增长 22.94% 。商品猪(扣除仔猪、种猪后)销售均价 14.79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0.34% 。
  同比增长可能是因为公司在过去一年加大了养殖投入,优化了养殖结构,提升了养殖效率,使得生猪出栏量和销售收入都有所增加。而环比下降,除了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可能还因为公司自身在 12 月的销售策略有所调整,集中出栏较多,导致 1 月可出栏量减少,加上猪价微降,双重因素致使销售收入环比下降明显。
  正邦科技:销量、收入同比上升,环比有降
  正邦科技 1 月销售生猪 57.14 万头,环比下降 3.75%,同比上升 32.96%;销售收入 6.82 亿元,环比下降 6.16%,同比上升 73.08% 。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 15.34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3.91% 。
  同比数据的大幅增长,反映出正邦科技在养殖规模扩张和市场开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环比的下降,尤其是商品猪销售均价的环比下降,对整体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销售均价下降可能是由于 1 月市场上生猪供应相对充足,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保证销量,不得不适当降低价格。这也警示正邦科技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新希望:销售数据全面下降,市场压力显现
  新希望 1 月销售生猪 149.87 万头,环比下降 5.83%,同比下降 13.11%;收入 20.57 亿元,环比下降 14.65%,同比下降 4.72%;商品猪销售均价 15.41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0.64%,同比上涨 15.86% 。
  销售数据全面下降,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其他猪企的扩张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能是公司自身在养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生猪的出栏量和质量。尽管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上涨,但仍无法弥补销量下降带来的损失。这对新希望来说,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需要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猪价下跌背后:供需与市场情绪的双重博弈
  这一轮猪价下跌的背后,是供应端、需求端以及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供应端:产能过剩,出栏节奏加快
  从供应端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自 5 月开始反弹,11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080 万头,连续 3 个月增长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意味着未来生猪的供应量将进一步上升。
  养殖户和集团猪企的出栏意愿也十分强烈。春节过后,市场普遍预计 3 月起标猪供应将进一步增加,养殖端获利了结心态较强,出栏节奏明显加快。集团猪企更是降价增量出栏,导致市场上的生猪供应迅速增加。 比如在某些地区,养殖户担心后期猪价继续下跌,纷纷提前出栏,原本计划在年后陆续出栏的生猪,在 1 月就集中上市,使得市场供应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价格自然受到压制。
  需求端:消费淡季,需求疲软
  需求端同样不容乐观,节后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居民家庭在春节期间囤货较多,节后多以消耗囤货为主,鲜品猪肉走货不畅。在城市,虽然务工人员返程,但大中院校尚未开学,旅游消费转差,批发市场白条成交不佳,主流屠企订单量锐减 。
  居民的饮食倾向也发生了变化,节后大家更倾向于清淡饮食,肉类需求减少,消费替代情绪增强,牛肉、鸡肉等替代品的消费增加,进一步分流了猪肉的市场份额。 比如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和菜市场,节后鸡肉、鱼肉的销量明显增加,而猪肉的销量则相对减少。
  市场情绪:看空后市,恐慌出栏
  市场情绪在这轮猪价下跌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春节后市场普遍看空猪价前景,养殖端获利了结心态偏强,散户和集团猪企竞争性出栏,导致市场出现踩踏现象 。
  生猪合约表现欠佳,机构普遍看空近月猪价前景,这进一步加剧了养殖户的恐慌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养殖户们纷纷加快出栏速度,即使价格较低也愿意出售,生怕后期价格更低,造成更大损失。 例如,一些原本打算继续饲养一段时间以获取更高利润的养殖户,在市场情绪的影响下,也提前抛售生猪,使得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猪价持续下跌。
  2025 猪价走势预测:低利润时代来临?
  机构观点:全年低利润,波动区间有限
  展望 2025 年的猪价走势,机构们大多给出了较为谨慎的预测,认为猪价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波动区间有限。
  中信建投期货就直言,2025 年猪企将从 “资本内卷” 转向 “成本内卷” 。在过去,猪企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投入大量资金,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被压缩。而如今,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这种单纯依靠资本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们开始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行业头部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具竞争力,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中小玩家想要弯道超车难度加大,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在这种情况下,2025 年猪价预计回归养殖成本,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价格波动区间预计在 13 元至 15 元 / 公斤 。
  华安期货则从供应端、需求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预计供应端 7 月之前都处于产量恢复期,压制行情走势 。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加,未来几个月生猪供应量将持续上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二次育肥趋于谨慎,对猪价的支撑减弱 。以往,二次育肥常常在猪价上涨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如今养殖户们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进行二次育肥,这使得猪价上涨缺乏动力。冻品库存虽然大幅去化,但由于供应端整体的压制,利好有限 。从消费端长期来看,消费替代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猪肉消费下滑是长期趋势 。牛肉、鸡肉等替代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对猪肉的需求相对减少。加上人口老龄化,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都有所下降,进一步抑制了猪肉消费。厂家 2024 年积累利润,抗风险能力较强,主动大幅去产能概率较小,未来一年,猪价预计高度有限 。
  影响因素:成本、产能与消费的角力
  成本控制是影响猪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很大,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养殖成本。如果 2025 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猪企为了保证利润,可能会提高生猪出栏价格,反之则可能降低价格。 例如,当玉米价格上涨时,养殖户每喂养一头猪的成本增加,为了不亏本,他们只能提高出售价格。 企业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影响着成本。高效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科学的管理可以优化养殖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像一些大型猪企,通过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实时监测生猪的生长状况,精准投喂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产能调控也是关键。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将在 2025 年的生猪供应上体现出来。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自 5 月开始反弹,这意味着 2025 年生猪供应量将有所增加。 假设一个地区原本有 1000 头能繁母猪,每月可产仔猪 10000 头,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到 1200 头时,每月产仔猪数量可能达到 12000 头,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 养殖户和企业的出栏决策也会影响产能。如果大家都看好市场,集中出栏,会导致短期内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反之,如果都压栏惜售,又会造成供应短缺,价格上涨。 比如在春节前,很多养殖户预计猪价会上涨,纷纷压栏,结果节后市场供应集中释放,猪价反而下跌。
  消费趋势变化同样不可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肉类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如牛肉、鸡肉等,这对猪肉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据市场调查显示,在一些一线城市,牛肉和鸡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而猪肉的消费量则略有下降。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使得猪肉消费市场面临挑战。老年人的饮食偏好相对清淡,对肉类的需求量不如年轻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能力也有所下降,这都导致猪肉消费整体下滑。 以某养老社区为例,其食堂采购的猪肉量明显低于普通社区食堂。  节假日和季节性因素对猪肉消费也有影响。一般来说,节假日期间,人们的聚餐活动增多,猪肉消费需求会增加;而在夏季等高温季节,人们的食欲下降,对猪肉的消费也会减少。 比如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猪肉的销量会大幅增长,但在夏季,销量则会相对低迷。
  猪企应对策略: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
  面对猪价的跌宕起伏,生猪养殖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各种应对策略,努力在这波市场波动中寻找生机,穿越周期的寒冬。
  成本控制:向内求,降本增效
  成本控制成为了众多猪企的核心策略之一,其中牧原股份堪称典范。牧原股份通过一系列内部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养殖流程,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成本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自主研发饲料配方,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调配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例如,在育肥前期,猪生长发育较快,对饲料的营养需求量高,牧原股份会让猪自由采食,充分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后期肉猪长速开始变慢,累积脂肪,便会适时出栏(一般毛猪 110 公斤左右出栏为宜),减少饲料喂养成本 。
  在疫病防控上,牧原股份总结防控经验,创新非洲猪瘟防控机制,不断优化疫病防控标准化流程。加强一线员工培训赋能,组建千人特战队应急支援,确保生产稳定。通过这些措施,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减少了因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人员管理上,牧原股份更新奖励和薪酬方案,提升养猪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员工薪酬翻倍,实现双赢。加强人员选拔与培养,提升管理干部能力,帮助一线员工养好猪,使得整体养殖效率大幅提高。 经过这一系列努力,2024 年 12 月份,牧原股份养猪成本已降至 13 元 / 千克左右,相比年初的 15.8 元 / 千克,下降 2.8 元 / 千克 ,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销售结构调整:灵活应变,锁定利润
  新希望等企业则在销售结构调整上做文章,灵活应对猪价波动。公司根据行情和自身经营情况,积极调整生猪产品销售结构,从生产思维全面转为经营思维。在出栏生猪中,会根据行情变化适当增加仔猪、种猪等品种的销售比例 。当仔猪价格较高时,加大仔猪的出栏量,提前锁定一部分利润,平抑短期猪价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比如在 2025 年春季,仔猪补栏旺季,仔猪价格持续上行,新希望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增加仔猪销售,有效提升了整体收益。
  在屠宰端,新希望提倡养宰联动,通过自有屠宰场采购的模式,保证公司生猪产品售价稳定。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价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套期保值:借助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不少上市猪企还借助金融工具 —— 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利用期货合约的对冲功能,养殖户或企业在现货市场上持有生猪,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数量的生猪期货合约。这样,无论未来生猪价格如何变化,企业都能通过期货市场的盈利或亏损来抵消现货市场的损失或收益,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
  牧原股份的生猪期货交易以主力合约为主,采取滚动套期保值策略 。考虑到远期合约相对流动性较低,持仓量少,大量建仓难度较大,采用这种策略能够更好满足套期保值的需要。公司会基于产量、出栏规划等情况,对市场价格及企业内部成本做综合核算以确定头寸方向,数量也会根据企业阶段性的现货销售计划有所调整 。2023 年,牧原股份生猪套期保值就给对应的现货业务带来头均增益超过 90 元 。 中粮家佳康则根据自己的生产出栏计划,通过行情研究与市场判断,评估各个合约套保的可行性,从远月开始参与建仓,时间来到近月后再根据当下行情判断是否平仓 。在每年年初,公司期货交易领导小组就会根据生猪现货养殖情况计算出相应的成本线,然后针对生猪各个期货合约制定好套保策略,确定不同成本线可以套保的数量,之后行情一旦触及这个策略,就会坚定地执行 。通过这些套期保值操作,猪企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未来展望:猪市的机遇与挑战
  2025 年的生猪市场,既充满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对于养殖户而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计划。在猪价下跌时,不要盲目压栏惜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猪价上涨时,也不要过度扩张,要保持理性,根据自身的养殖能力和市场需求来决策。同时,要注重成本控制,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投资者在面对生猪市场时,也需要谨慎决策。虽然生猪养殖行业在 2025 年预计仍能维持盈利状态,但盈利水平可能会受到猪价波动的影响。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于那些具有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也要注意市场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政府部门在稳定生猪市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强生猪产能调控,通过政策引导,合理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避免产能过度扩张或收缩,确保市场供需平衡。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恶意竞争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在技术研发、疫病防控、环保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节后猪价“过山车”,底在何方?2025/2/11 16:09:52
2024养猪圈大洗牌,谁在狂飙,谁在掉队?2025/2/11 8:05:15
猪价“过山车”,二次育肥与怀孕母猪成新变数?2025/2/11 8:01:26
猪价涨跌谜团:2025年养猪业的危与机?2025/2/11 7:39:48
猪价涨跌密码:节后猪市的供需风云2025/2/11 7:31:34
猪市风云:仔猪与豆粕的价格狂飙2025/2/11 7:29:5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