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形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1.肉牛产能承压去化。从全国来看,2024年末,全国牛存栏10047万头,同比下降4.4%。肉牛出栏5099万头,同比增长1.5%;牛肉产量779万吨,同比增长3.5%;存栏量下降而出栏增加,说明部分养殖场户压缩规模甚至退出。从山东省看,2024年末,牛存栏 245.7万头,同比下降 8.7%,其中肉牛存栏 179.8万头,同比下降 3.7%。全年牛出栏 246.8万头,同比下降8.1%。牛肉产量 53.5 万吨,同比下降 8.1%。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在养殖持续亏损的大背景下,部分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发展持续承压,但大型户生产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国家对肉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生态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山东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加工能力持续增强,全省拥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69家,实现了大宗产品、高档牛肉、预制食品分类供给。
3.区域集聚带动明显。全省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300多家,最大饲养规模达到3万头;拥有国家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40余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87个;形成了包括济南、淄博等9市的沿黄肉牛产业带,肉牛存栏规模与牛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0%和74%以上。阳信、高青、梁山、乐陵、临清、曹县等地将肉牛作为富民强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引领全省肉牛产业全链式发展。
(二)年度行情变化特点
1.肉牛价格持续走低。2024年,我省牛肉价格由年初的74.94元/公斤,降至12月底的56.97元/公斤,比2017年以来最高价(86.57)降低34.2%。下半年价格持续磨底,降幅收窄,弱势震荡,2024年四季度我省活牛均价降幅仅为2%,月均降幅不足1%,显示肉牛产业基本触底。
2.饲料粮成本走低,对冲肉牛养殖成本回落。据监测,2024年我省玉米价格2.34元/公斤,同比下降18.47%;豆粕价格3.39元/公斤,同比下降23.99%;小麦麸价格1.73元/公斤,同比下降24.45%。
3.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24年我国进口牛肉287万吨,同比增加4.74%,进口牛肉均价33.9元/千克,同比降低8.1%。我省是牛肉进口的重要口岸,2024年进口牛肉44.1万吨,同比减少8.5%;进口均价为每千克31.6元,下跌6.6%。
(三)存在的堵点难点
一是牛肉消费理念需要创新。如果说猪肉满足消费者吃到肉的问题,牛肉应该满足消费者吃好肉的需求。当前牛肉是我国价格差距最大的一种畜产品,从每公斤十几元到数千元,但其本质的差别就在于牛肉的品质和品牌上。
二是肉牛深加工程度不高。加工比(即一头肉牛多少用来加工),在国外已经达到了60%-70%;加工增殖比(通过加工让一头肉牛的产值提高),全球平均水平是3.5:1,发达国家超过10:1甚至20:1,而我们国内大部分还处于1:1水平,和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2025年肉牛产业展望
(一)国际牛肉价格持续走强,利好国内市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2023年2月开始国际牛肉价格指数进入上升通道,2024年延续上升态势。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国、加拿大等国牛肉价格持续保持上涨态势。在全球牛肉供给趋紧和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进口牛肉比价优势虽仍存在,但价差将明显收窄,进口量也将有所下降,量价两方面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都将有所缓解。再加上国内对部分低效肉牛产能的调减,以及下游消费的持续回暖,预计牛肉市场将加快走出当前低谷,牛肉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并进入新一轮“牛市”。
(二)我国启动进口牛肉调查,利好国内肉牛产业。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发布了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公告。我国启动进口牛肉调查,既是对国内产业保护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循。这个公告的发布,对国内肉牛产业来讲,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
(三)市场消费有望筑底,肉牛养殖效益向好。中国人对牛肉的消费已从之前的群体性消费变为全民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目前国内牛肉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作为优质动物蛋白来源,牛肉消费还有不小的提升潜力。叠加国家消费刺激政策有序出台,牛肉消费或顺周期加速发力,牛肉价格有望向好发展。
三、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要筑底。牛产业资金投入大,政府要继续运用财政贴息及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要引导、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对肉牛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肉牛规模养殖场户引进良种、道路改造、圈舍改建、粪污处理设备设施建设等。
二是要强链。培优培强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肉牛产业成链集群发展。要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链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超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上下游企业共处的雁阵模式,形成分工协作、合作共赢、融合高效的产业生态。
三是要提质。降低成本是肉牛产业走出困境的出路。应围绕饲料、牧草、品种、兽医、管理、加工等方面,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降低养殖和管理成本,提升饲料转化率和要素生产率。要加强品牌培育和标准建设,聚力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来源:山东省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 主笔:张德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