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仔猪、生猪价格速览
为全面掌握全国仔猪、生猪价格动态,特整理 4 月 3 日全国各地区仔猪和生猪价格数据,详情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知,仔猪价格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 200 元。生猪价格方面,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价格在各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涨跌变化,涨跌互现,区域特征显著。
价格背后的涨跌逻辑
生猪价格止涨转跌的原因
供应端压力较大:4 月份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环比增幅显著,加之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猪源集中释放,生猪出栏体重整体偏大,导致短期内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远超当前市场消化能力。以北方地区为例,中大猪成为出栏主力,改变了市场供应结构,供强需弱格局凸显。
二育情况变化:前期二次育肥入场积极,改变了市场生猪存栏结构,养大后集中出栏。近期,随着标肥价差持续下降,多地标肥猪价同价现象增多,二次育肥补栏标猪出栏周期处于 6 - 7 月份,市场对中期猪价前景更为谨慎,补栏标猪心态减弱,加快了流通环节生猪购销,改善了屠宰企业采购难度,进一步加剧了阶段性供应压力。
市场需求不足:尽管清明小长假临近,终端市场备货需求略有提升,但整体消费仍处于淡季,白条猪肉走货速度放缓,冻品库存高企。南方地区因气温回升,肥猪需求持续低迷,标肥价差接近倒挂,进一步抑制养殖端压栏信心。此外,替代品市场中,鸡蛋、牛羊肉价格稳定,分流了部分消费需求,猪肉消费提振空间有限。
仔猪价格稳定在高位的逻辑
仔猪补栏情况:部分养殖户看好下半年猪价行情,认为仔猪养大后出栏时市场价格较为理想,补栏积极性较高,对仔猪需求旺盛。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补栏和炒作,近期无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散户的补栏热情逐渐 “降温”,部分企业暂停 6 月补栏计划,甚至出现仔猪有价无市现象。
仔猪供应结构:仔猪市场快速向集团猪企靠拢,市场对优质仔猪需求量大增。养殖户愈发明白品种及疫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双阴仔猪、单阴仔猪与普通仔猪价差较大,优质仔猪价格更能维持在高位。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推断,眼下新生仔猪数量应不低,但仔猪价格依旧维持高位,侧面反映优质仔猪供应或许存在一定缺口。
历史价格波动回顾
回顾过往一段时间仔猪和生猪价格,波动较为明显。以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为例,生猪价格从去年下半年相对低位逐步震荡上行,今年上半年出现多次价格快速上涨和回调。今年 5 月第 3 周起,全国生猪均价连涨 3 周,5 月第 5 周,全国生猪均价 16.70 元 / 公斤,较前一周上涨 6.7%,同比上涨 15.3%。进入 6 月,猪价持续走强,6 月 11 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 19.04 元 / 公斤,较五一假期上涨约 27%。随后在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下,价格有所回落。
从季节性因素分析,春节前后,因居民集中采购猪肉过年,猪肉消费需求旺盛,生猪价格通常有一定上涨空间。夏季天气炎热,居民对猪肉消费热情下降,猪肉需求减少,生猪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同时,春节过后是传统仔猪补栏高峰,仔猪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升;随着补栏逐渐完成,仔猪价格又会慢慢趋于平稳。
疫病方面,一旦发生如非洲猪瘟、蓝耳病、仔猪腹泻等疫病,将对生猪和仔猪产能造成严重影响。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东北部分地区仔猪腹泻较往年严重,仔猪受损,当地部分散户推迟配种时间,导致仔猪供应在一定时期内减少,推动仔猪价格上涨。疫病还会影响生猪存栏量和出栏体重,进而影响生猪价格。若养殖户担心疫病扩散,可能提前出栏生猪,导致市场供应短期内增加,价格下跌;若疫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或被扑杀,生猪存栏量减少,供应短缺,价格则会上涨。
政策对猪价影响也较为显著。政府出台的养殖扶持政策,如提供补贴、优惠贷款等,能够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从而增加市场供应,稳定或降低猪价。环保政策对养猪行业提出更高环保标准和要求,一些小型养殖户因无法达到标准而退出市场,导致生猪供应减少,在需求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猪价上涨。
市场情绪也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猪价行情时,会增加仔猪补栏量,减少生猪出栏量,甚至进行压栏惜售或二次育肥,减少市场上生猪供应量,推动猪价上涨。相反,若养殖户对后市猪价悲观,担心价格下跌造成损失,就会加快生猪出栏速度,增加市场供应,导致猪价下跌。
未来价格走势预判
生猪价格
短期内,由于 4 月份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环比增幅明显,且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猪源集中释放,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生猪价格仍有一定下行风险。不过,随着市场对猪价预期的调整,若养殖户逐渐理性出栏,且后续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如端午节等节假日带动消费增长,猪价有望在一定区间内震荡企稳,大跌可能性偏小。预计二季度生猪养殖将维持微利状态,价格可能在 14.0 - 14.8 元 / 公斤区间波动。
仔猪价格
部分地区仔猪补栏已渐近尾声,实际成交不足。若接下来优质仔猪供应逐渐增加,满足市场需求,仔猪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调。但如果市场对下半年猪价依然看好,部分养殖户仍有补栏需求,加上优质仔猪供应缺口持续存在,仔猪价格也可能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后缓慢下行。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优质仔猪供应情况以及市场行情变化,不着急补栏的养殖户可观望等待更恰当补栏时机。
给从业者的实用建议
合理调整养殖规模
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走势,依据自身养殖成本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规划生猪存栏量。在生猪供应压力较大、价格下行时,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以免后期价格下跌造成更大损失;对于看好下半年行情且有补栏需求的养殖户,在仔猪补栏时要理性判断,避免受短期价格波动影响而高价盲目补栏。
加强养殖管理
注重疫病防控,做好猪场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减少因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优化饲料配方,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生长速度、出栏体重和肉质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合理搭配饲料,既能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又能降低饲料成本;科学控制养殖密度,可减少猪群疾病传播,促进猪的健康生长。
优化销售策略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销售渠道,可与多个屠宰场、猪肉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灵活性和议价能力。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把握好生猪出栏时机。当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适时出栏,锁定利润;当价格低迷时,若养殖成本允许,可适当压栏,但要注意压栏风险,避免因压栏导致生猪体重过大、肉质下降或疫病发生。
关注政策信息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生猪产业政策对市场影响重大。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如补贴政策、环保政策、市场调控政策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享受政策红利,降低政策风险。例如,政府对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场给予补贴,养殖户可按照政策要求改进养殖设施,既能获得补贴,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