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全国生猪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15 14:27:22 关注:112 评论: 我要投稿
|
|
价格速览:南北大不同
先来看仔猪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态势。在北方地区,辽宁仔猪价格为 540 - 570 元 / 头,处于上涨趋势,吉林仔猪价格更是高达 580 - 620 元 / 头 ,保持平稳。这主要得益于北方二次育肥补栏需求旺盛,极大地支撑了仔猪价格的上涨。而在南方,云南仔猪价格为 470 - 500 元 / 头,出现了下跌,贵州仔猪价格同样为 470 - 500 元 / 头,也处于下跌状态。南方受消费淡季影响,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加上生猪外调面临一定压力,导致仔猪价格回调。
再看生猪价格,4 月 15 日全国七大地区普遍呈现上涨态势。华东地区,上海生猪价格为 7.6 - 7.8 元 / 斤,实现上涨,当地消费端需求回暖,同时本地供应偏紧,推动猪价小幅攀升;山东价格 7.4 - 7.7 元 / 斤,养殖户压栏情绪增强,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加大,使得价格上涨。华中地区的江西,价格在 7.3 - 7.6 元 / 斤,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屠企被动跟涨;河南价格 7.3 - 7.7 元 / 斤,规模场控量提价,散户惜售情绪浓厚,市场看涨氛围强烈。华南地区广东价格 7.4 - 7.7 元 / 斤,保持平稳,本地生猪调入量增加,屠企压价意愿较强;广西价格 7.1 - 7.3 元 / 斤,前期低价区补涨,养殖户挺价情绪升温。华北地区北京价格 7.4 - 7.7 元 / 斤,屠企备货需求增加,市场成交活跃;天津价格 7.4 - 7.7 元 / 斤,外调猪源减少,本地供应偏紧。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价格均在 7.2 - 7.5 元 / 斤,养殖端压栏情绪高涨,外调南方高价区增多,大猪存栏减少等因素,共同推动价格上涨。西北地区陕西、甘肃价格分别为 7.2 - 7.4 元 / 斤,均有上涨,屠企收购量增加以及低价区补涨等因素促使价格上升。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价格也都有所上涨,主要是因为外调猪源减少、屠企采购量增加以及周边涨价带动等原因 。
仔猪市场:冰火两重天背后
仔猪市场当前呈现的南北分化态势,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和市场因素。北方地区二次育肥补栏需求的激增,是推动仔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二次育肥户们看好后期生猪价格走势,积极购入仔猪进行育肥,使得市场上对仔猪的需求大增。以辽宁为例,众多二次育肥户涌入市场,他们对仔猪的品质和数量都有一定要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仔猪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而南方地区,消费淡季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气温升高,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热情有所下降,市场需求的疲软直接传导至仔猪市场。此外,生猪外调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当生猪外调受阻时,当地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养殖户的收益受到影响,补栏积极性降低,仔猪价格也随之回调。像云南、贵州等地,由于生猪外调难度增加,养殖户们减少了对仔猪的采购,导致仔猪价格下跌。
饲料成本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仔猪市场。近期豆粕价格的上涨,使得养殖成本增加。对于养殖户来说,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在北方,尽管仔猪价格上涨,但养殖户们也在担忧后期育肥成本过高会影响最终收益;在南方,成本压力进一步削弱了养殖户补栏的意愿,因为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过高的成本可能导致亏损。
市场预期的差异也是造成南北仔猪价格分化的原因之一。北方养殖户大多对下半年生猪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因此愿意在当前高价购入仔猪。而南方养殖户则相对谨慎,他们担心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以及生猪供应过剩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在补栏上更为保守 。
生猪市场:涨势中的隐忧
近期生猪市场迎来了久违的 “涨势”,4 月 15 日全国七大地区普遍上涨,均价直逼 15 元 / 公斤关口 ,让养殖户们看到了盈利的希望。这一波上涨主要受二次育肥补栏截流猪源、屠企提价收猪及政策稳价信号推动 。
二次育肥户们积极入场,大量收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导致市场上适重猪源被截流。以东北地区为例,二育入场量环比增长 15%,部分标猪成交价已突破 7.5 元 / 斤 ,养殖户们为了获取更多利润,甚至将出栏体重从 120 公斤压至 140 公斤以上。这使得屠宰企业收猪难度骤增,只能被迫提价保量 ,东北、华北地区猪价单日最高涨 0.17 元 / 公斤。同时,政策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央冻猪肉收储持续进行,虽然实际收储量有限,但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养殖户们坚定了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决心 。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涨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隐忧。从供应端来看,4 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 3.25%,且随着前期补栏的生猪逐渐进入出栏周期,未来市场供应将逐步增加 。目前中大猪存栏占比升至 18%,后期抛售风险加剧。一旦二育猪源集中上市,很可能引发价格踩踏 。从消费端分析,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所下降,且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禽肉、水产等替代品价格走低,挤压了猪肉市场份额,屠宰企业白条鲜销率降至 68% 的历史低位 ,终端消费缺乏强力支撑。“五一” 备货尚未全面启动,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
自配料成本环比增加 5% ,二育入场成本已达 8 元 / 斤 ,这无疑增加了养殖户的成本压力。一旦猪价未能持续上涨,高价补栏的二育户将面临亏损风险,这也会促使他们尽快出栏,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打压猪价 。
未来走向:迷雾中的灯塔
展望 4 月下旬到下半年的仔猪和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同在迷雾中航行,虽有隐约的方向,但也面临诸多暗礁。
从仔猪市场来看,4 月下旬北方地区仔猪价格预计仍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二次育肥户的持续补栏需求,会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然而,饲料成本的上涨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豆粕价格已突破 3600 元 / 吨 ,这意味着养殖户的育肥成本大幅增加。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即使仔猪价格维持高位,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也会被严重压缩,补栏积极性可能受挫,进而影响仔猪价格。南方地区仔猪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至 450 - 500 元 / 头区间 。消费疲软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集团场出栏量的增加会使市场供应更加充裕,仔猪价格下行压力增大。
下半年,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 5% ,生猪供应压力将逐步显现,这对仔猪市场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养殖户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补栏,仔猪价格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但如果此时政策层面加大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力度,如进一步加强冻猪肉收储,提高市场信心,仔猪市场或许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
生猪市场方面,4 月下旬猪价将在 14.2 - 15.0 元 / 公斤区间震荡 。上涨面临着诸多阻力,冻肉库存处于高位,预估占比流通量 18% ,这会在市场供应增加时打压猪价;消费端缺乏利好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集团厂产能释放,也会使市场竞争加剧。下跌也存在支撑因素,饲料成本底线在 12 元 / 公斤左右 ,当猪价过低时,养殖户会减少出栏,形成价格支撑;二育阶段性托市,在市场供应偏紧时会推动价格上涨;政策调控预期升温,政府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采取措施稳定猪价。
五一备货启动或许会带来短暂反弹,但幅度受限 。进入下半年,三季度猪价或达到年内高点 。这主要得益于 2023 年 8 月 - 2024 年 2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去化,对应下半年供给端减量;2023 年四季度北方多省份猪病影响下的产能被动大幅减量等因素,使得三季度供给压力明显减弱 。然而,四季度行情可能不及三季度。市场预期一致性偏高,二次育肥集中出栏预期强,会导致市场供应激增;消费恢复程度一般,难以消化过多的供应;年底冻品出库高峰,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 。
给养殖户的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仔猪和生猪市场行情,养殖户们需要保持冷静,科学决策,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
在补栏策略上,建议采用分批补栏的方式 。特别是在北方,仔猪价格处于高位,一次性大量补栏可能会锁定过高的成本。可以根据自身养殖计划和资金状况,分批次购入仔猪。比如,先购入一小部分优质仔猪进行育肥,观察市场价格走势和养殖效益后,再决定后续的补栏数量。同时,优先选择华北、东北等地区的优质仔猪资源 。这些地区的仔猪在品种、健康状况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且利用区域价差,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例如,从仔猪价格相对较低但品质有保障的地区采购,避免在高价地区盲目跟风抢购。
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密切关注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价格波动 ,当前玉米价格在 2200 - 2400 元 / 吨,豆粕突破 3600 元 / 吨 ,饲料成本的上升直接压缩利润空间。养殖户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来降低育肥成本 。比如,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价格相对较低但营养价值较高的原料比例,减少高价原料的使用。同时,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避免饲料浪费,将育肥成本控制在 14 元 / 公斤以下 。
为了有效对冲风险,对于自繁自养产能稳定的养殖户 ,可适当减少外购仔猪比例,降低因仔猪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如果需要补栏,建议签订保底价合同 。在合同中约定一个最低收购价格,这样即使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也能保证一定的收益,规避集中出栏时因价格暴跌导致的亏损风险 。
疫病防控不可忽视。春季是口蹄疫、仔猪腹泻等疫病的高发期 ,一旦发生疫病,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导致仔猪和生猪的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养殖户要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猪舍、养殖设备等进行全面消毒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为仔猪和生猪接种疫苗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避免非正常损耗侵蚀利润 。
从长期来看,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 5% ,2025 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压力将逐步显现。中小养殖户应灵活调整存栏结构 ,及时淘汰低效母猪,减少养殖成本。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转向代养或合作社模式 ,降低重资产投入风险。代养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合作社模式则可以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要密切关注政策红利 ,国家冻猪肉收储计划持续推进,养殖户可积极参与地方保供联动机制 ,这不仅能为市场稳定做出贡献,还能稳定自身现金流,在市场波动中获得一定的保障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