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17周,生猪价格持续向上
第17周(4月21日-4月27日),生猪价格继续回暖向上,猪肉价格小幅走高。据全省26个畜禽生产定点监测县监测,第17周全省肥猪出栏均价为15.28元/公斤,同比降低0.13%,环比回升0.20%。猪肉价格小幅走高,本周猪肉均价为27.14元/公斤,同比升高2.03%,环比回升0.22%。
仔猪价格继续7周反弹。本周,我省仔猪销售均价为41.34元/公斤,同比降低5.87%,环比升高0.6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推算,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43.21元。后市,仔猪价格持续上涨后,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已有所降低,预计短期内仔猪价格涨幅或进一步收窄。
本周肥猪出栏均价虽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及饲料成本的涨幅,猪粮比价弱势走低。本周我省猪粮比价为6.53:1,同比升高0.31%,环比降低0.23%,生猪养殖收益有所收窄。据监测,第17周自繁自养头均利润约20元/头,外购仔猪基本处于盈亏平衡。后市,预计肥猪出栏均价或继续微涨,但养殖周期内仔猪补栏成本上升,养殖预期利润可能减少。
本周活猪出栏均价环比上涨,主要是供需阶段性趋紧所致。供给端,市场猪源有限,上游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欠佳。本周二次育肥仍有补栏动作,加之养殖端仍存看涨压栏情绪,供应微减带动生猪均价环比上涨。加之五一节前备货需求提振,对短期生猪价格有所支撑。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监测,我省出栏肥猪宰前均重环比减少0.06%,平均收购价格环比增长0.64%。消费端,天气转暖,消费端略有起色,白条走货顺畅,猪肉价格小幅回升。据监测,本周我省17家猪肉市场交易量回升,同比升高3.27%,环比回升0.33%;我省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环比增长0.48%。
后市,未来一周,二次育肥仍存在滚动补栏的现象,加之月末养殖端出栏量缩减,供应量减少对猪价仍有一定支撑,且从下游来看,5月终端需求或较2-4月有所恢复,或共同导致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可能,但需要警惕大猪偏多和二次育肥影响后期猪价。二次育肥快速入场亦造成供给增量后移,当前二次育肥养殖户多选择滚动补栏,且补栏体重在110-127公斤,这与屠宰厂主要收购体重段完全重合。这意味着养殖端未来若出现减重增量动作,供应短时集中增量或带动生猪价格回调。因此,须关注二育后市阶段性集中出栏压力,可能影响行业的利润,甚至造成阶段性亏损。
建议养殖场户不要盲目扩产能,不要压栏赌行情,控制生猪产能,优化猪群生产结构,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及时降低肥猪出栏体重,促进供需均衡,应对当前猪价波动形势。
二、第17周,鸡蛋价格小幅向上
第17周,我省鸡蛋价格保持小幅回升态势。本周,我省鸡蛋销售平均价格为7.74元/公斤,同比升高4.31%;环比升高1.18%。就全省监测的26个价格县来看,本周我省最高价在阳信县,为9.00元/公斤;最低价出现在郓城县,为6.80元/公斤。蛋价小幅回升,蛋鸡养殖效益向好。据监测本周蛋料比为2.63:1,环比升高0.83%,当前我省蛋鸡养殖的完全成本约为7.4元/公斤左右,蛋鸡养殖进入盈利区间。
蛋雏鸡价格小幅回升。第17周为3.87元/只,同比升高17.63%,环比升高0.78%。
本周,受五一假期备货提振,市场走货加快,鸡蛋价格小幅回升。加之养殖场户情绪性惜售,造成蛋价短期阶段性回暖。据监测本周我省17个监测县的鸡蛋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6.23%,环比回升0.44%。需求向好叠加供给端阶段性惜售,蛋价短期小幅上行。
后市,蛋价小幅上行,但并未改变当前鸡蛋供大于求的格局。阶段性反弹行情需关注“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市场备货需求情况。二季度,鸡蛋市场将面临需求走弱与产蛋量增加双重压力,蛋价或继续承压,再创新低。受鲜蛋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影响,我国鲜蛋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周期规律,二季度属于鸡蛋消费淡季,对鸡蛋价格无显著的支撑作用。具体而言, 4月末至5月初,受五一劳动节因素拉动,鸡蛋市场需求或有所提升。但5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南方空气湿度开始增加,鸡蛋易出质量问题,需求或再次呈现下降趋势。6月,随着气温转暖及南方将进入梅雨季节,鸡蛋储存难度加大,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二季度市场需求或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需求端对蛋价提振作用或有限。此外,二季度为蔬菜、猪肉传统消费淡季,价格存在走弱预期,鸡蛋对其替代效应减弱,终端需求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因此,二季度鸡蛋市场供需矛盾或会加剧,不排除蛋价再创新低的可能。
三、第17周,鸡肉价格震荡回落
第17周,鸡肉价格震荡回落,弱势走低。本周,鸡肉市场销售均价为17.56元/公斤,同比降低2.55%,环比降低0.57%。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美国发动的全球新一轮关税战将使我国外需承压。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供强需弱”格局下,鸡肉价格仍处低位运行。据监测,本周我省17个监测县的鸡肉市场交易量同比降低3.84%,环比回落0.79%。
本周,肉雏鸡价格弱势回落。本周,我省肉雏鸡均价为2.70元/羽,同比降低8.78%,环比回落0.37%。其中蓬莱区、招远市、青州市、兰山区、无棣县等区县达到本周最高价,为3.60元/羽;最低区域价格在莘县,为0.58元/羽(为817雏鸡价格)。当前行业产能过剩及终端消费偏弱现象仍然存在,肉雏鸡价格或进入季节性走弱阶段,长期需关注餐饮消费回暖带动及海外禽流感造成引种断档对行业供需调整作用。
后市,肉鸡供给侧产量有望收缩,需求侧有望小幅向好。短期看,受五一假期备货需求增加以及中美关税调整的双重影响,屠宰企业有望顺势上调产品价格。此次对美国进口鸡肉加征关税并暂停部分美国企业禽肉输华,将减少鸡肉进口量、推升鸡肉进口成本,短期对鸡肉价格或有边际提振。
长期看,去年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居民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白鸡消费渠道中餐饮及团膳占比60%以上,有望受益于餐饮消费复苏,带动禽类产品消费提升和高端产品占比提高,提振鸡肉需求,行情向好。
四、第17周,牛羊肉价格继续抬升
第17周,牛羊肉价格延续小幅向上走高态势。据监测,本周我省牛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13.55%,环比回升1.72%;羊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7.63%,环比升高0.90%。本周,我省牛肉均价为61.67元/公斤,同比降低5.11%,环比升高1.35%;羊肉均价72.88元/公斤,同比降低2.24%,环比升高0.15%。受产能去化、海外牛肉价格回暖,以及国内进口牛肉调整政策加码影响,2025年牛肉进口预计量减价增,牛肉产业来自低价进口牛肉的压力边际趋弱,牛肉价格呈现持续上行走势,同时带动羊肉价格向好。
从活牛活羊市场来看,活牛价格小幅回升,趋势上行。第17周,全省活牛出栏均价26.85元/公斤,同比升高13.01%,环比回升1.70%;其中最低价为24.00元/公斤,最高价为29.00元/公斤。按肉牛养殖22-25元/公斤的盈亏平衡区间来测算——所监测的26个县当中有25个县的活牛均价达到或超过25元/公斤,只有1个县位于盈亏平衡区间——监测县中绝大部分地区肉牛养殖已进入盈利区间,肉牛产业发展总体回升向好势头聚集,后市牛价有望趋势上行。
活羊价格小幅走高,养殖效益向好。第17周,全省活羊平均出栏价格为27.29元/公斤,同比降低0.29%,环比升高0.85%。据监测,本周我省羊粮比价为11.66:1,环比升高0.42%,其中绵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40元,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20元;山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60元,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40元。
后市来看,随着天气转暖,餐饮行业复苏,进入烧烤消费旺季将增加牛羊肉需求,或拉动价格上涨;加之受牛羊产能持续去化、国际牛肉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牛羊肉价格有望持续小幅回升。长远来看,牛羊肉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仍然大有前途,叠加国家消费刺激政策有序出台,牛羊肉消费或顺周期加速发力,牛羊肉价格有望向好发展。从近期系列的政策精神看,政策发力方向已经明确,节奏和力度也会顺应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4月2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将加快实施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推动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实施,更加注重提高政策落地效率和实施效果,确保直达群众和企业;与此同时,加力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这些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并不断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从国际贸易来看,进口或收窄,对美进口牛肉加关税有望催化牛肉行情,叠加远期饲料成本存上行预期,或助推国内牛肉价格上行。加之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预计下降,全球牛肉需求却在持续上升,会带动全球牛肉价格的阶段性上涨。据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据,2025年3月份我国进口牛肉21万吨,同比下降12.3%;1-3月份进口牛肉68万吨,同比下降11.6%。
后市,牛羊肉消费需要重点关注三类人群消费需求:银发群体、下沉市场年轻人和中产阶级,为牛羊肉消费寻找新的增长极,由过去消费升级转向全面均衡发力,进而推动整体行业扩容盈利。
五、第17周,生乳价格承压,弱势走低
第17周(4月21日-4月27日),生乳价格继上周企稳后,承压回落。本周我省生乳均价为3.05元/公斤,同比降低11.34%,环比降低0.33%。在我省监测的26个县中,剔除3个无效数据,有9个县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全省平均价格,有14个县的生乳价格低于全省平均价格。其中最高价格在蓬莱区,为4.60元/公斤;最低价格出现在招远市,为2.70元/公斤,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为1.90元/公斤,差价与上周相比持平,低于全省平均价的县市数量仍然过半,奶牛养殖基本面下行压力仍在。蓬莱区为代表的牧场采取自产自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生乳价格保持较高价位,牧场效益较好。
奶价低位回落,叠加饲料粮价格走高,奶牛养殖亏损幅度有所扩大。本周奶粮比价为1.30:1,同比降低10.96%,环比降低0.76%。奶价持续低位震荡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供给过剩。以2024年为例,2024年奶类表观消费量为5691万吨(其中奶类总产量为4163万吨,乳制品净进口折原料奶量约为1528万吨),同比减少4.6%,为近年奶类消费量的最大降幅。
进口奶粉阶段性增加加剧原奶供应过剩的局面。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1季度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72.36万吨,同比增加11%,进口额3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为468万吨,同比增加15.3%(干制品按1:8,液态乳品按1:1折算,下同)。其中,进口干乳制品56.52万吨,同比增加16.1%,进口额2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进口液态奶15.83万吨,同比增加3.8%,进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2%。
后市,随着生产端奶牛结构日渐优化,产能有望持续去化。一季度我省奶牛存栏62.8万头,同比减少18.8%,环比减少4.68%,比我省奶站监测奶牛存栏数据低4.12%。同时,在消费端,预计5月后,随着气温升高导致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原奶库存有望进一步减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春节备货期间,随着近两年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奶价有望企稳并小幅回升,但根本性好转仍需等待消费市场复苏和产能进一步优化。尤其是,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1号修改单,明确了不再使用复原乳生产灭菌乳的要求,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
积极应对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牧场端需要持续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乳企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实际,认真落实奶业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统筹抓好促进奶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
长远看,我国乳制品未来消费需求温和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乳制品消费结构也正在优化。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优质蛋白食品消费需求旺盛,奶酪等市场正在高速增长,零食奶酪品类趋于丰富,佐餐奶酪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大众对于营养的升级需求凸显,低温乳制品更新鲜营养的概念被接受,把握奶业消费新趋势,如下沉市场中年轻人在消费理性大背景下追求性价比,中产阶级回归理性消费,以及银发经济崛起,让消费竞争也更为多元,奶业发展空间更大。
六、第17周,饲料粮价格继续上涨
第17周,饲料粮价格继续上涨,豆粕持续领涨。本周,我省玉米均价为2.34元/公斤,同比降低0.43%,环比升高0.43%;豆粕价格继续较大幅度回升,为3.63元/公斤,同比升高3.42%,环比升高3.13%;小麦麸价格走高,为1.72元/公斤,同比升高1.78%,环比升高1.18%。
第17周,生猪、肉鸡、蛋鸡配合料价格继续走高。本周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35元/公斤,同比降低0.30%,环比升高0.30%;肉鸡配合料价格为3.70元/公斤,同比降低1.33%,环比升高0.27%;蛋鸡配合料价格为2.94元/公斤,同比降低1.67%,环比升高0.34%。
受中美贸易政策影响,豆粕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近期,中国海关政策检验检疫全面收紧,导致进口大豆通关时间延长。大豆货船的通关时间从之前的5天延长至20天以上。有消息说天津港、青岛港及日照等港口出现了大量进口大豆货船排队等待通关的现象,甚至需要30天以上才能通关。进口大豆无法如期到达,许多油厂停报停签,市场一货难求,豆粕价格连续大涨,部分地区豆粕报价突破4200元/吨。
不止豆粕行情飙涨,近期玉米行情也偏强运行。此外,河南地区近期干旱天气对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市场对饲料替代品价格也存看涨预期。多方因素综合,饲料价格再次开启新一轮涨价潮,新希望六和、山东海鼎、中慧、久久和牧等纷纷上调饲料价格,涨幅在50-100元/吨。
(山东省畜牧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