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猪市困局:母猪存栏不动,养猪人何去何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7 9:17:15 关注:86 评论: 我要投稿

  猪市现状:价格低迷,产能却 “纹丝不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8 万头,环比持平。这一数据在当前低迷的猪市中引发广泛关注。当前猪市行情低迷,外购仔猪育肥已陷入亏损,但产能去化却陷入僵局,这对猪市行情而言,显然不是利好消息。
  从猪价走势来看,自 2024 年 8 月起,全国猪价进入快速下跌通道,年末跌破 16 元 / 公斤,截至目前,已连续下跌近 9 个月。猪价持续走低,反映出商品猪供应量显著增长,意味着早在 2024 年 4 月,母猪产能或许已超标,否则猪价下行不会如此迅猛。因此,尽管 2025 年 4 月母猪产能环比持平、同比仅增长 1.3%,仍可判断产能处于超标状态。那么,为何在猪价下跌、养殖利润缩水的情况下,母猪产能去化如此艰难?
  猪价暴跌,产能却为何 “僵住” 了?
  (一)规模化浪潮下的产能韧性
  当前,生猪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规模化趋势显著。中小散养户产能占比从过去的 70% 大幅降至 20% 左右 ,大中型企业成为产能主体。这些头部企业凭借独特优势,在猪周期波动中展现出强大韧性。
  它们具备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面对市场价格波动可灵活应对。即便短期内亏损,也能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维持运营。例如,部分头部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资金压力时银行信贷可及时注入,保障企业现金流稳定;还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为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种资金支持使企业面对亏损时,无需急于削减产能,甚至可在市场低谷期逆周期扩张,巩固行业地位。
  (二)政策红线内的徘徊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生猪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其中关于能繁母猪保有量的规定成为产能去化的重要考量因素。文件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调整为 3900 万头,并将绿色区间下限从 95% 降至 92% 。这一政策调整旨在为生猪产业提供更灵活发展空间,避免产能过度波动。
  截至 2025 年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8 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 103.6%,仍处于政策划定的绿色区间内 。这表明,从政策层面看,当前产能并未超标,无法触发相应产能去化机制。养猪户进行生产决策时会参考政策标准,既然政策未发出产能过剩的强烈信号,自然缺乏主动去化产能的动力。这种政策红线内的徘徊,致使产能去化陷入僵局。
  (三)成本与效率的双重 “保护”
  饲料成本在养猪成本中占重要地位,当前饲料成本的优化阻碍了产能去化。2025 年 4 月,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同比增加 4.2 个百分点,豆粕用量减少 1.3 个百分点 ,玉米价格相对稳定,维持在 2.33 元 / 公斤。这种饲料配方调整和原料价格稳定,使养殖成本有所降低。
  除饲料成本外,养殖效率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能去化进程。如今,行业 PSY(每头母猪年出栏仔猪数)已达 26 头,MSY(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数)提升至 23.4 头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每头母猪能产出更多仔猪和肥猪,摊薄了固定成本。从猪粮比价来看,4 月全国平均为 6.38:1,接近盈亏平衡点(通常为 6:1)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微利或轻微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认为自身仍可在市场中坚持,缺乏削减产能的足够动力。
  (四)市场预期的 “拉扯”
  市场预期在母猪产能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不同预期导致市场行为分化,进而影响产能去化速度。一方面,2025 年春节后二次育肥活跃度显著提升。部分养殖户看涨,通过延长出栏周期、增加体重博弈价格反弹 。这种行为短期内减少了可出栏生猪数量,使市场生猪供应相对减少,价格得到一定支撑。但长远来看,却延缓了产能去化进程,因为原本应出栏的生猪留在养殖场,母猪产能也相应保留。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走势对企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期货市场远月合约价格维持在成本线上方,让部分企业看到希望。基于 “下半年消费旺季支撑价格” 的预期,它们对外购仔猪的积极性大幅上升 。企业认为,即便当前市场行情不佳,但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到来,猪价有望上涨,外购仔猪育肥仍有利可图。这种预期导致仔猪价格居高不下,而仔猪价格上涨又促使大部分企业选择保留母猪产能,以降低未来养殖成本。
  外购仔猪育肥:首当其冲的亏损危机
  (一)利润倒挂:残酷的现实
  在当前猪市中,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面临严峻考验。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0 日,生猪(外三元)全国均价为 14.7 元 / 公斤,周环比下跌 0.7% ,市场行情低迷。在养殖端利润方面,5 月 23 日当周,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 - 16.06 元 / 头,周环比下降 64.26 元 / 头;自繁自养利润 48.21 元 / 头,周环比下降 32.45 元 / 头 。两组数据对比,外购仔猪育肥的利润下降幅度是自繁自养的两倍之多,这一现实让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处境艰难。
  出现如此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外购仔猪成本过高。仔猪价格如同高悬在养殖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价格过高,就会大幅压缩后期盈利空间。猪价下跌时,高价仔猪成本的劣势被无限放大,导致利润迅速缩水,甚至出现亏损。这种利润倒挂情况,使外购仔猪育肥在当前猪市中处于极为不利地位。
  (二)未来阴霾:持续的压力
  当前母猪产能去化缓慢,给未来猪市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出栏量的 10 个月传导周期,2025 年 4 月存栏量 4038 万头,对应的是 2026 年 2 月前后的生猪供应峰值 。尽管当前外购仔猪亏损已达 - 16.06 元 / 头,但规模化企业去化意愿不足,供应端压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缓解。
  从成本结构来看,外购仔猪养殖成本结构具有高敏感性与低弹性特征 。高价仔猪成本在上半年贯穿始终,尤其是在 2025 年 3 - 5 月期间,成本上行明显,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养殖户的亏损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养殖户不仅要承受当前的亏损压力,还要面对未来供应增加、价格下跌的风险,形势严峻。
  警惕!二次育肥退潮的 “多米诺骨牌”
  近期,二次育肥领域监管趋严。广东化州等地实施严格的二次育肥监管措施,运输路线全程 GPS 追踪。这一举措使二次育肥户压力增大,被迫提前出栏。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4 月样本企业出栏生猪流入二次育肥渠道的占比达 33.54% ,比例较高。一旦这些被二次育肥的生猪集中释放到市场,将对猪价产生巨大下行压力。从市场供需关系看,生猪供应量突然增加,而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同步增长,猪价下探至 14 元 / 公斤以下的风险极高 。这对本就低迷的猪市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会进一步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甚至导致更多养殖户陷入亏损。
  养猪人的破局之路:理性规划,稳健前行
  母猪产能去化缓慢,对养猪业产生全方位且深远的影响。不仅导致猪市长期低迷,压缩养猪人利润空间,还拉长猪周期,使亏损风险不断累积 ,威胁整个养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在严峻形势下,无论是自繁自养的养殖户,还是外购育肥的从业者,都需保持清醒头脑,理性进行生产规划。要清晰认识自身成本控制能力,从饲料采购、养殖技术提升、疫病防控等多方面入手,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充分考虑自身资金储备情况,确保在市场行情不佳时,有足够资金维持养殖场正常运转。
  切勿盲目跟风,被市场短期波动迷惑,以高成本踏入低行情的 “重灾区” 。做出每一个决策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实现稳健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猪肉消费市场的“热”与生猪养殖行业的“冷”2025/5/28 20:12:36
招远市生猪价格分析及后市预测2025/5/28 18:53:53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通报2024年全国生猪产能调控生产劳动2025/5/28 18:46:00
2025年5月28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5/28 18:43:51
2025年5月28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5/28 18:43:31
猪价“过山车”:三天暴涨,六月又要凉凉?2025/5/28 13:27:4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