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涨跌风云:迷雾中的后市走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7 9:19:31 关注:107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价现状:跌宕起伏的价格曲线
2025 年的猪价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犹如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惊险大片,对养殖户与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自 5 月以来,全国标猪平均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价格曲线一路下行。截至 5 月 24 日,猪价已跌至 7 元 / 斤附近,不少省份的价格更是跌破 7 元,这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在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各地区猪价表现存在差异。河南、河北等地的大猪价格跌破 7 元 / 斤大关,东北地区的猪价也大幅下滑,整个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养殖户面对辛苦养殖的生猪却无法获得理想收益,内心充满无奈和焦虑。
然而,市场行情出现转折,昨日猪价止跌回暖。这一变化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养殖户重新燃起希望,投资者也开始重新评估市场并思考下一步投资策略。猪价走势在涨跌之间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有人预测今年猪价将以稳为主,总体走势在 7 - 8 元 / 斤之间,难以跌至 6.5 元 / 斤;但也有观点认为猪价要涨到 9 元 / 斤。双方观点分歧较大,使得养殖户和投资者在决策时面临困惑。在众说纷纭的背后,猪价未来走势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数据透视:出栏压力的放大镜
在猪价波动的过程中,数据为分析市场提供了关键视角。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4 月份全国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6.5%,环比增长 0.6%。这一增长幅度虽看似不大,但对未来市场供应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这些中大猪将在未来 2 个月(5 - 6 月份)集中出栏,届时市场生猪供应量将显著增加。
目前,市场膘肥价差倒挂现象严重,价差高达 6 毛,这意味着大猪价格相对较低,养殖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河南、河北、东北等地的大猪价格已跌破 7 元 / 斤大关,养殖户面临低价出售的困境。
自 5 月以来,全国标猪价持续下跌,5 月 24 日猪价已跌至 7 元 / 斤附近,多省价格低于 7 元。二次育肥现象引发行业关注,养殖户将猪价下跌原因部分归咎于二次育肥的盲目跟风,认为其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据一线反馈,目前市场大猪存量依然较多。今年 2 月份以来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因不愿低价出售,尤其是 4 月底以 8 元 / 斤高价购入的二次育肥猪尚未到出栏时间。这些大猪的存在对市场价格构成潜在压力,如同悬在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外,天气炎热对大猪饲养和运输产生不利影响。高温导致大猪食欲下降,生长速度减缓,饲养成本增加;同时,炎热天气增加大猪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加大运输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若猪场出现集中出栏中大猪的情况,屠宰场可能会利用市场供需关系压低采购价格,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综上所述,中大猪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行压力,养殖户面临的经营压力将持续增大。
政策风云:调运管控与二育限制
政策因素在猪价波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期,多省加强对生猪调运的监管,黑龙江、山东、河北、广西、广东等地纷纷采取措施,其中两广地区执行力度尤为严格。自 5?1 节后,生猪调运开具 A 票难度增加,A 票作为生猪合法调运的关键凭证,其开具难度的提升直接限制了生猪跨区域运输。对于生猪外调较多的省份,这导致本地市场生猪供应过剩,价格受到明显冲击,原本脆弱的猪价进一步下跌,养殖户处境愈发艰难。
除了严查生猪调运,多家集团企业被要求停售二育的消息也引起广泛关注。网传河南某大场已停止销售二育,但目前其他集团态度不一,部分集团明确表示仍可销售二育猪。这反映出行业内对停售二育存在不同看法,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政策角度看,官方对二育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猪肉价格在我国 CPI 中占据重要比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官方政策重点在于 “维稳”。目前全国生猪产能供给基本稳定,从全国能繁母猪数 2024 年 9 月存栏 4062 万头到 2025 年 3 月 4039 万头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生猪压栏体重、禁止二育成为稳定猪肉价格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市场猪肉供给。
此外,二育不仅不利于疫病防控,还存在诸多弊端。二次育肥猪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疫病传播风险。同时,二育料肉比高,不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二育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养殖方式与战略目标相悖。
官方建议:理性生产的指南针
农业农村部官方指定平台发布的信息为养殖户提供了重要指导。“前期压栏和二育的集中释放,全国猪价跌至 14 元 / 公斤左右,多省甚至下跌至 14 元以下,大猪跌幅更大,部分养殖户陷入亏损。” 这一信息使养殖户深刻认识到当前猪价走势的严峻性。
官方明确指出,二次育肥对当前猪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二次育肥在短期内可能对猪价有一定支撑作用,但从长远看,扰乱了市场预期,对市场稳定造成危害。自 2 月份以来,每次猪价下跌,二次育肥迅速进场,导致市场产生 “淡季不淡,旺季猪价能涨更高” 的误判,养殖户盲目跟风,加剧了市场波动。
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养大猪的行为导致市场猪肉供给偏多,大量大猪涌入市场,造成供过于求,猪价难以维持高位。养殖户原本期望通过养大猪获取更高利润,却导致市场失衡,自身陷入困境。
今年官方多次呼吁 “不要上二育”,这是基于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养殖户的关怀。例如,若 3 月份卖掉一批大猪后再养一批,在当前猪价下跌情况下无需过度恐慌。但养殖场(户)往往难以控制贪欲,选择压栏和二次育肥,试图获取更大利益,这种盲目跟风行为通常会导致在市场波动中遭受更大损失。
官方表示,若养殖户按照预警信息安排生产,情况将有所不同。回顾去年 3 月份,官方建议稳住养大猪,5 月份预计猪价上涨加速,8 月份逢高出栏,年底留大猪,春节前加量卖。这些建议基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指导。如果养殖户能够听从官方建议,合理安排生产,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实现稳定收益。
今年官方一直强调 “猪够大就卖”,这一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及时出栏可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证养殖户基本收益,同时有助于稳定市场供需关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养殖户应理性看待市场,避免被短期利益迷惑,根据市场变化和官方建议合理调整养殖策略。
后市展望:迷雾中的价格走向
在出栏压力、政策调控、市场心理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猪价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从出栏压力看,5 - 6 月份中大猪的集中出栏将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使原本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严峻,猪价上涨面临较大阻力。
政策调控方面,多省严查生猪调运和限制二育的政策旨在稳定猪价,但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生猪调运限制打破了部分地区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生猪无法顺利流通;二育限制虽有助于减少市场猪肉供给,但损害了部分养殖户利益,引发行业争议。
市场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养殖户在面对猪价波动时,往往处于矛盾心理,既希望猪价上涨获取更高利润,又担心市场不确定性而不敢轻易决策。这种犹豫和观望态度降低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加剧了猪价波动。
综合以上因素,猪价维稳虽存在可能性,但面临诸多挑战。实现猪价稳定需要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努力。政府应完善政策调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确保政策有效执行;企业应调整生产策略,合理控制产能,避免盲目跟风;养殖户应保持理性,根据市场变化和官方建议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时机。
未来市场中,猪价可能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养殖户和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在充满变数的市场中立足。同时,期待行业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使猪价回归合理水平。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