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养猪行业大变局:中小养户的困境与希望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16 8:56:05 关注:126 评论: 我要投稿

  养猪行业的 “冰火两重天”
  当下,养猪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时期,呈现出极为显著的 “冰火两重天” 态势。一方面,集团化猪企在资本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扩张进程显著加速,持续拓展业务版图,产能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中小养户在环保压力、疫情冲击、市场行情波动等多重困境的制约下,纷纷面临生存危机,无奈选择退出市场,且这一退出趋势至今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尤其是今年,南方水网地区掀起的新一轮环保行动,将中小养户艰难的生存状况完全暴露,使其未来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陷入更深层次的迷茫。
  数据背后:中小养户的艰难处境
  (一)5 年锐减 1300 万,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过去数年,养猪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数据角度而言,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极为巨大。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聂善明在 2024 年 8 月湖南长沙举办的 “天蓬论坛” 上分享的数据显示,短短 5 年时间,规模以下散养户减少了 1300 多万户,降幅高达 41%。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大量中小养户被迫离开该行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集团养殖,尤其是上市猪企的产能占比快速提升。2025 年上半年,20 家上市猪企出栏量达到 9477.32 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609.73 万头,同比增长 20.46%。在这 20 家企业中,仅有 5 家企业的出栏量出现小幅下降。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清晰地展现出养猪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
  (二)迷茫与坚守,养户们的心声
  数据是客观的,但数据背后养户们的经历和心声却饱含情感,充满无奈与迷茫。佛山市某家庭猪场老板杨利(化名)就深陷困境,资金紧张成为沉重负担,使其对猪场未来深感忧虑,“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猪场还能维持多久 。” 在他看来,随着大集团在养猪行业的发展愈发壮大,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似乎不断被压缩,未来发展道路愈发狭窄 。
  浙江龙游县,曾经的 “生猪养殖大县”,其养猪业的兴衰是众多家庭农场发展的典型缩影。2014 年,这里的存栏母猪数量高达 14 万头,家庭农场发展繁荣。然而,到 2023 年,存栏母猪仅剩下 1 万余头,家庭农场户数更是锐减至 200 多家 。短短几年间,曾经的辉煌不再,变化之大令人感慨。
  湖南郴州的李子雄(化名)也是众多迷茫养户之一。他自 2008 年投身养猪行业,起点较高,一开始便建立了拥有 100 头母猪的猪场。凭借自身努力和对市场的把握,两年后存栏母猪数量增加到 300 头,在当地县城颇具知名度 。但命运多舛,两次非洲猪瘟的沉重打击,使他的猪场遭受重创,如今存栏母猪只剩下 50 余头 。经历行业的大起大落,李子雄心中满是疲惫和无奈,“我不想再养猪了,但没办法 。” 这句简单话语,道出了无数家庭农场主的心声,他们在困境中挣扎,想要放弃却又难以割舍,因为这不仅是他们的事业,更是生活的希望。
  探寻根源:是什么逼走了中小养户
  (一)环保高压,难以承受之重
  自 2015 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整个养殖业被纳入严格的环保监管体系。禁养区的划定对许多中小养殖户而言犹如釜底抽薪。位于禁养区内的猪场,无论规模大小,均面临关停、拆除的命运 。
  而粪污处理设施的强制配备要求,对中小养殖户来说是巨大挑战。建设一套符合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需投入大量资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对于资金本就紧张的中小养殖户而言,这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巨额开支 。并且,即便有资金投入,他们还面临技术难题,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缺乏专业运维人员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众多中小养殖户只能无奈退场 。以 2025 年南方水网地区的环保行动为例,湖南、广西等地的许多中小养殖户,因无法达到环保要求,不得不忍痛关闭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猪场 。
  (二)疫情阴霾,防控能力短板
  2018 年,非洲猪瘟的突然爆发,给养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由于中小养殖户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无论是猪舍硬件设施,还是日常管理措施,都难以有效抵御病毒入侵,使其成为疫情重灾区 。数据显示,散户在疫病中的损失率比规模场高出 70%,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这种差距愈发明显。规模场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专业技术团队,可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管理,到猪舍定期消毒、检测,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而中小养殖户因资金和技术限制,很难做到如此全面严格的防控 。一旦疫情爆发,他们往往无力应对,只能眼睁睁看着猪群被病毒侵害,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中小养殖户对养猪行业失去信心,选择退出这个充满风险的行业 。
  (三)价格风暴,抗风险能力悬殊
  过去,猪价虽有波动,但大致遵循 4 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养殖户可据此调整养殖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然而,近年来,随着资本大量涌入,猪价波动愈发频繁剧烈,有人戏称猪价从 “四年一周期” 变成了 “一天两周期” 。
  这种频繁的价格波动,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户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猪价下跌时,他们往往面临亏损,辛苦养大的猪卖不上好价钱,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而猪价上涨时,因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有限等原因,他们又很难及时把握机会,以高价卖出生猪 。相比之下,集团猪企在应对价格波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他们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同时,凭借庞大采购规模,还能在原料采购上获得更优惠价格,进一步降低成本 。
  (四)集团布局,“卖猪难” 雪上加霜
  在生猪产业链中,屠宰环节是连接养殖和消费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集团猪企纷纷加速布局屠宰端,通过建立自己的屠宰厂或与大型屠宰企业合作,逐渐掌握生猪收购主导权 。这导致屠宰企业在采购生猪时,往往优先选择规模化猪场的生猪 。一方面,规模化猪场的生猪在质量和规格上更统一,便于屠宰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 ;另一方面,与规模化猪场合作,屠宰企业可获得更稳定的货源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
  而中小散户则因此陷入 “卖猪难” 困境 。他们的生猪因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屠宰企业采购要求,只能被迫选择价格更低的销售渠道,甚至有时找不到买家 。“卖猪难” 不仅直接影响中小散户收入,还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使其在养猪行业中处境更加艰难 。
  行业曙光:各方助力中小养户发展
  (一)保障供给,中小养户不可或缺
  尽管中小养殖户的退出是行业集约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从我国基本国情以及行业实现良性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仍需得到高度重视,因其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供应链韧性具有关键作用。
  从保障供给的现实需求来看,中小养殖场户的产能在全国总量中仍占近三分之一的比重,这是不容忽视的庞大数字 。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明确指出,“从保障我国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出发,农业农村部始终坚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动种养结合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 。2022 年,年出栏 500 - 5000 头的适度规模场户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 31.2%,已然成为生猪稳产保供的主力军 。” 这充分表明,中小养户在稳定生猪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一旦中小养户数量持续大幅减少,生猪市场的供应平衡很可能被打破,进而引发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最终影响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
  (二)院士呼吁,为中小养户发声
  在中小养户面临重重困境之际,行业中的多位院士积极为其生存发展呼吁发声 。
  7 月 10 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谯仕彦院士在媒体会议上透露,生猪产业专家已奔赴正在开展大规模环保核查的几个省份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中,他深切感受到中小养殖户的艰难处境,于是呼吁:“要给中小养殖户改正的时间,否则以后变成集团化发展,不符合发展的主旋律 。我们应深入研究和关注中小规模猪场如何把猪养好,如何做好环保处理工作 。” 他的这一呼吁,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
  还有 “养猪院士” 印遇龙,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小养户发展,曾多次向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倡导通过散户养猪来发展家庭养殖业 。他认为,“中国有 6 亿多农村人口,农村很多家庭都有养猪的传统习惯,鼓励农民多养猪、养好猪,这对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在他看来,散户养猪与目前所倡导的推动生猪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理念并不矛盾,两者完全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展 。他还指出,散户养猪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三)政策支持,明确发展方向
  2024 年 8 月,农业农村部公开了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关于强化支持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的提案》的答复 。答复中明确提到 “支持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短短一句话,却意义重大,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也给广大中小养户吃下 “定心丸” 。
  这一政策导向的明确,意味着国家充分认识到适度规模养殖在生猪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有利于保障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还能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对于中小养户来说,这是积极信号,表明国家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助力其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实现更好发展 。
  展望未来:中小养户的破局之路
  尽管当前中小养户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危机中也蕴含机遇。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小养户不能消极等待,而应积极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破局路径。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搭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框架提升猪育种准确性2025/7/16 18:15:31
2025年7月16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7/16 18:00:51
2025年7月16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7/16 18:00:34
欧盟批准里氏木霉CBS 114044生产的内切-1,4-β-木聚糖酶作为育肥猪等2025/7/16 12:10:33
2025 年上半年猪企业绩分析2025/7/16 11:00:06
甘肃临泽县对生猪屠宰场《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25/7/16 10:50:1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