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生猪数据:市场背后的真相与趋势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17 8:43:27 关注:85 评论: 我要投稿
|
|
上半年生猪数据全景展现
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半年度经济数据,清晰呈现了生猪行业的发展态势。上半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 4843 万吨,同比增长 2.8%。其中,猪肉产量增长 1.3%,牛肉产量增长 4.5%,禽肉产量增长 7.4%,羊肉产量下降 4.6%;牛奶产量增长 0.5%,禽蛋产量增长 1.5%。
在生猪养殖关键指标方面,二季度末,生猪存栏量为 42447 万头,同比增长 2.2%;上半年生猪出栏量达 36619 万头,增长 0.6%。这些数据表明,上半年生猪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存栏量和出栏量的增长,反映出市场供应稳定,为整个肉类市场的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存栏数据解读:去产能的迷局
在生猪产业发展进程中,存栏数据是反映行业动态的关键指标。今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环比下降 2.4%,乍看之下,似乎预示着行业去产能进程已经开启。但深入分析后发现,与往年同期一季度降幅相比,今年环比降幅明显偏小,这表明行业整体去产能进度较为缓慢。
究其原因,成本与利润的微妙平衡起到关键作用。当前,养猪行业仍处于盈利状态,这与养殖成本下降密切相关。随着养殖技术进步、饲料成本优化以及管理效率提升,行业整体养殖成本降低,使得养殖户在当前市场价格下仍能维持一定盈利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主动去产能动力明显不足。毕竟,对于养殖户而言,只要有利可图,就缺乏削减产能的积极性。
在分析一季度存栏变化时认为,今年二季度存栏将延续一季度下降趋势。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预期行业会在二季度迎来被动去产能,即行业可能陷入亏损状态。当市场价格低于养殖成本,养殖户面临亏损压力时,为减少损失,往往会被迫削减产能,包括淘汰母猪、减少存栏量等。然而,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偏差。直至目前,行业依然保持微利,并未迎来预期中的被动去产能。
面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呼吁规模头部企业自发主动调减母猪产能,尤其是严格限制新增母猪产能。以行业 “一哥” 牧原股份为例,二季度能繁母猪数量小幅下降 5 万余头。这一举措可视为主动调减母猪的积极行动,也标志着牧原股份由原来的产能扩张期进入产能稳定期。头部企业的这一转变,对整个行业的产能调控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有望引导行业逐步实现供需平衡。
出栏与猪肉产量:数据背后的供需密码
将 2023 年和 2025 年同期的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数据进行对比,市场供需状况便清晰呈现。从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以及上半年,当期生猪存栏量与生猪出栏量均低于 2023 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一季度猪肉产量却高于 2023 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对比 2023 年仅少 0.4%。
进一步分析发现,今年出栏总量较 2023 年低 2.5%,但猪肉产量却基本持平。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今年出栏体重显著增加,单体增重成功弥补了出栏数量的不足。2023 年 6 月,生猪出栏胴体重为 80.75,而 2025 年 6 月这一数据增长到 82.47,增幅达 2.13%。这种出栏体重的增加,反映出养殖端存在明显的压栏增重倾向。养殖户通过延长生猪养殖周期,增加生猪体重,以期在市场价格波动中获取更高收益。
压栏增重倾向对猪价产生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上半年整体猪价比市场预期偏强的现象。当市场上生猪供应相对减少,而出栏体重增加时,猪肉实际供应量并未大幅下降,这使得市场供需关系相对稳定,从而支撑了猪价稳定。即使在持续增重后,市场降重负反馈同样未带来价格进一步崩塌,这也进一步说明总体存栏并不绝对过剩的事实。
综合来看,今年养殖端微利状态进一步制约了行业大规模去产能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窄幅震荡贯穿全年或将成为市场常态。行业进入相对不应期,缺乏足够刺激因素打破当前市场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将继续在供需相对平衡、价格窄幅波动状态下运行,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能繁母猪存栏分析:产能的晴雨表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产能的关键指标,其变化对整个生猪市场供应有着深远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3 万头,3 月末为 4039 万头,二季度能繁母猪净增加 4 万头。与 2024 年末的 4078 万头相比,能繁母猪仍少 35 万头。
从时间维度分析,一季度能繁母猪较去年底减少,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部分养殖群体基于对市场行情的判断,主动淘汰能繁母猪,以优化产能结构,降低养殖成本。2024 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较高,市场预期 2025 年生猪供应较为充裕,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这促使一些养殖户提前进行产能调整。
而二季度能繁母猪微增反映出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尽管一季度未出现预期的猪价大跌,行业仍保持微利,这使得部分养殖户认为市场仍有一定盈利空间,从而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一些养殖户可能受短期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对未来市场走势过于乐观,进而做出增加产能的决策。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未来生猪市场供应影响不容小觑。按照生猪生长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通常会在 10 - 12 个月后反映到生猪出栏量上。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稳定或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供应将相对充足;反之,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未来生猪出栏量也将随之减少,市场供应可能趋紧。
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去年底仍有一定差距,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供应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将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受疫病、政策、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猪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走势。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市场未来走向预测
展望未来,生猪市场在价格、产能去化以及供需关系等方面的走向备受关注。从价格方面来看,考虑到当前养殖端微利状态以及行业产能相对稳定格局,未来一段时间内,猪价大概率仍将维持窄幅震荡态势。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成本不断下探,已然重塑了行业的盈亏底线。2025 年 5 月,牧原养殖成本降至 12.2 元 / 公斤 ,其成本优势极为显著,使得行业成本底从 16 元下移至 14 元。这意味着猪价在短期内跌破 14 元 / 公斤的可能性较小,而当猪价高于 14 元时,牧原单头盈利超 200 元,中小养殖户却仅能保本。
从产能去化角度分析,虽然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去年底有所减少,但二季度微增现象表明,产能去化进程并不顺利。若行业盈利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叠加政策对规模头部企业产能扩张的限制持续发力,预计未来产能去化趋势将会有所加强。随着大型集团猪企产能扩张受限,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步入下行通道,企业也将更加聚焦于种群优化、提升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等生产效率指标 。
在供需关系上,供给端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出栏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需求端则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居民消费观念转变、牛肉等替代品价格影响等。尽管随着学校开学、中秋佳节临近等因素,需求端有望迎来边际改善,但总体需求增长幅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 2025 年全年,生猪市场仍将处于供略大于求状态,供需缺口基本抹平,这也将对猪价形成一定压制。
未来生猪市场充满变数,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成本变化、政策动态以及供需关系调整,合理调整养殖和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风险。政策制定者也需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调控政策,以促进生猪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发布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