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源杯-第三届(2025)水禽产业五岳论坛暨山东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英集团渠道负责人徐金强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强英集团食品业务发展与探索》的精彩报告,分享了强英集团在全产业链闭环模式下的发展经验与未来规划,为与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行业参考。
一、依托集团全产业链闭环优势,发展食品业务
强英集团依托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在种禽繁育、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等环节取得了显著成绩。集团所属黄山种禽公司于2020年成功育种国家级审定的“强英鸭”新品种,2022年集团入选农业部“强优势”种业阵型企业,进入国家种业第一方阵。砀山、蒙城、泗水种禽公司父母代种鸭存栏量与商品代孵化量在国内名列第二,年孵化鸭苗达6亿羽。
在饲料生产方面,强英集团配套饲料厂4家,年产能达210万吨,闭环运作,供给自有体系内肉、种鸭养殖,料比严格控制在1.8以上。食品加工环节,萧县、泗县、蒙城、利辛四家屠宰场共12条生产线在2016年12月底全部建成,目前投产10条,年屠宰加工肉鸭可达1.6亿只,拥有“强英”“精英”两大品牌,2019年5月屠宰量跃居全国前三强。
二、品质与市场拓展
(一)产品售价与品控
自2020年开始,强英产品综合售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得益于集团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市场导向的精准把握。
强英集团将品质视为食品发展的基石,从客户需求出发,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行业领先的产品分级标准,以应对多渠道需求。集团重视客诉管理,每周由专人电话回访客户,市场人员及时反馈质量问题,严格限定客诉处理期限。
在饲料供应方面,集团实现闭环自供,调整及时,确保料比严格控制在1.8以上。分公司和技术中心协同管理,细分工、多环节、高频次,通过现场-日检-飞检-巡检等方式,确保品质管控到位。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集团从宰前、中、后期批批检测,吨产品检测费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根据品质和季节需要,设定合理出栏日龄,原料最佳只重考核权重高。此外,集团还实施了吹哨人制度,调整考核方式,对生产部门不考核出成率和售价,确保品质优先。
(二)市场理念
强英集团坚持长期主义,以品牌引领、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品牌溢价能力。集团精心饲喂管理,提供稳定优质的产品,科学饲料配方,确保优质种苗供给。在市场拓展方面,集团合理布局市场,严格保护市场,与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帮助设计和改良产品,满足市场对新品和爆品的需求。
三、当前市场状况
当前白羽肉鸭市场的现状经过一年多的底部研磨,无论是大流通、传统酱卤企业,还是休闲渠道、乡巴佬工厂,对行情和价格判断都极为谨慎。主要表现为:
(一)大流通
最优化库存,采购极致压价,但终端售价并未随原料成本降低而调低。在当前低消费、低需求状况下,多数实行“保利润舍营收、要收益弃市场”的策略,抑制了上游产品的向下输出。
(二)加工厂及用户
低库存运转,减少租库面积以降费用,货品随卖随进,短期操作。以前库存分配比例为屠宰端-流通环节-加工环节4-3-3当前约70%的产品积压在上游屠宰端。屠宰工厂受限于资金、库容等急于出货,又因供需不匹配,致使价格极度内卷。不断降价的趋势,下游各端不敢多做库存,形成恶性循环。进入7月份,随着行业去产能进度加快,市场出现积极信号,但这属于供给端的自我被迫调整,对需求和消费的影响仍不明显。
四、食品业务未来展望
(一)未来市场需求
屠宰企业应改变传统加工方式,逐步推行柔性化、定制化生产。产品形式方面,应学习肉鸡的做法,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如细分化产品、功能性产品。管理思维方面,应从终端需求倒推企业的流程重塑以及组织架构变革,以适应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消费场景多元化的期望。
(二)强英食品未来规划
强英集团将继续聚焦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品牌价值。未来规划包括开拓和布局第二(国外)市场,进入宠物食品领域,继续完善和拓展产业链。
强英集团渠道负责人徐金强先生的报告为白羽肉鸭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前瞻性的建议。强英集团在全产业链闭环模式下的成功实践,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未来,强英集团将继续以品质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白羽肉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贡献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