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饲料价格异动:涨声一片下的区域分化
(一)全国主流饲企集中调价,猪料涨幅最突出
近期,饲料市场态势活跃。自 7 月下旬起,涨价潮迅猛袭来。湘大、海新、九鼎、通威等业内头部饲企相继发布涨价通知。此次涨价所涉饲料品类丰富,其中教槽料、乳猪料等仔猪饲料涨幅显著,每吨价格上涨幅度为 50 - 100 元。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4 日,全国猪饲料均价相较上月上涨幅度达 6.8%。在华北地区,猪饲料均价已达 3250 元 / 吨;华南地区因进口原料成本较高,部分企业报价突破 3400 元 / 吨。不仅猪饲料价格上涨,肉鸡、水产饲料价格亦呈上涨态势,然涨幅小于猪饲料,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生猪养殖对饲料需求具备较强刚性支撑,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动,生猪养殖对饲料的需求恒定存在。
(二)区域市场呈现 “北稳南涨” 格局
从地域维度审视,饲料价格差异显著,呈现 “北稳南涨” 格局。东北地区作为玉米主产区,原料供应充足,饲料价格相对稳定,黑龙江、吉林等地猪料均价稳定维持在 3100 - 3200 元 / 吨。华东、华南地区则不然,其对进口玉米依赖程度较高,加之运输成本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价格涨幅明显。在浙江、广东,部分企业猪料报价较月初已上涨 150 元 / 吨。再看华北地区,随着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市场对后期原料供应预期有所改善,价格涨势逐渐趋缓。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此轮价格波动
(一)原料供应偏紧推高生产成本
玉米和豆粕作为饲料的核心原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决定饲料成本底线。2025 年 1 - 6 月,我国进口玉米及玉米粉数量仅为 79 万吨,同比暴跌 92.8%,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纪录。国内陈化玉米库存持续消耗,以 7 月潍坊玉米现货价格为例,已达 2440 元 / 吨,与年初相比上涨 18%。国储玉米轮出拍卖量逐步减少,且养殖旺季来临,市场对玉米需求回升,短期内,玉米市场仍处于 “紧平衡” 状态,价格易受市场因素影响而波动。
豆粕价格走势波动剧烈。8 月 4 日,豆粕现货市场地域分化明显,新疆地区因运输限制,报价高达 3550 元 / 吨,而华东多省价格跌破 2900 元 / 吨。尽管国内油厂开机率维持在 63% - 65%,但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豆粕价格形成压制。美豆优良率高企,预示大豆产量可能增加,市场供应预期趋于宽松;阿根廷下调出口关税,使其大豆在国际市场更具价格优势,国内豆粕价格因而受到冲击。不过,从政策层面来看,“豆粕减量替代” 工作持续推进,饲料企业积极响应,通过添加杂粕、酶制剂等方式,降低豆粕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长远来看,或可缓解我国对豆粕原料的依赖压力。
(二)养殖成本与猪价倒挂挤压行业利润
养殖行业当前面临困境。据新牧网数据,7 月 3 日至 25 日,全国生猪均价从 7.78 元 / 斤降至 7.13 元 / 斤,跌幅超 8% 。与此同时,饲料成本上涨约 10%,致使自繁自养模式下养殖户头均亏损扩大至 150 元。此亏损局面导致中小散户补栏意愿低迷,规模猪场虽凭借成本管控优势努力维持产能,但整体养殖端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此情形下,部分企业开始调整存栏结构,不再单纯追求数量,转而培育优质种猪,期望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探寻新盈利点 。
(三)期货市场与政策预期双重博弈
在期货市场,玉米期货 2509 合约 7 月价格显著下滑,反映出市场对三季度新粮上市后供应改善的预期。市场普遍认为新粮上市后,玉米供应将增加,价格随之下降。豆粕期货价格受美豆天气市影响,短期波动加剧。天气对大豆生长至关重要,天气不佳可能导致大豆产量减少,豆粕价格上涨;反之则下跌,因此投资者密切关注美豆产区天气变化。
政策层面,国家积极作为,持续推进饲料原料保供稳价工作。7 月,国家加大进口玉米拍卖力度,向市场投放更多玉米以增加供应、稳定价格。同时,引导企业优化配方结构,降低对单一原料的依赖,从多方面保障饲料原料稳定供应与价格稳定。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政策组合拳将逐步发挥作用,平抑原料价格波动,但从成本端到终端的价格传导需要一定时间,难以一蹴而就。
三、后市展望:旺季不旺下的破局之道
(一)三季度饲料价格或现阶段性高点
北大荒粮食贸易从业者分析认为,尽管新季玉米即将集中上市,但当前陈粮库存处于低位、养殖需求旺季与国际粮价高位震荡叠加,饲料价格因原料成本支撑仍将维持高位,预计 8 - 9 月可能出现阶段性峰值。建议养殖企业把握期货市场回调时机,通过远期合约锁定部分原料采购成本,规避现货市场剧烈波动对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二)行业会议释放转型信号,技术创新成破局关键
8 月 25 - 28 日即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 “2025 第三届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 与 “全国猪业好种苗产业链接大会”,将聚焦母猪营养体系建设、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疫病净化等热点议题。福建作为生猪养殖大省,拥有 158 家蓝耳双阴猪场,其探索的 “高健康种猪 + 精准营养” 模式,为行业提供了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的新思路。参会企业表示,未来将加大功能性饲料研发,通过营养调控提升养殖效率,对冲原料价格上涨压力。
(三)长期趋势:规模化与集约化加速演进
当前饲料养殖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中小散户因成本管控能力较弱逐步退出市场,规模化企业凭借原料集采优势、技术研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国饲料产量同比下降 4%,但头部 20 强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 6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种结构性变化将推动饲料企业与养殖场形成更紧密的利益联结,通过定制化饲料、养殖托管等模式实现共赢。
结语: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8 月饲料价格上涨,既是原料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行业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对于养殖端而言,需密切关注原料市场动态,利用政策红利优化采购策略;对于饲料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拓展多元化原料渠道是破局关键。随着行业会议的召开与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饲料养殖产业链将在挑战中加速重构,唯有拥抱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