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玉米市场“南北分化”:山东降价vs黑龙江高开,新粮上市前多空博弈加剧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8 13:43:50 关注:25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南北市场态势迥异:山东价格持续下行,黑龙江高开试探

  (一)山东:到货量激增引发价格大幅下降
  9 月 8 日,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量维持在 400 辆以上的高位水平。企业收购价格较上周累计降幅达 0.03 - 0.05 元 / 斤,远超此前两日涨幅,呈现出跌势加速的显著特征。潍坊盛泰药业挂牌价降至 1.05 元 / 斤,较月初下跌 8%;滨州金汇玉米收购价为 1.06 元 / 斤,创下 60 天以来的新低。主要原因在于华北新粮陆续进入市场,同时东北陈粮、春玉米集中出库,导致市场供应短期内过剩,企业借此压价,进而形成 “逢涨必跌、越跌越狠” 的负向循环局面。
  (二)黑龙江:新粮开秤价格超出预期,实则暗藏隐情

  与山东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黑龙江新粮开秤价格超预期高开。青冈龙凤、京粮龙江潮粮收购价(30 水)达 0.87 元 / 斤,折干价为 1.08 元 / 斤,与华北山东陈粮价格持平。此举虽在短期内刺激当地企业收购情绪有所回暖,但实际成交数量稀少。企业对新粮杂质、生霉粒验收标准极为严苛,扣除扣杂费用后,实际到手价格低于 1.05 元 / 斤。并且当前新粮上市量不足 5%,市场处于 “有价无市” 的试探性博弈状态。
  二、黑龙江新粮 “高开” 背后的三大实质:试探、虚高与质量隐患

  (一)试探性高开:旨在为陈粮去库存创造条件

  黑龙江当前陈粮库存同比减少 20%,但这并不表明去库存压力已完全解除。企业采取新粮高开策略,实际上是在释放 “挺价信号”,试图引导贸易商加快出清手中的陈粮。相关数据有力支撑了这一策略:8 月,黑龙江陈粮出库量每周递增 15%,看似成效显著。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深加工企业的淀粉库存已达 30 万吨,在短时间内,企业的消化能力极为有限。由此可见,新粮高开策略的真实目的并非推动新粮市场的繁荣发展,而是借助价格信号,盘活陈粮库存。
  (二)价格虚高:与华北相比性价比失衡
  黑龙江新粮看似与山东收购价持平,折干价达到 1.08 元 / 斤,但背后隐藏着地域价差问题。从黑龙江运输潮粮至山东,仅运费就高达 0.05 元 / 斤,并且当潮粮水分超过 30% 时,还需进行二次烘干,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成本。相较之下,山东本地新粮(30 水)收购价为 0.82 元 / 斤,折干价 1.03 元 / 斤,在价格与运输成本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如此一来,黑龙江新粮的高开不仅难以改变 “北粮南运” 规模萎缩的趋势,还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价格优势。
  (三)质量下滑:减产预期与参差不齐的粮食品质根据田间调研结果,黑龙江新粮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前期的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致使容重 680g/L 以下的玉米占比达 30%,生霉粒超标率较去年增加 5%,优质粮比例不足 40%。企业也明确表示,1.08 元 / 斤的高价仅针对优质粮,对于普通粮,实际收购价低至 1.02 元 / 斤。由此可见,所谓的 “高开” 并非整体价格的普遍上扬,而是 “优粮优价” 的结构性行情,普通粮农并未从高开价格中获得实际利益。
  三、华北及山东:新粮入市进展平缓,产量预期逆转成为利空因素

  (一)产量预期:从 “减产担忧” 转变为 “持平判断”
  在玉米生长季,华北及山东地区的天气状况一度引发市场担忧。持续高温、局部地区干旱以及偶发强降雨,使得市场对这两地的玉米产量预期不断下调,减产担忧情绪弥漫。然而,随着秋收工作逐步推进,实际情况与此前担忧大相径庭。
  根据最新的产情调研数据,华北及山东地区的玉米单产不仅未出现大幅下滑,部分地块甚至因密植技术的推广实现增产。以山东为例,德州、潍坊等地采用新型密植技术,在合理灌溉与精准施肥的配合下,玉米单产较去年提高 5% 左右。综合各地数据来看,预计华北及山东地区今年的玉米总产量将达到 1.2 亿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这一数字较 7 月市场预期足足增加 3%。
  德州的一位资深贸易商表示:“起初大家都期望减产能提升价格,手中的陈粮也能卖个好价钱。但没想到产量增加,新粮价格优势减弱,陈粮就更难销售了。” 这一观点也反映了众多贸易商的看法,产量预期的逆转,无疑给原本期待价格上涨的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二)入市节奏:贸易商持谨慎态度,观望情绪浓厚

  尽管华北及山东地区新粮价格呈现持续小幅上涨态势,如山东新粮折干价已达到 1.05 元 / 斤,较上周上涨 0.01 元 / 斤,但贸易商的反应较为冷淡。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当前贸易商的建库意愿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仅有 15% 的贸易商表示可能会少量建库,而高达 60% 的贸易商则选择全力出清手中的陈粮,剩余 25% 的贸易商选择持币观望,暂不行动。
  这种观望情绪的背后,是需求端的疲软。饲料企业方面,目前其玉米库存普遍达到 45 天的使用量,远超正常的 30 天库存周期。这主要是因为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利润微薄,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导致饲料需求增长乏力。深加工企业同样面临困境,开机率较上月下降 10%,主要原因是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不振,企业库存积压,不得不降低开工率以减少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新粮价格的上涨缺乏实质性的需求支撑,更多是受短期市场情绪推动。贸易商们对未来价格走势并不乐观,他们普遍认为,随着新粮大面积入市,供应增加而需求未见改善,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跌。因此,他们选择谨慎对待新粮收购,加速陈粮出货,以规避潜在的价格风险。
  四、后市展望:降雨带来利好与新粮冲击并存,多空因素交织导致价格中枢下移

  (一)短期(9 月中旬):降雨或成为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显示华北山东将迎来降雨范围扩大的天气过程。这一气象变化看似平常,却在玉米市场引发关注。从过往经验来看,降雨会对新粮收割进度产生直接影响,田间泥泞使得收割机械难以作业,晾晒场地受限又导致新粮脱水困难,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短期内将延缓新粮上市的节奏 。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部分企业已提前调整收购策略,价格出现 0.01 - 0.02 元 / 斤的反弹。以山东潍坊为例,部分企业将玉米收购价从 1.05 元 / 斤上调至 1.06 - 1.07 元 / 斤,试图在降雨前锁定部分粮源。然而,这一价格反弹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
  黑龙江企业释放的信号,为市场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有企业明确表示:“若 9 月 15 日前新粮上市量超 10%,收购价将回调 0.03 元 / 斤”。这表明,即使降雨带来短期支撑,也难以改变玉米市场 “新陈接轨” 的大趋势。随着天气转晴,新粮收割进度加快,市场供应压力将再次凸显,价格回调风险加剧。
  (二)中长期:新粮上市日益临近,价格有望降至 1.05 元 / 斤

  随着 9 月 20 日新粮全面入市的日期日益临近,玉米市场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 “三杀” 阶段,价格下行压力巨大,有望降至 1.05 元 / 斤。
  首当其冲的是陈粮抛压。华北山东地区陈粮库存目前超 800 万吨,贸易商面临着巨大的腾库压力。为了给新粮腾出储存空间,部分贸易商甚至可能以低于成本价 0.02 元 / 斤的价格甩卖陈粮。这种低价抛售行为,将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冲击市场信心。例如,在山东德州,一位贸易商表示:“陈粮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哪怕亏本也要尽快出货,不然新粮来了更没地方存放。”
  质量分化也是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黑龙江地区优质粮由于品质上乘,价格或许能稳定在 1.08 元 / 斤左右,但普通粮则面临价格跌破 1.05 元 / 斤的风险。而华北山东地区的新粮,因质量相对较好,价格中枢预计在 1.03 - 1.06 元 / 斤之间。这种质量分化导致的价格差异,将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同品质的玉米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
  需求疲软更是雪上加霜。生猪存栏量下降 5%,直接导致饲料玉米月耗减少 3%。同时,深加工企业淀粉库存处于高位,企业采购仅以满足 “刚需” 为主,对玉米的需求大幅萎缩。以东北地区某大型饲料企业为例,其玉米采购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20%,采购频率也从每周三次降至每周一次。在需求端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玉米价格缺乏上涨动力,下行趋势愈发明显。
  五、给市场主体的实操建议
  面对玉米市场的复杂形势,各类市场主体需审时度势,制定合理的购销策略,以降低风险、把握机遇。
  (一)贸易商:灵活应对,精准把握建库时机
  对于持有陈粮的贸易商而言,若库存成本高于 1.1 元 / 斤,当下应抓住市场反弹的时机果断出货。例如,在降雨导致价格短暂回升时,及时将手中陈粮出手,避免因价格持续下跌造成更大损失。而对于新粮建库,建议耐心等待至 9 月 25 日之后 。密切关注山东企业的收购价走势,若能稳定在 1.05 元 / 斤以下,可考虑谨慎建库。在此之前,应保持观望态度,避免盲目建仓。
  (二)加工企业:按需采购,规避高开风险
  黑龙江新粮上市初期,加工企业可采取 “少量试收” 的策略,针对优质粮的收购比例应控制在 10% 以内。通过小批量采购,既能满足企业对优质粮的部分需求,又能避免因高开价格带来的成本风险。在华北山东地区,企业应以 “随用随采” 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粮源供应相对稳定、价格相对合理的优势,减少库存积压,降低采购成本,避免为市场高开情绪 “买单” 。
  (三)种植户:理性售粮,忌赌节后行情
  黑龙江地区的种植户,当潮粮(30 水)价格超过 0.85 元 / 斤时,就可考虑出手。此时出售,既能锁定一定的收益,又能避免后期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华北山东地区的种植户,应待干粮水分降至 15% 以下后,逢 1.1 元 / 斤以上的价格分批出售。同时,务必避免赌 “节后涨价” 的心态,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确保收益落袋为安。
  结语:高开并不等同于反转,新粮上市才是检验市场的关键当前玉米市场的 “南北分化”,本质是陈粮去库存与新粮定价权的博弈。黑龙江的超预期开秤,更似行业 “烟雾弹”。在华北山东产量持平、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新粮价格 “高开低走” 概率达 70%。对于市场主体而言,与其纠结短期涨跌,不如聚焦两个核心指标:9 月 20 日新粮单日上市量(超 50 万吨则价格承压)、饲料企业库存周转天数(降至 30 天以下才有反弹空间)。
  黑龙江新粮高开能否持续至 9 月之后?山东玉米价格是否会跌破 1.05 元 / 斤?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观点与判断!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9月玉米市场:新旧交替下的多空博弈与后市展望2025/9/9 13:06:59
8月玉米市场弱势运行,9月能否打破僵局?2025/9/2 9:22:21
2025年7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8/27 18:13:24
2025年7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8/27 16:13:24
山东:玉米价格企稳,豆粕小幅向上(8月18日-8月24日)2025/8/27 9:45:05
玉米市场再遇“冰寒期”:深加工停收潮与全球利空下的破局点在哪?2025/8/26 14:41:0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