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警报国内疫病警报 → 文章内容

河南突发盖他病毒疫情:仔猪死亡率80%背后的病毒变异与产业警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28 7:11:30 关注:38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紧急预警:河南猪场遭遇 “仔猪杀手”
  (一)疫情爆发的毁灭性冲击
  2024 年夏季,河南养猪业面临严峻挑战。7 - 9 月期间,盖他病毒(GETV)在河南省 31 个猪场引发疫情,对养猪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此次疫情中,仔猪成为主要受害群体。数据显示,仔猪发病率达 30%,死亡率高达 80%。感染仔猪出现高热、腹泻、后肢瘫痪等严重症状,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仅需 4 天。病理解剖结果显示,多器官病毒载量超过 10^6 拷贝 /mL,表明病毒在仔猪体内快速复制,严重威胁其生命。
  疫情传播速度惊人,60 天内迅速蔓延至 12 个地市、21 个县,与历史记录相比,病毒扩散速度提升了 40%。在 36 份阳性样本中,98% 为 GETV 单独致病,仅 2 例混感其他病毒,说明盖他病毒此次致病能力强,即便单独感染也能对猪群造成严重危害。
  (二)行业震动:从散户到规模化猪场的全面威胁

  长期以来,盖他病毒被认为仅引起温和症状,对猪群危害较小。然而,此次河南疫情中出现的 GIII 变异株,颠覆了传统认知,使整个养猪行业意识到盖他病毒的潜在威胁。
  规模化猪场虽在疫病防控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在此次疫情中成为重灾区。由于蚊媒防控存在漏洞,为盖他病毒传播提供了条件。以南阳某万头猪场为例,疫情爆发后,短短 1 - 2 周内新生仔猪全部死亡。一头仔猪从出生到育肥出栏,养殖户需投入饲料、疫苗、人工等大量成本,此次疫情导致该猪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00 万元,暴露了现有防疫体系在应对新型变异株时的不足。
  对于散户而言,其抗风险能力较弱,疫情对他们的打击更为沉重。在河南一些农村地区,许多散户养殖户依靠少量母猪和仔猪维持生计,疫情使他们多年积蓄付诸东流,生活陷入困境。
  此次疫情为整个养猪行业敲响警钟,规模化猪场和散户均需重新审视盖他病毒的威胁,加强防疫措施,提高防控意识,否则类似悲剧可能重演,给养猪业带来更严重的打击。
  二、病毒学解析:揭开 GIII 基因型变异株的致命面纱

  (一)盖他病毒的基础生物学特征
  盖他病毒(GETV)属于披膜病毒科 α 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 70nm,具有囊膜和纤突,这些结构对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至关重要。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 RNA 构成,长度约 11.7kb,编码 4 种非结构蛋白(nsP1 - 4)和 5 种结构蛋白(C、E3、E2、6K、E1)。
  nsP3 蛋白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在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参与病毒复制过程,其功能强弱直接影响病毒繁殖速度和对宿主细胞的破坏程度。E2 蛋白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结合,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盖他病毒主要通过库蚊、伊蚊等蚊媒传播,蚊子吸食感染动物血液时,病毒进入蚊子体内并繁殖,再次叮咬其他动物时完成传播。猪在传播循环中充当 “放大宿主”,感染后病毒载量迅速升高,为蚊子提供更多感染源,促进病毒在自然界传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媒生存区域向北扩张,盖他病毒疫区也随之蔓延至黄河流域,增加了猪群感染风险。
  传统上,盖他病毒感染仔猪会导致震颤、腹泻等症状,母猪感染后会引发流产和弱仔率升高。以往疫情中,盖他病毒导致的死亡率普遍低于 30%,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此次河南疫情中的 GIII 变异株改变了这一局面,凸显了盖他病毒的潜在威胁。
  (二)河南疫情株的关键变异特征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从疫情现场样本中成功分离出 27 株病毒,经研究确定这些病毒均为 GIII 基因型变种,具有独特分子特征。
  在进化分支上,这些病毒形成独立进化簇。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高达 98.4% - 100%,但与其他基因型相比,核苷酸差异达 3.1% - 5.2%,在进化树上占据独特位置。
  进一步研究发现,GIII 变异株存在 4 处特征性氨基酸突变,其中 3 处位于 nsP3 蛋白(P329S、A381T、V503G),1 处位于 E2 蛋白(D323E)。这些突变对病毒特性产生重要影响,nsP3 蛋白上的突变显著增强病毒复制效率,峰值滴度可达 10^7 TCID50/mL,同时增强病毒细胞嗜性,使其更易感染宿主细胞,扩大感染范围。
  为验证变异株毒力变化,研究团队进行致病性测试。仔猪攻毒实验中,感染变异株的仔猪死亡率高达 100%,较 2017 年分离株致死速度加快 50%。乳鼠实验中,最低感染剂量(10^1 TCID50)即可导致 100% 死亡,而以往毒株需更高剂量,表明此次流行的 GIII 变异株毒力提升 2 个数量级,成为极具威胁的 “仔猪杀手”。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河南疫情中的 GIII 变异株毒力和传播能力远超以往毒株,给养猪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河南疫情特写:从田间到实验室的追踪调查

  (一)流行病学调查关键发现
  疫情发生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团队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此次疫情在河南省呈现明显聚集性,主要集中在豫南和豫东地区,驻马店、南阳、商丘、周口等地受灾严重。7 - 8 月为疫情高发期,发病猪场数量占比 75%。
  该时间段河南处于高温多雨季节,气温常达 35℃以上,空气湿度维持在 80% 左右,有利于蚊媒滋生。研究表明,蚊媒密度与发病猪场数量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 达到 0.89。例如,驻马店某县因河流众多、雨水充沛,猪场周边蚊媒密度高,疫情期间猪场感染率达 60%,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蚊媒在疫情传播中起关键作用。
  对病毒宿主范围的调查显示,盖他病毒在不同猪群中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母猪带毒率为 18%,虽比例较低,但可通过胎盘传播病毒,威胁仔猪健康。公猪带毒率为 5%,可通过精液传播病毒。育肥猪带毒率为 12%,影响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新生仔猪带毒率高达 30%,感染后易迅速发病,死亡率高。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呈现 “垂直传播 + 水平扩散” 的双重路径,垂直传播从母猪传递到仔猪,水平扩散通过蚊媒叮咬、接触感染等方式在不同猪群间传播。如商丘一家猪场,因母猪感染导致同一批次出生仔猪一半以上感染,进而传播给更多猪。
  环境因素在疫情传播中作用显著。发病猪场普遍存在蚊媒防控漏洞,如未安装防蚊网或防蚊网破损、孔径过大,粪污处理区积水未及时清理,为蚊媒提供繁殖场所。调查显示,发病猪场库蚊密度超标 3 倍以上,加剧了疫情传播。如南阳一家猪场因粪污处理区积水,蚊媒大量滋生,疫情爆发后猪群迅速感染。
  (二)临床与病理特征剖析
  临床症状方面,新生仔猪是疫情重灾区。感染盖他病毒后,12 小时内体温急剧升高至 40.5℃,精神萎靡、食欲不振。24 小时后出现水样腹泻,导致仔猪迅速脱水、营养流失。48 小时后后肢麻痹,无法正常站立。72 小时后逐渐昏迷,呼吸微弱,直至死亡。
  研究团队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发现脑脊髓炎是重要病理变化,神经元坏死率达 35%,影响脑脊髓正常功能。间质性肺炎也较为常见,肺泡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猪的肝脾肿大,重量增加 20%,表明肝脏和脾脏在对抗病毒入侵时承受较大压力。病毒载量检测显示,神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较其他器官高 40%,说明神经组织是主要攻击目标之一,病毒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复制,导致仔猪出现后肢麻痹、昏迷等神经症状。如对一头病死仔猪解剖发现,其大脑组织布满病毒颗粒,神经细胞严重受损,解释了仔猪的神经症状。这些临床与病理特征剖析为了解盖他病毒致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也为疫情诊断和防控提供支持。
  四、科研突破:变异株致病机制的三大发现
  (一)nsP3 突变增强病毒复制能力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团队聚焦盖他病毒 GIII 变异株 nsP3 蛋白突变,发现其显著增强病毒复制能力。
  研究表明,突变型 nsP3 蛋白与宿主细胞磷酸化通路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细胞免疫防御。正常情况下,宿主细胞磷酸化通路激活免疫反应,产生 I 型干扰素(IFN-α/β)对抗病毒入侵。但突变型 nsP3 蛋白抑制关键节点,使 I 型干扰素产生量下降 60%,削弱宿主细胞免疫防御,为病毒繁殖创造条件。
  突变型 nsP3 蛋白还提升病毒 RNA 复制酶活性,使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在 24 小时内突破 10^6/mL,加速病毒遗传物质复制,增加病毒数量,利于感染宿主细胞。
  此外,突变型 nsP3 蛋白破坏宿主细胞骨架,宿主细胞骨架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被破坏后细胞结构不稳定,却为病毒粒子释放提供便利,病毒粒子释放效率提升 30%,扩大病毒感染范围。
  (二)E2 蛋白变异改变宿主嗜性
  研究团队发现 E2 蛋白上的 D323E 突变改变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方式,影响病毒宿主嗜性。
  D323E 突变导致 E2 蛋白构象变化,使其与猪源细胞(PK - 15)表面受体结合更紧密,病毒对猪源细胞吸附效率提升 50%,增加感染猪的风险。
  该突变还增强病毒对神经细胞的趋向性。在河南疫情中,仔猪出现高比例神经症状,研究表明 E2 蛋白的 D323E 突变使病毒更易感染神经细胞,通过识别神经细胞表面特定受体进入并大量复制,破坏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导致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为理解病毒致病机制提供新视角。
  (三)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盖他病毒 GIII 变异株具备更强免疫逃逸能力。在细胞免疫层面,病毒变异株下调宿主细胞表面 MHC - I 分子表达,MHC - I 分子向 CD8+ T 细胞展示病毒抗原信息,正常情况下 CD8+ T 细胞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细胞。但病毒变异株使 MHC - I 分子表达下调 25%,降低 CD8+ T 细胞对感染细胞的识别效率,使被感染细胞逃脱攻击,为病毒繁殖提供场所。
  在体液免疫方面,病毒变异株诱导 IL - 10 等抗炎细胞因子过量表达。IL - 10 是免疫调节因子,正常时调节免疫系统活性,防止免疫反应过度。但病毒变异株利用这一点,诱导其过量表达,抑制局部免疫应答,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 T 细胞活化增殖,减少免疫细胞对病毒的攻击,为病毒生存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些免疫逃逸机制,盖他病毒 GIII 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在猪体内大量繁殖,引发疫情。
  五、产业影响与企业动态
  (一)对养猪业的三重威胁
  河南盖他病毒疫情对养猪业产生深远影响,构成三重威胁。
  直接生产损失方面,根据河南疫情数据测算,若全国爆发类似疫情,仔猪死亡率每升高 10%,全国年出栏量将减少 2000 万头,经济损失超过 50 亿元。养殖户在仔猪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成本,疫情导致这些成本付诸东流,经济压力增大。
  繁殖性能下降也是重要问题。母猪感染盖他病毒后,流产率升高至 25%,弱仔率达 30%,康复母猪后续产仔数平均减少 1.2 头。这不仅造成仔猪数量减少,还影响母猪后续繁殖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
  生物安全挑战严峻。盖他病毒可在蚊媒中越冬存活,还能通过运输车辆、人员携带等途径短距离扩散。传统消毒措施对带毒蚊虫效果有限,难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困扰。
  (二)上市猪企的紧急回应
  疫情发生后,上市猪企迅速做出反应。温氏股份作为养猪业龙头企业,第一时间对下属猪场进行全面排查,目前未收到疫情报告。为防范疫情,该公司加强河南区域猪场蚊媒防控,安装 16 目防蚊网,每周进行 2 次全场消杀,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东瑞股份表示公司现有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阻断蚊媒传播,生产经营正常,暂无相关损失。该公司一直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建立完善防疫制度和设施,疫情期间加大防控力度,确保猪场安全。
  牧原、新希望等企业启动内部监测机制,要求河南周边猪场每日上报仔猪异常死亡率,建立变异株核酸检测快速筛查机制,利用先进检测技术及时掌握猪群健康状况,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牧原成立专门疫情防控小组,新希望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这些上市猪企的行动为养猪业树立榜样,也为自身发展提供保障。
  六、防控策略:构建 “灭蚊 - 监测 - 免疫” 三位一体体系

  (一)蚊媒防控核心措施
  环境治理:每周定期清理猪舍周边积水,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抑制蚊卵孵化,将蚊媒密度控制在 < 5 只 / 诱蚊灯?夜。养殖户需养成定期检查猪舍附近水桶、水槽、废弃容器等并清理积水的习惯,确保无积水残留,同时准确按照剂量和方法使用灭幼脲,从源头减少蚊媒数量。
  物理防护:猪舍门窗应加装孔径≤1mm 的防蚊网,配备高压喷雾灭蚊系统,在产房、保育舍等重点区域增加紫外线灭蚊灯。防蚊网可有效阻挡蚊子进入猪舍,高压喷雾灭蚊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全面喷雾降低蚊媒密度,紫外线灭蚊灯利用蚊子趋光性将其杀死。规模化猪场可在猪舍周围设置大型灭蚊灯,形成防护圈。
  化学防治:选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高效低毒杀虫剂,采用空间喷雾与滞留喷洒结合的方式,每周 2 次轮换用药以避免耐药性。养殖户操作时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确保用药安全。空间喷雾可快速杀死空气中蚊子,滞留喷洒在物体表面形成保护膜持续杀蚊,轮换用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二)生物安全与监测体系
  引种检疫:新引进种猪需进行 21 天隔离观察,并检测 GETV RNA 及抗体,严禁从疫区引入阴性带毒猪。隔离观察期为新引进种猪设置 “安全缓冲区”,期间密切观察健康状况并检测,防止引入带毒猪引发疫情。
  早期预警:建立仔猪异常症状日报制度,对出现腹泻、神经症状的病例及时采样检测,当病毒载量 > 10^4 拷贝 /mL 时立即启动全场应急处置。养殖户和兽医需密切关注仔猪健康,发现异常及时检测,一旦病毒载量超标,迅速采取隔离病猪、全面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规范:运输车辆需经过 “洗消烘” 流程(60℃烘干 30 分钟),人员进出更换专用防护服,鞋底经 0.5% 过氧乙酸浸泡消毒。运输车辆和人员是病毒传播重要途径,严格消毒规范可切断传播途径。“洗消烘” 流程可杀灭车辆表面和内部病毒,专用防护服和消毒后的鞋底可防止人员将病毒带入猪舍。大型养猪场可设置专门消毒通道。
  (三)疫苗研发进展
  河南农业大学联合生物制药企业开展疫苗攻关:
  灭活疫苗:利用 HNzk - XH1 株制备的灭活苗已完成实验室评估,可诱导中和抗体滴度≥1:80,预计 2025 年进入临床阶段。灭活疫苗将病毒杀死后制成,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预防感染,目前实验室效果良好,中和抗体滴度较高,具有较强免疫保护作用,进入临床阶段后将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亚单位疫苗:靶向 E2 蛋白 D323E 突变位点的重组蛋白疫苗,动物实验显示保护率达 85%,具备量产潜力。亚单位疫苗提取病毒关键蛋白制成,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该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色,保护率高,且有望量产,将为养猪业提供有力保护。
  七、未来展望:警惕病毒进化与气候变暖叠加风险

  (一)病毒变异趋势研判
  盖他病毒 GIII 基因型变异株的出现给养猪业带来挑战,未来病毒变异趋势令人担忧。从病毒进化角度看,GIII 基因型变异株可能通过基因重组与其他 α 病毒发生基因交换,产生新的致病亚型。辛德毕斯病毒与盖他病毒同属 α 病毒属,在自然界中可能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其基因组可能重组产生新病毒,毒力更强、传播范围更广,增加防控难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媒生存环境改变,盖他病毒在蚊媒体内长期适应过程中可能形成温度耐受性更强的种群,推动疫区进一步北移。原本在南方流行的盖他病毒可能传播到华北、东北等地,这些地区猪场若防控准备不足,一旦疫情爆发将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需密切关注病毒变异趋势,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二)产业应对建议
  面对盖他病毒的威胁,养猪产业需实施全面且有效的防控举措,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此体系涵盖长期监测、政策支持以及科研攻关三个关键要素,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为养猪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长期监测乃防控工作之基石。养猪场应将 GETV 纳入常规监测项目,建立完备的监测机制。定期采集猪群血液、组织等样本开展检测,及时掌握病毒存在与传播态势。同时,构建全国病毒变异数据库,实时追踪基因型分布动态。该数据库犹如 “病毒地图”,可记录病毒变异情况、传播路径等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能够及时洞察病毒变异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防范疫情扩散。
  政策支持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将 GETV 防控纳入重大动物疫病补助范畴。对猪场蚊媒防控设施给予 30% 补贴,激励养殖户强化蚊媒防控工作。在部分地区,政府可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养殖户安装防蚊网、购置杀虫剂等。此外,还可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的养殖户予以奖励,提升其防控积极性。
  科研攻关是防控工作的核心关键。科研机构与企业应加大对 GETV 的研究力度,加快推进 GETV 与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机制的研究。这些病毒常混合感染猪群,致使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增大。通过深入探究混感机制,可研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防控措施。开发多联疫苗亦迫在眉睫。多联疫苗能够同时预防多种病毒感染,减少疫苗接种次数与成本,提升防控效率。科研人员应加快多联疫苗研发进程,争取早日投入应用,为养猪产业提供有力防护。
  (三)公共卫生警示
  尽管当前尚无人类感染盖他病毒的报告,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事实上,小鼠实验表明,盖他病毒可感染人源细胞系,这意味着其具备跨物种传播的潜在可能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媒活动范围持续扩大,盖他病毒与人类的接触机会亦在增加。一旦病毒发生适应性突变,便有可能实现从动物到人的传播,进而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防范此类风险,必须构建 “动物 - 媒介 - 人” 三元监测体系。该体系犹如一张严密的 “防护网”,可对盖他病毒在动物、蚊媒和人群中的传播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在动物层面,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在蚊媒层面,监测蚊媒密度和带毒情况,掌握病毒传播媒介;在人群层面,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人群中是否存在盖他病毒抗体。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监测,能够及时察觉病毒传播迹象,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病毒向人类群体溢出。
  河南盖他病毒疫情的爆发,犹如一记沉重警钟,在养猪产业领域久久回响。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虫媒病毒防控工作刻不容缓。GIII 变异株的出现,标志着盖他病毒已从 “温和流行” 转变为 “烈性致病”,其危害程度不容小觑。养猪产业必须彻底摒弃 “重治轻防” 的传统思维,构建覆盖病毒监测、蚊媒控制、免疫预防的全链条防控体系。科研机构与企业应加大投入,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政府部门则需强化疫情预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养殖户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唯有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方能有效遏制这种新型猪病的蔓延,维护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综合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山东肥城:近期仔猪行情走势分析2025/9/30 19:35:31
仔猪价格暴跌35%!从430元跌到280元,养殖户每卖一头亏一头,四季度能否逆袭2025/9/26 10:16:42
五省猪场突发盖塔病毒疫情?仔猪死亡率飙升80%背后的真相与产业危机2025/9/22 22:09:00
五省猪场突发盖塔病毒疫情?仔猪死亡率飙升80%背后的真相与产业危机2025/9/22 20:09:00
仔猪价格深蹲背后:供应过剩与补栏谨慎下的四季度走势预判2025/9/18 9:01:15
仔猪价格深蹲,是行业出清还是抄底信号?2025/9/17 9:27:4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