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原料价格走势:多空博弈下的分化格局
 
	  (一)能量原料:玉米偏弱震荡,小麦逆势上涨
 
	  玉米作为饲料能量原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全国均价延续下跌趋势,不过跌幅有所收窄。现阶段主产区新粮大量涌入市场,致使市场供应压力显著增大,对整体行情形成压制。基层购销活跃度较低,农民持观望态度,饲料企业采购意愿亦不强烈,双方均在等待更有利的时机,导致玉米行情处于偏弱势运行状态。然而,部分区域因降雨影响了收割进度,玉米霉变风险增加,优质玉米占比相应减少。依据市场供需规律,短期内这或为玉米价格提供阶段性支撑,但其支撑力度及持续时长有待进一步观察。小麦在能量原料市场中表现突出,价格持续上涨。农户普遍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而粉企因库存不足急需补充库存,饲料端对小麦的替代需求亦不断上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小麦价格持续上扬。从当前市场情绪分析,短期内市场对小麦价格上涨预期较为强烈。
 (二)蛋白原料:豆粕反弹遇阻,杂粕分化运行
 
	  豆粕市场当前呈现出多空交织的态势。受美盘大豆价格上涨影响,进口成本增加,油厂挺价意愿增强,带动豆粕价格出现反弹。但国内豆粕供应充足,库存处于高位,对豆粕价格涨幅形成严重制约。在此情形下,豆粕后续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DDGS 价格有所下滑,尽管下游采购情绪有所回暖,但企业开工率上升,现货供应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价格难以维持稳定。展望 11 月,在供应持续宽松的预期下,DDGS 或延续偏弱震荡走势。
 棉粕、菜粕价格维持震荡调整状态。棉粕因成本支撑,价格跌幅有限;菜粕受供需两弱及国际贸易关系影响,市场活跃度较低,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鱼粉价格目前保持稳定,但市场对秘鲁新季捕鱼政策高度关注。秘鲁作为鱼粉的重要产地,其捕鱼政策将直接影响鱼粉的产量与供应,一旦政策明确,鱼粉市场或迎来新的变化。
 二、区域价格动态:南北差异显著,局部调整频繁
 
	  (一)北方产区:新粮上市拖累玉米,DDGS 普跌为主北方产区
 
	  作为饲料原料的重要供应地,近期市场波动较为明显。东北、华北地区的玉米市场,随着新粮陆续收割,进入供应高峰期。大量潮粮进入市场,但由于存放条件限制,深加工企业多采取随用随采的采购策略,导致玉米价格稳中有降。在当前供需关系中,供应端优势明显,使得玉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DDGS 市场表现出分化态势。黑龙江、吉林等地报价相对稳定,处于 2040 - 2110 元 / 吨区间。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因供应大幅增加,价格下跌 10 元 / 吨。酒精企业一方面试图挺价以保障利润,但现货压力较大,双方博弈激烈,市场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
 (二)南方销区:豆粕库存高企,小麦替代需求升温
 
	  南方销区市场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以安徽为例,本周豆粕购进价保持在 3.19 元 / 公斤,玉米批发价环比微跌 0.88%,市场略显疲软。小麦因饲料企业替代采购增加,价格震荡偏强。华南、华东地区的豆粕现货价格在 3000 - 3150 元 / 吨区间波动。美盘大豆上涨虽支撑了进口成本,但终端养殖需求低迷,市场成交量清淡,豆粕库存处于高位,限制了豆粕价格的上涨空间,多空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三、后市影响因素解析:供需、政策与国际市场三重博弈
 
	  (一)供应端:新粮上市与库存压力并存从供应端来看,当前玉米主产区新粮上市进程加快,新粮供应逐步增加,同时进口玉米持续到港,使得短期市场供应较为宽松,对价格上涨形成抑制。然而,部分地区因天气因素导致玉米质量下降,优质粮源相对稀缺,在市场上形成阶段性供应紧张局面。一旦优质玉米进入市场,可能引发抢购,从而对价格产生支撑作用。
 豆粕、DDGS 等其他饲料原料也受到供应变化的影响。油厂、酒精企业开工率提升,现货供应大幅增加,市场选择增多,价格上行空间受到限制。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与替代效应交织
 需求端方面,当前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饲料企业采购行为更为谨慎,避免因库存积压增加成本。乳清粉、赖氨酸等添加剂的需求也因养殖行业不景气而受到抑制。
 不过,玉米质量问题促使小麦替代需求增加。饲料企业为保证饲料质量和降低成本,开始选用小麦作为替代品,支撑了小麦价格走强。短期内,饲料配方调整或成为常态,企业将根据原料价格和质量变化,优化饲料配方。
 (三)外部环境:国际市场与政策风险叠加
 国际市场和政策因素对饲料价格影响显著。美盘大豆因中国采购预期上涨,间接支撑了国内豆粕成本。但进口大豆到港量大,国内大豆供应充足,限制了豆粕价格的上涨幅度。
 维生素 A、E 因部分企业检修及海外反倾销政策,国内报价持续上调。企业检修导致市场供应减少,海外反倾销政策限制进口,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添加剂成本压力增大。
 四、企业应对策略:警惕短期波动,布局长期趋势
 
	  当前饲料市场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不确定性增强。饲料及养殖企业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于玉米库存较低的企业,11 月是关键时期。部分地区因降雨影响玉米收割进度,优质粮源供应可能出现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抓住价格回调机会,适时补充安全库存,避免因库存不足在价格上涨时陷入被动。
 在蛋白原料采购方面,豆粕、DDGS 等短期内难有趋势性行情。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采取按需分批采购策略,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降低高库存风险和资金占用成本。
 添加剂管理同样重要。维生素 A、E 价格持续上涨,企业需提前规划采购周期,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远期合同等方式,锁定采购价格,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此外,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中美、中加贸易谈判进展会直接影响大豆、菜籽等原料的进口情况和价格走势;国内饲料原料收储政策也会对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应及时掌握政策动态,据此调整采购、生产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结语:短期震荡不改长期分化,精准研判把握市场节奏
 
	  2025 年 10 月末的饲料市场受新粮上市、养殖淡季与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呈现震荡调整态势。能量原料弱稳与蛋白原料分化、区域价格差异与添加剂成本上涨,共同构成当前市场的复杂格局。企业需立足供需基本面,结合政策与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采购与库存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寻求性价比优势,为即将到来的养殖旺季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