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场综述:能量与蛋白原料 “分道扬镳”,添加剂板块冷热不均
2025 年 11 月 21 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分化态势,宛如一场 “冰火两重天” 的市场格局正在全面上演。能量原料受供应紧张因素推动,价格稳中有升,成为市场中热度较高的一方;而蛋白原料则因供应过剩压力,价格持续下行,陷入市场的 “冷遇” 困境。添加剂板块同样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部分产品受全球供应链扰动影响,价格逆势上涨,成为市场中的少数亮点。
具体而言,玉米作为能量原料的典型代表,全国均价达到 2350 元 / 吨,较上周上涨 3 元 / 吨。在华北地区,由于降雨致使物流受阻,山东企业的收购价周涨幅达 20 - 30 元 / 吨。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产区惜售情绪浓重,基层售粮进度迟缓,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豆粕作为蛋白原料的主力军,均价为 3156.5 元 / 吨,尽管价格暂时持稳,但库存高企的问题依然严峻。生猪养殖亏损使得下游提货量同比下降 15%,饲料企业采购意愿低迷,豆粕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在添加剂板块中,维生素 A/E 的市场表现格外突出。维生素 A 国内报价涨至 70 - 72 元 / 公斤,维生素 E 更是突破 60 元 / 公斤,创下近半年以来的新高。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产能收缩,帝斯曼 VA 产线检修、印度反倾销税导致进口受限,以及浙江医药、新和成等国内厂家提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能量原料:玉米小麦 “双雄” 领涨,替代效应加剧市场博弈
(一)玉米:产区惜售推高短期价格,长期供应压力仍存
当前,东北、华北产区的基层售粮进度仅为 35%,较往年同期慢了 10 个百分点。农户惜售情绪因新粮水分偏高、储存成本增加而持续增强。山东某饲料厂表示:“为保证到货量,不得不将玉米收购价提高至 2.65 元 / 公斤,较上月涨 0.1 元 / 公斤。” 然而,从长期来看,新粮上市量将逐步增加,11 月玉米月度均价环比下跌概率超过 60%。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 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 2%,叠加进口玉米定向投放量增至 500 万吨 / 周,供应宽松仍将是市场的主要基调。
(二)小麦:供需紧平衡下的 “黑马” 逆袭
小麦均价涨至 2.85 元 / 公斤,河南、河北部分企业收购价周涨幅达 50 元 / 吨,成为市场中的 “黑马”。其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供应收紧,基层余粮仅 20%,贸易商惜售导致市场流通量同比减少 30%;二是需求转移,玉米质量分化加剧,小麦作为饲料替代比例提升至 25%,饲用需求同比增长 18%。面粉加工企业库存仅 15 天,低于安全线(30 天),刚需补库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但制粉需求疲软(面粉价格下跌 1%),限制了小麦价格的上行空间。
三、蛋白原料:豆粕 DDGS “跌跌不休”,养殖亏损放大供需矛盾
(一)豆粕:全球供应过剩压制价格,国内库存创年内新高
CBOT 大豆期货受多头平仓影响周跌幅达 1.6%,国内豆粕现货随盘走弱。虽然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 20%,但生猪、家禽养殖亏损导致饲料企业按需采购,豆粕库存升至 120 万吨(同比增长 35%),创下年内新高。广东某饲企透露:“当前豆粕用量较上月减少 10%,优先使用低价 DDGS 和棉粕替代。” 豆粕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价格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二)DDGS:酒精企业稳产叠加需求低迷,价格难改下行趋势
全国 DDGS 均价 2080 元 / 吨,黑龙江、山东产区报价周跌幅为 20 - 30 元 / 吨。酒精企业开工率维持在 85%,现货供应充足,但终端养殖需求疲软,饲企采购量减少 12%。在这种情况下,11 月月度均价环比下跌概率超过 70%。DDGS 市场的低迷,主要是由于酒精企业稳产导致供应过剩,以及养殖需求不振,市场对 DDGS 的需求减少。
四、添加剂与区域市场:维生素 “逆势突围”,地方饲料价格分化明显
(一)添加剂:供应链扰动催生 “涨价潮”
维生素 A/E 因全球产能收缩持续上涨。帝斯曼 VA 产线检修、印度反倾销税导致进口受限,国内厂家报价突破 70 元 / 公斤;维生素 E 受浙江医药、新和成提价拉动,月涨幅达 33%,成为饲料成本端少数支撑点。添加剂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于全球供应链的扰动,以及国内厂家的提价策略。
(二)区域动态:南方稳中有涨,北方震荡偏弱
在区域市场方面,各地饲料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四川眉山猪饲料均价 3.56 元 / 公斤,周涨幅为 0.28%,生猪存栏高位支撑刚需。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受物流影响阶段性反弹,但 DDGS 因酒精企业库存高企,报价较华北低 50 元 / 吨。华北黄淮地区小麦替代效应显著,部分饲料厂玉米用量降至 40%,小麦占比提升至 30%。区域市场的价格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地的供需关系、物流情况以及养殖结构等因素的不同。
五、后市展望:短期震荡加剧,中期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一)短期(11 月底前):情绪驱动下的阶段性机会
在短期(11 月底前),市场将主要受到情绪驱动,出现阶段性机会。玉米或因降雪导致物流受阻出现区域性反弹,小麦在饲用替代支撑下维持强势,豆粕、DDGS 受养殖亏损压制难改弱势,维生素 A/E 价格或随全球供应链修复趋稳。投资者可关注这些市场变化,把握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二)中期(12 月 - 2026 年 1 月):供需再平衡主导行情
中期来看(12 月 - 2026 年 1 月),供需再平衡将主导行情。能量原料方面,关注新粮上市进度,若 12 月售粮进度超过 50%,玉米价格或回落至 2300 元 / 吨;蛋白原料方面,生猪存栏若降至 10.5 亿头以下,豆粕需求或进一步萎缩,价格下探 3000 元 / 吨;政策面方面,中储粮玉米轮换投放量、进口大豆到港节奏将直接影响市场预期。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这些关键变量,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三)操作建议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玉米逢低建立 20 - 30 天安全库存,豆粕维持 15 天动态库存,利用维生素涨价前窗口期批量采购;对于养殖户而言,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小麦、稻谷替代比例(最高可达 40%),降低蛋白原料依赖。这些操作建议有助于企业和养殖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结语:饲料市场正在 “去泡沫”
11 月的饲料价格分化,本质是能量原料的供应博弈与蛋白原料的过剩出清。对于行业而言,短期需警惕情绪驱动下的价格波动,中期应聚焦产能去化进度与政策调控信号。当玉米的 “惜售行情” 遇上豆粕的 “过剩周期”,唯有精准把握供需节奏,才能在震荡市场中实现成本可控。在未来的市场中,企业和投资者需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料来源:现代畜牧网、农业农村部、各地发改委监测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