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原料价格走势:供需博弈下的差异化表现
(一)能量原料:玉米小麦涨跌互现,区域分化显著
当前,全国玉米均价总体呈窄幅上行态势,局部地区出现小幅震荡,波动范围有所收窄,整体呈现涨少跌多的局面。国内主产区玉米价格走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分化特征。东北区域因铁路运力偏紧,市场看涨预期升温,销售进度依旧迟缓,整体价格持续偏强。而在华北产地,持粮主体出货积极性显著提高,玉米到货量迅速增加,部分用粮企业顺势下调收购价格。从 11 月份整体情况预判,产区玉米交易价格在多数时段以偏强走势为主的可能性较大,但受局部地区天气等因素影响,仍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不过总趋势继续偏弱的可能性更大,11 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概率更高。
再观小麦市场,今日小麦市场价格涨跌互现。近期,小麦价格冲高后再度下行,但企业下压幅度较小。部分持粮主体虽认价出货,但仍有不少主体保持看涨心态,导致市场阶段性流通量难以持续提升。11 月以来,制粉企业新增订单量有所下降,小麦副产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小麦价格上涨压缩了企业加工利润。部分厂家试图通过上调面粉价格转移成本压力,但下游经销商走货速度一般,市场竞价销售现象依然存在,高价备货意愿不强。企业多根据门前到货情况及实际库存灵活调整收购价格,当企业门前到货量减少时,价格或重新上涨,但受需求端拖累,上涨幅度受限。
(二)蛋白原料:豆粕高位震荡,杂粕稳中调整
豆粕市场方面,因交易商等待中国进一步购买美国大豆的迹象,以及华盛顿和北京最新通话细节,CBOT 大豆期货基准期约收低 0.3%,继续从上周初创下的 17 个月高位回落。中方稳步推进美豆采购计划,美豆市场仍受中国需求支撑,但南美大豆播种稳步推进,丰产预期对美豆需求炒作形成牵制。进口大豆成本跟随美盘大豆偏弱运行,削弱了成本端对市场的支撑。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大,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豆粕库存充足,远期供应持续向好,气温逐渐下降后养殖需求逐渐增加,但下游饲料养殖企业在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囤货较为谨慎,油厂挺粕动力不足,价格继续震荡运行。
DDGS 今日价格保持稳定。近期终端养殖需求一般,下游市场观望情绪较浓,饲料企业按需采购,市场缺乏其他利好因素刺激终端补货,多数企业消化前期库存,市场购销情绪有所降温。11 月份原料玉米价格总体继续以偏弱震荡走势为主,叠加其他强关联植物蛋白粕价格总体偏弱走势的影响,多方因素相互博弈,预计 11 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 DDGS 交易价格总体以偏弱震荡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11 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棉粕、菜粕市场今日以稳为主。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豆粕库存充足,远期供应持续向好,下游囤货较谨慎,油厂挺粕动力不足,对棉粕行情构成利空。但棉籽价格坚挺,对成本有一定支撑作用,同时棉粕供应压力不大支撑行情,棉粕将保持震荡调整走势。今日郑州菜粕期货高开后震荡上涨,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基准期约收高 0.5%,收复了上周五的部分失地,主要受到空头回补的支持,菜粕震荡略涨。进口菜籽菜粕库存为零,市场延续供需双弱的僵持局面。澳菜籽到港,但传言因进口手续问题,压榨时间或延后,后续可继续关注澳籽通关压榨情况。
(三)添加剂及油脂:维生素小幅反弹,油脂偏弱运行
氨基酸市场整体稳中偏弱。2025 年 9 月,我国赖氨酸与赖氨酸盐及酯的出口量为 7.9 万吨,同比下降 18.5%,万里润达氨基酸生产线近日进行阶段性升级检修。10 月 30 日市场信息显示,金玉锋 98% 赖氨酸报价 6.4 元 / 公斤,70% 赖氨酸报价 4.1 元 / 公斤 ,市场稳中偏弱运行。2025 年 9 月国内蛋氨酸进口量为 1.39 万吨,同比下降 26.2%,赢创宣称计划第三、四季度分别对其新加坡工厂和安特卫普工厂进行为期 6 - 7 周的技术升级,新和成液体蛋氨酸计划 9 月初开始检修 3 - 4 周,9 月 3 日市场称宁夏紫光蛋氨酸即日起检修约 50 天,11 月 3 日市场称新和成固蛋出口报价提高 8%,11 月 18 日市场称安迪苏液蛋计划提价 0.5 元 / 公斤,目前市场报价暂稳。
维生素市场出现部分品种价格反弹情况。欧洲 VA1000 市场报价 16 - 17 欧元 / 公斤,2025 年 3 月万华化学 VA 产业链投产,帝斯曼 VA 生产线计划从 7 月中旬起按计划停产检修 14 周,6 月印度通报称对涉华维生素 A 棕榈酸酯征收反倾销税,6 月 12 日巴斯夫 VA 解除不可抗力影响,10 月 22 日市场信息表明国内有厂家报价 65 元 / 公斤,10 月 28 日市场称国内部分厂家提价至 70 - 72 元 / 公斤 。欧洲 VE 市场报价 6 - 6.5 欧元 / 公斤,北沙制药计划 7 月开始停产检修 10 - 11 周,7 月部分厂家签单价格小涨,8 月 7 日 BASF 宣称 VE 产品解除不可抗力状态,10 月 22 日市场称国内有厂家提价至 45 元 / 公斤。受产能检修及反倾销政策等因素影响,维生素 A、E 在国内部分厂家提价的带动下,短期市场偏强。
油脂板块整体呈现偏弱运行态势。昨日 CBOT 豆油市场小幅收低,价格重心震荡回落,昨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市场延续弱势震荡回落,创下 7 月初以来最低,受到马币走强和需求疲软的拖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加、出口下滑,供需基本面维持弱势。产地棕榈油供强需弱尚未止跌,内外盘弱势联动,国内棕榈油期货短期走势仍不乐观。美国生物柴油政策仍存变数,豆油期货卖压不减,并受到棕榈油市场的弱势拖累。国内豆油整体供应平稳,油厂开机率维持在合理水平,需求端持续疲软,当前并非油脂消费旺季,下游行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市场对高价货源持谨慎采购态度,市场看涨情绪低迷,缺乏大量囤货需求,预计近期整体仍将维持震荡偏弱的走势。
二、区域市场特征:南北差异显著,主产区博弈加剧
(一)北方产区:供应压力与看涨情绪交织
在北方产区,以东北和华北为典型代表,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近期因铁路运力紧张,致使玉米外运受阻。农户普遍存在较强的看涨预期,认为后期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因此惜售心理严重,销售进度缓慢。这导致市场上玉米的实际供应量并未随着新粮上市而大幅增加,整体价格继续偏强。例如,中粮公主岭潮粮 14 水的收购价格为 2070 元 / 吨,维持在相对高位 。
而在华北产地,情况有所不同。随着新粮大量上市,持粮主体出货积极性明显提高,玉米到货量快速增加。部分用粮企业顺势下调收购价,如山东地区的一些企业,根据自身库存和到货情况灵活调整价格。这种区域内价格的分化,反映出不同地区在供应节奏和市场预期上的差异。
在其他原料方面,豆粕、DDGS 等随全国趋势震荡。虽然随着气温下降,养殖需求有所回升,但企业面对高价原料,接受程度有限。它们更倾向于按需采购,观望情绪较浓,等待价格进一步明朗。
(二)南方销区:成本支撑与需求制约并存
南方销区的饲料企业多依赖北方原料调入,这使得玉米、豆粕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从北方产区运输到南方,路途遥远,运输成本的波动直接影响南方地区原料的局部价格。
随着气温下降,南方地区的养殖需求逐渐增加,对饲料的需求量也相应上升。然而,终端消费市场的回暖却不及预期,这使得饲料企业在采购原料时有所顾虑。为降低风险,企业库存策略偏向保守,不会大量囤货。这种谨慎的采购态度,对原料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压制。即便市场上原料供应相对稳定,但需求端的制约使得价格难以大幅上扬。
三、影响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解析
(一)供应端:新粮上市与国际市场联动
国内方面,玉米、小麦新粮的上市节奏对市场供应产生直接影响。在华北地区,玉米供应随着新粮大量上市而增加,使得当地玉米价格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而在东北,运力问题以及农户的惜售心理,导致玉米供应偏紧,价格相对坚挺。这种区域供应差异,反映出国内粮食流通体系在物流和市场预期方面的复杂性。
国际市场上,大豆、菜籽等原料的价格波动,通过国际贸易传导至国内。南美地区大豆播种进度影响着全球大豆供应预期,若播种顺利、产量增加,国际大豆价格可能受到抑制,进而拉低国内豆粕等产品价格。中美之间的贸易动态,特别是农产品贸易政策,也会对国内蛋白原料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大豆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 。此外,当前国内港口大豆、菜籽库存处于较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国际价格波动的冲击,但也增加了市场短期供应压力。
(二)需求端:养殖效益与季节性消费博弈
从养殖效益角度来看,生猪养殖效益的低迷对饲料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养殖户面临着生猪价格下跌和饲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盈利空间被压缩,这使得他们在采购饲料时更加谨慎。乳清粉、赖氨酸等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也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调整而疲软。
随着气温下降,禽料需求有所回升。家禽在冬季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增加,促使饲料企业加大生产。但整体而言,饲料企业在面对原料价格波动和需求不确定性时,备货态度谨慎。虽然临近传统的养殖旺季,但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的爆发式增长,“旺季不旺” 的特征较为明显,这使得需求端对饲料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政策与成本:加工利润与关税动态传导
饲料加工企业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面临着加工利润被压缩的困境。一方面,原料成本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提价难度较大,企业难以将成本压力完全转嫁给下游养殖户。为应对这一情况,部分企业通过调整饲料配方,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料替代高价原料,以降低成本。
政策层面上,中美贸易冲突的缓和对饲料原料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乳清粉等进口原料的价格,随着贸易政策的变化而波动。此前,贸易摩擦导致进口成本上升,而如今冲突缓和,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后续关税谈判的进展以及港口库存的变化,仍将是影响饲料原料价格的重要因素,需持续关注 。
四、后市展望:震荡偏弱为主,关注阶段性反弹机会
(一)短期走势:多空因素交织下的窄幅震荡
11 月剩余时间里,饲料价格走势将继续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空因素交织下的窄幅震荡格局。玉米市场方面,产区供应节奏依然是关键因素。虽然东北产区农户有看涨预期及运力问题导致供应偏紧,但随着新粮上市进程推进,整体供应增加的趋势不变。华北产区到货量的变化,会随着农户出货意愿和企业采购策略的调整而波动,进而影响玉米价格的短期走势 。国际市场上,美豆价格波动对国内豆粕市场影响显著。若中美贸易及农产品采购情况有新动态,或者南美大豆种植、生长情况出现变化,都可能引发豆粕价格的短期波动。随着气温下降,养殖需求季节性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饲料价格形成支撑,但由于供应端的压力较大,这种支撑作用相对有限,难以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
(二)长期趋势:成本支撑减弱,均价环比或继续下跌
从长期趋势来看,玉米、蛋白粕等原料市场总体偏弱震荡的格局,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随着新粮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逐渐充裕,成本支撑减弱。油脂、添加剂等板块在缺乏利好刺激的情况下,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行情。综合来看,11 月饲料原料月度均价环比下跌的几率较高。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密切关注新粮上市进度、国际大宗商品走势以及养殖终端需求变化至关重要。合理调整库存策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适时采购原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供需、区域特征及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饲料价格走势充满变数,从业者需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