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2025年11月26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26 14:21:09 关注:61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全国饲料价格整体走势:涨跌互现,原料端主导短期行情

  (一)大宗原料价格小幅波动,矿物质饲料领跌

  2025 年 11 月 26 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态势较为复杂,不同类型原料价格走势分化显著。就蛋白原料而言,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来源,价格稳中有升。美国政府就中美贸易休战协议下大豆采购的相关表态,促使 CBOT 大豆期货收盘微涨,基准期约收高 0.1%。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内豆粕市场。尽管当前国内油厂压榨量处于高位,豆粕产量较大,下游囤货态度谨慎,库存显著攀升,致使油厂挺粕动力不足,但中方稳步推进美豆采购计划,美豆市场因中国需求获得支撑,豆粕价格继续维持震荡运行态势,当日均价达 3193.50 元 / 吨,较昨日上涨 11.00 元 / 吨。棉粕市场价格总体持稳,油厂压榨量高位运行,豆粕库存攀升,对棉粕行情形成利空;然而,棉籽价格坚挺,在成本端为棉粕提供一定支撑,且棉粕自身供应压力不大,多空因素交织之下,棉粕保持震荡调整走势。
  在能量原料方面,玉米价格涨势趋缓,全国均价总体呈现涨势放缓态势,局部地区有小幅波动,且波动地区减少,总体呈现涨少跌多局面。华北地区新粮质量普遍偏低,霉变率达 3%-4%,这使得饲料企业不得不通过掺兑东北玉米来调整配方,部分地区饲企甚至转向小麦替代。同时,进口玉米、大麦等替代谷物价差优势明显,导致沿海地区采购内贸粮的积极性降低。而小麦市场价格则局部小幅震荡调整,企业依据自身库存和上货量情况灵活调整采购价格。前期小麦价格涨至高位后,贸易商陆续选择逢涨走货,为后续的玉米建仓做准备,现阶段面粉消费疲软,制粉企业在小麦上量好转后,不少都选择压价收购。
  添加剂饲料偏弱运行,其中矿物质饲料领跌。矿物质饲料当日均价 1308.91 元 / 吨,较昨日下跌 2.78%,跌幅明显。从供应端来看,上游矿产供应较为宽松,而终端养殖需求持续低迷,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矿物质饲料价格承压下行。全价饲料均价 1.43 元 / 斤,环比前日下跌 2.72%,已连续三日维持低位震荡,这清晰地反映出市场对饲料消费旺季的预期尚未兑现,养殖行业的低迷现状对饲料市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区域市场分化加剧,华北东北呈现结构性差异地域因素

  对饲料价格的影响在 2025 年 11 月 26 日表现得极为明显,不同区域的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在华北地区,新季玉米的质量问题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由于新季玉米霉变率达 3%-4%,饲料企业的采购策略发生了明显改变。为确保饲料质量,企业不得不转向采购东北玉米,同时部分企业加大了对小麦的采购力度,以替代部分玉米在饲料中的使用。这一采购结构的调整,使得河北、山东等地的玉米现货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调,回调幅度在 0.5%-1%。从市场反馈来看,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采购量较上月同期增长了约 15%,而对本地玉米的采购量则下降了 20% 左右。
  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质的粮源,在玉米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玉米均价维持在 2400 - 2500 元 / 吨区间,但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港口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下降,使得玉米成交活跃度环比回落 10%。这主要是因为近期港口库存相对充足,贸易商对市场后期走势持谨慎态度,采购意愿不强。数据显示,大连港玉米库存较上月增加了 8 万吨,达到 35 万吨,库存压力使得贸易商在采购时更加谨慎。
  沿海地区的饲料原料市场则受到进口原料的影响较大。进口玉米、大麦等凭借其价格优势,使得沿海地区对这些替代谷物的采购量增加,从而降低了对国内贸易粮的采购积极性。在蛋白原料方面,豆粕、菜粕等依赖港口库存消化,价格波动幅度收窄至 1%-2%。例如,江苏张家港地区的豆粕价格当日为 3020 元 / 吨,较昨日上涨 10 元 / 吨,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港口库存充足,市场供应相对稳定,抑制了价格的大幅波动。
  二、核心原料价格解析:供需博弈下的阶段性特征

  (一)能量饲料:玉米涨势放缓,小麦替代进入窗口期

  在能量饲料领域,玉米和小麦作为关键原料,其价格波动对饲料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下,玉米全国均价为 2351 元 / 吨,较昨日微涨 0.09%,但涨势主要集中在东北优质粮源,华北地区因粮质问题价格稳中趋弱。新季玉米中,华北地区玉米霉变率达 3%-4%,饲料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不得不采取掺兑东北玉米或使用小麦替代的策略。这一情况导致华北区域小麦替代比例已提升至 15%-20%,饲料企业采购策略的转变,使得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从数据来看,东北玉米的成交量在过去一周内增长了 12%,而华北本地玉米的成交量则下降了 15%。
  展望 11 月,玉米月度均价环比下跌概率超 60%。随着新粮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逐渐增加,同时进口替代品的冲击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今年前 10 个月,我国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了 25%,这些进口玉米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了竞争压力。
  小麦市场价格局部震荡,制粉企业因面粉消费疲软压价收购,使得华北小麦均价回落至 2500 元 / 吨以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麦凭借其性价比优势,成为玉米的首选替代原料。据市场调研,在华北地区,约 70% 的饲料企业已经增加了小麦的采购量,预计替代比例将维持 10%-15% 直至春节前。这一替代趋势不仅影响了玉米和小麦的市场价格,也对饲料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配方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某大型饲料企业通过增加小麦使用比例,在过去一个月内,饲料生产成本降低了约 5%。
  (二)蛋白饲料:豆粕震荡偏强,杂粕分化加剧蛋白饲料

  在饲料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其价格走势直接关系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成本。豆粕作为最重要的蛋白原料之一,现货均价达到 3193.5 元 / 吨,环比上涨 0.35%。美豆采购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中方稳步推进美豆采购计划,使得美豆市场受到中国需求支撑。然而,国内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豆粕库存攀升至 115 万吨,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价格上行空间。
  下游饲料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采取了 “远期基差采购 + 现货谨慎囤货” 的策略。近两周,远月合同成交超百万吨,反映出企业对市场的谨慎乐观态度。从市场反馈来看,饲料企业在采购豆粕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风险规避。例如,一些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豆粕价格,以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杂粕市场则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棉粕因棉籽成本支撑,价格持稳于 3200 元 / 吨。油厂压榨量高位运行,豆粕库存攀升,对棉粕行情形成利空,但棉籽价格坚挺,在成本端给予棉粕一定支撑,同时棉粕自身供应压力不大,多空因素交织下,棉粕保持震荡调整走势。菜粕受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延迟影响,现货跟盘小跌 1%。进口菜籽菜粕库存为零,市场延续供需双弱的僵持局面,澳菜籽虽已到港,但传言因进口手续问题,压榨时间或延后,使得菜粕市场在短期内难以打破震荡区间。
  (三)添加剂与油脂:维生素反弹,油脂延续弱势添加剂和油脂

  在饲料中虽然用量相对较小,但对饲料的品质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氨基酸市场稳中偏弱,98% 赖氨酸报价 6.4 元 / 公斤,蛋氨酸受海外工厂检修影响,进口量同比降 26.2%,但终端养殖亏损抑制采购需求,导致价格缺乏上行动力。据统计,今年以来,蛋氨酸的市场需求量同比下降了 18%,这主要是由于养殖行业的低迷,使得饲料企业对蛋氨酸的采购意愿降低。
  维生素市场则出现了阶段性反弹,VA、VE 呈现上涨趋势,国内厂家报价分别提至 70 - 72 元 / 公斤、60 元 / 公斤。主因部分海外产能检修及国内企业控量提价,这一变化短期利好饲料添加剂板块。以 VA 为例,由于海外某主要生产企业的检修,导致全球 VA 供应量减少了 15%,国内企业趁机控量提价,使得 VA 价格在过去一个月内上涨了约 10%。
  油脂市场整体延续弱势,棕榈油触及 5 个月新低,国内豆油受累库效应及棕榈油拖累,均价下跌 0.8%。从供需角度来看,产地棕榈油减产周期延后,供强需弱升高库存压力,国内棕榈油库存回升,棕榈油与其他油脂价差持续收敛。豆油下游需求清淡,累库效应以及弱势棕榈油对豆油市场影响持续升高。预计短期油脂市场将维持震荡偏弱走势,在养殖旺季前难现趋势性反转。
  三、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分析
  (一)供应端:新粮上市与进口替代双重压力
  在供应端,当前饲料原料市场面临着新粮上市和进口替代的双重压力,这对价格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11 月,华北、黄淮地区的玉米集中上市,为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新粮供应。与此同时,东北粮入关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玉米的供应渠道,使得国内玉米供应进入了阶段性峰值。据统计,本月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上市量较上月同期增长了 20%,东北粮入关量也环比增加了 15%。这种供应的大幅增加,使得市场上玉米的库存压力逐渐增大。
  除了国内新粮上市,进口替代品的冲击也不容忽视。近期,大麦、高粱等替代品的到港量环比增加了 15%,这使得沿海饲企在采购时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进口粮。以某沿海大型饲企为例,其本月大麦、高粱的采购量较上月增加了 30%,而国内玉米的采购量则下降了 25%。这种采购转向不仅降低了对国内玉米的需求,也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弹性产生了明显的压制作用。
  在豆粕供应方面,南美大豆播种进度超预期,这引发了市场对大豆丰产的预期。目前,巴西大豆种植率已达到 80%,阿根廷大豆播种也在稳步推进。市场普遍预计,南美大豆产量将在未来几个月大幅增加,这使得美豆炒作空间受到了削弱。国内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豆粕产量充足,短期供应过剩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数据显示,国内油厂本月开机率达到了 85%,较上月提高了 5 个百分点,豆粕库存也随之攀升至 120 万吨,较上月增加了 10 万吨。
  (二)需求端:养殖利润低迷制约采购积极性
  需求端的疲软是当前饲料市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养殖利润低迷是制约采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生猪市场方面,目前生猪均价为 11.65 元 / 公斤,较昨日下跌了 0.77%。自繁自养模式下,养殖户的亏损已经扩大至 150 - 200 元 / 头。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散户的补栏意愿降至冰点。据调查,本月中小散户的补栏数量较上月减少了 30%,仔猪价格也环比下跌了 1%。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导致了乳猪饲料需求的萎缩,某饲料企业表示,其乳猪饲料销量较上月下降了 25%。
  蛋禽、肉禽养殖虽处于旺季,但终端消费提振有限。消费者对禽肉的需求增长缓慢,使得禽肉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养殖利润空间受限。饲料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采取了 “随采随用” 的策略,将库存周期压缩至 7 - 10 天,远低于往年 15 - 20 天的水平。例如,某大型饲料企业本月的库存周期为 8 天,较上月缩短了 5 天,其采购频率和采购量都相应减少。这种采购策略的调整,使得饲料企业对原料的采购积极性受到了抑制,进一步影响了饲料市场的需求。
  (三)政策与国际市场:贸易动向与成本传导博弈政策和国际市场因素

  在饲料价格走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贸易动向和成本传导之间的博弈对市场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在贸易方面,中美贸易休战协议推动了美豆采购的稳步推进。近期,中方已陆续采购了多批美国大豆,这使得 CBOT 大豆期货微涨 0.1%。然而,南美增产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一利好。市场预计,南美大豆产量的增加将使得全球大豆供应更加充裕,从而对美豆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马来西亚棕榈油因出口迟滞,价格创阶段新低,这也拖累了国内油脂市场的情绪。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本月出口量较上月下降了 20%,国内棕榈油价格也随之下降了 5%。
  国内政策层面,饲料企业的 “减豆行动” 持续推进。为了降低对豆粕的依赖,企业不断优化饲料配方,豆粕添加比例已从 14.5% 降至 13.8%。这一举措进一步抑制了蛋白原料的需求增速。以某大型饲料企业为例,通过实施 “减豆行动”,其每月豆粕使用量减少了 10%,相应地增加了其他蛋白原料的使用。这种政策驱动下的需求结构调整,对豆粕等蛋白原料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长期关注两大变量

  (一)短期(11 月下旬 - 12 月):区间震荡,逢低采购窗口期显现

  从短期来看,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市场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期间,将难以打破 “供应宽松 + 需求疲弱” 的市场格局。玉米市场方面,新粮大量上市以及进口替代品的冲击,使得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而需求端受养殖利润低迷的影响,采购积极性不高。预计玉米均价将维持在 2300 - 2400 元 / 吨区间震荡。豆粕市场同样面临供应过剩的问题,国内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豆粕库存攀升。尽管美豆采购预期对市场信心有一定提振,但价格上行空间仍受到限制,预计豆粕将在 3100 - 3200 元 / 吨区间震荡。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当前市场价格波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采购机会。建议企业利用价格回调期建立 15 - 30 天的安全库存,以降低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东北玉米烘干塔开机率,这一指标能够反映东北玉米的加工和流通情况,对市场供应产生影响。同时,南美天气炒作节点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天气变化可能会影响南美大豆的产量和供应,进而对豆粕价格产生波动。
  (二)中长期(2026 年一季度):两大变量决定方向

  展望 2026 年一季度,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将受到两大关键变量的影响。
  养殖周期反转信号对饲料市场有着重要影响。若春节后生猪存栏去化加速,这意味着市场上生猪数量减少,供应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仔猪补栏回暖,表明养殖户对未来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开始增加养殖规模。这两个因素的出现,将使得饲料需求迎来阶段性反弹。生猪存栏去化加速会导致市场上可出栏的生猪数量减少,而仔猪补栏回暖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来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据市场调研,当生猪存栏去化率达到 10%,且仔猪补栏率提高 15% 时,饲料需求有望增长 12%-15%。
  国际原料成本传导是另一个关键因素。需要警惕南美干旱、黑海运输冲突等事件引发的供应链风险。南美是全球重要的大豆产区,若遭遇干旱,大豆产量将受到影响,导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黑海地区是重要的粮食运输通道,运输冲突可能会阻碍粮食的运输,增加运输成本,进而推高进口原料成本。据统计,若南美大豆产量因干旱减少 15%,国际大豆价格可能会上涨 20%-25%;若黑海运输冲突导致粮食运输受阻一个月,进口原料成本将增加 15%-20%。这些成本的增加,将对 2026 年上半年的饲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饲料市场处于 “供需弱平衡 + 政策过渡期”,价格波动更多体现阶段性博弈而非趋势性机会。养殖户及饲料企业应聚焦原料性价比替代(如小麦、DDGS),灵活运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同时关注养殖终端消费回暖信号,适时调整库存策略。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11月28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11/28 14:56:57
2025年11月28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11/28 11:07:44
2025年11月27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11/27 14:27:05
2025年11月27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11/27 10:37:34
2025年10月全国饲料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1/26 14:05:41
2025年10月全国饲料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1/26 12:05:4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